分享

深山里的教化——记沁水蒲泓村福胜寺

 王清茗 2022-01-14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

鉴古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在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之间,蒲泓村地处历史长河中“晋豫古道”中段,位于历山脚下、沁水县城之西,西通陕西、东达中原,自宋朝至明清,商帮南来北往,带来了文化交流,也给蒲泓带来了经济繁荣。

古时蒲泓村向东一公里之内,就设有四个“古道驿站”,尝若闲步穿越蒲泓的幽谷松林,那长满青苔的悠悠小径古道,总让你有种侧耳犹听马铃声的欲念;古商道的繁荣也带来了佛教的传入;宋代治平年间,东京相国寺高僧洪武大师曹智家顺沿古商道云游名山,坐化于蒲泓村东面古松之处,是年其门徒化缘来到此处,见四周山脉地势皆通灵性,随即决定募资在蒲泓村修建庙宇以传佛法,以教化村民积善行德,为遵循“富贵在于善,名胜在于时”之教义,故起名“福胜寺”。


福胜寺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规模壮观从中轴线上分别座落着山门,天王殿,舍利塔,观音殿,大殿宝殿及两廊厢房等建筑物,总体布局为一进三院。山门坐北朝南,前有照壁一座,花墙随壁围寺。从寺东拾阶而上可达山门。山门四柱顶楼,为两层楼建筑。头阁三间,两侧内梯各占一间,山门两侧各有楼房数间,上下共计二十二间。头阁内供毗卢佛像,东室供文昌,西室供药王。山门前柱下石柱基雕刻精致,诗图并茂。前柱上方,楼杆下端装饰木雕图案三幅。中间一幅为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马去西天取经行走图案;左右二幅为苍龙腾飞、壮丹环身图案。大门口塑有两尊把门金刚,立眉瞪眼,狰狞威武。门下设有机关。  



前院门头一块木匾,上书“老松古寺”,苍劲且庄重;地势比较狭窄,正北三间平房是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墙有壁画,前后开门。天王殿东西两侧各建有两层楼房,左楼上为鼓楼,右楼上为钟楼,楼下各有门洞直通中院。前院无东西厢房,东南侧有一小门可通寺外,供香客出入寺院。

中院亦叫塔院。中院左楼上,凌空悬挂一口重达999斤洪钟,音传数里,右楼上,四根木架支撑起一面牛皮大鼓,声震四方;院中建舍利塔一座,呈六角形、高十三层角挂风铃,塔下修暗室一间,有梯与地面相接。塔左右为伽蓝护法。现塔已倾圮。东西两厢修两层楼房,上下共计三十六间。塔北为中殿后墙,属后院南殿。中殿两侧与东西厢房之间各留丈余宽通道,上一台阶即进入后院。
 
后院正北上五级石阶即是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斗拱粗壮,八根石柱支撑,后柱立于室内,前柱贯连通窗。佛祖盘坐在正中莲花台上。座底东西有洞,下有风潭,吼声呼呼,以手试之,阴风凛凛。佛祖左右塑伽蓝护法,东西两边排列十八罗汉塑像,形态各异,相貌毕真。现大殿已倾圮。  

南殿为观音菩萨殿。前檐施方形石柱两根,柱头施大额枋,上有七组木拱。面阔三间,内供菩萨像。梁底悬空木雕浮刻西天取经系列图案围屋。后院东西各修三间禅房,立柱出檐结构,楼上饰有楼杆。后院中现遗留四块大石碑。石碑高约三米,宽约一米,厚三十公分,两块高距在大石龟上,两块倒在地上,风剥日晒,碑上字体已不太清晰。





福胜寺的山门,由四柱立木支撑,四柱下面垫着四个石礅,每个石礅上分别雕刻着梅、兰、竹、松四幅图案,并配四首诗文:

相国高僧化鸠工,笑生阜山莲花中。
百日曾闻砖木响,九九重阳开佛堂。

诗中可见门徒是为坐化的师父而建;另一石蹲上的诗云:

山外青山楼外楼,灵性涌动地势优。
百日落成迎佛降,佛事空前展盛况。

从这首诗中仿佛可以看见当年福胜寺的香火多么旺盛.时至崇祯五年,时局动荡,遍地烽烟四起,福胜寺也没能独善其身,大多建筑在兵荒马乱中遭到破坏,40余名僧人游走他方,只留下立洞弟子一人。从五岁起就出家福胜寺为僧的张性仁,蒲泓村人,法号比丘慈泉,清顺治元年,云游研学回归寺院,和立洞师徒二人,到处化缘,先后建造修复了观音殿、钟楼、山门、佛塔等建筑,使荒废多年的福胜寺,恢复了往日盛况;福胜寺几度遭劫几度修复,它所经历的磨难坎坷总与蒲泓村的在历史上的沉浮荣辱息息相关。


神奇的是,与沁水蒲泓村呈东西对角之势的运城新绛县光村也有一座古寺,同称福胜寺。两座异地同名的福胜寺,直线距离不过百公里,建筑规模和建筑风格不差上下。不同的是寺内的彩塑造像:沁水蒲泓村的古寺正殿,叫大雄宝殿,佛坛正面塑释迦摩尼佛像,左右两侧塑十八罗汉像;新绛光村古寺正殿,叫弥陀殿,佛坛正面塑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三尊彩塑,左右两侧塑十六应真尊者;新绛光村古寺内的壁塑是渡海观音群像,背景是用壁塑手法铺满整个墙面的烟波浩渺的碧绿海水,下部的大浪汹涌而来,由下而上涌动的海浪渐次变小,直到消失在海天交接的仙山与海市蜃楼之间,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普陀洛伽山吧;沁水蒲泓古寺内的壁塑是西天取经场景,腾云驾雾的孙悟空、担着经书的沙和尚、牵着白马的猪八戒、身披袈裟的唐三藏,个个栩栩如生,使人如身临其境;新绛光村古寺内彩塑的四大天王像,个个动态优雅、英武而沉着,没有暴怒的神威,更多的是儒将节制而内敛的气质;而沁水蒲泓古寺内彩塑的四大天王像,个个横眉竖眼、怒目呲牙。南方增长天王手持降魔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弹勾魂琵琶、北方多闻天王挥舞乾坤宝伞、东方持国天王手舞青龙白狐。分属两地的两座福胜寺,从不同彩塑雕像来看,新绛福胜寺注重一个悲悯,而沁水的福胜寺注重一个教化。

两座福胜寺的共同点在于,都始建于宋朝,重修于元明;时代、始建上的巧合与彩塑雕像上的迥异其趣,也让人难解其迷。
 
沁水福胜寺,千百年来佛光普照,庇护着这方热土,同样也见证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来源:原创




有理想的行走
有态度的行走

风景的行走
王清茗
行走山西
微信号:xzsxwqm

公众号:行走山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