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我们拥有青藏高原。 一个人迹稀少,却“羽族炫翎,蹄类竞骄”的野生动物天堂。 在这样的天堂里,有个神奇的动物园。 里面住着1100多只动物和42名饲养员。 △ 环尾狐猴。 它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青海省会西宁。 是一座城市中的野生动物园。 也是整个青海省唯一的大型综合野生动物园。 园里动物很“富有”。 有明星家族兔狲,还有雪山之王雪豹,更有全球仅有的几只圈养荒漠猫。 △ 兔狲。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 最珍稀的野生动物在这里,不仅备受万千宠爱, 还有超话,全国粉丝,甚至一系列的连续剧,以及周边路透。 △ 网友原创的西野兔狲之歌。 但,因为被广泛吐槽“太穷了”, 从而获得“中国最穷动物园”的称号。 前不久,挂在热搜上的,就是它。 西宁野生动物园(以下简称“西野”), 一个贫穷的背后,广受夸赞的良心动物园。 齐新章,河北保定人。 在西野待了将近10年之久。 现在是西野的副园长。 兔狲、雪豹的最佳“经纪人”、行走的代言人。 △ 在微博上,他给自己取名圆掌,一个圆圆的雪豹的手掌。 也是一个常年奔忙在高原一线,救助野生动物的战士。 这两年,西野经历了全网走红,也遭遇无数个质疑。 很多人起初不解。 一个动物园副园长带着流量密码,拼命向着网络世界里钻。 看似疯狂和胆大。 但在这背后,其实是整个青海乃至青藏高原野生动物世界, 在慢慢向我们铺陈开来。 △ 国内唯一饲养繁育兔狲的动物园,国内唯一仍在人工繁育雪豹的动物园,唯一饲养展示荒漠猫的动物园 前不久。 我们拨通了齐新章园长的电话。 他坦言。 从“动物园是原罪”的泥沼里,把自己拔出来, 到现在,有了足够的底气和自己、和动物园达成和解。 这10年里的挫败感与成就感, 几乎全都来自于这所全国海拔最高,也被大家誉为“最值得一去”的动物园。 现在他将西野,更新定义为: 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代言人。 01 再穷,也要让动物“快乐” 西宁野生动物园第一次走进人们视野, 贫穷,是它最大的标签之一。 高原上典型的湿陷性黄土,是整个动物园的底色。 猛兽笼舍墙壁裂开了20厘米,岩羊遮阴棚秋风一吹就倒了; 雏鸡的家园是废弃的鸟笼和干草编织而成的; 雁鸭的“别墅”是一个45元淘来的水缸; 到西野的人,有的会大失所望, 临走还可能丢下一句“这是我见过的最垃圾的动物园”。 有的人会不忍心。 陆续一些东西自发被送到园里,譬如猫爬架、木马、蹭毛器、奶粉等等,甚至还有ICU这类用于救护的设备。 一个动物园的贫穷,实在有太多太多因素。 这和地区的经济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联。 △ 下雪的西宁 西野,建在2000多米海拔的高原上。 土质松软,一旦下雨,地基发生下陷,部分动物们的房子就岌岌可危。 另外,气候干燥,植被稀疏。 动物们躺的草地,也都是寸土寸金的宝贝。 齐新章还记得,有一次厦门动物园来交流,当他们说到绿化部的职能是清除杂草。 他的内心羡慕极了。 尽管艰难种种,但并不会阻碍一个动物园的良心,体现在一些细枝末节上。 看看这里的动物,就知道了。 旧轮胎做的秋千,让猴子能够上窜下跳; 石头底下藏泥鳅,让大长腿的家伙,一天都惦念着; △ 为了等到泥鳅,在盆子周边守了一天 斥巨资450元建造的海岛别墅,喜获100只雁鸭光临,热闹非凡; 怕岩羊无聊,那就做个玩具球贴贴; 给猕猴、狒狒做的滑滑梯,总能引来一场场炫技表演; 环尾狐猴专用取食器,不仅可以玩,还能消磨时间; △ 没有手机和平板的动物们,一天也不会无聊 对了玉米棒要吊起来吃,才有趣; 大口吃肉有什么意思,把食物当成礼物送给雪豹,让它自己慢慢折腾去; 南瓜做的食物盒子,也总能引起动物们的好奇心; 所以我们看到园里的动物, 不是圆滚滚的; 就是胖乎乎的; 或霸气侧漏; 抑或是憨憨的,懒洋洋的; 全中国几乎很难找到,一个连空气都透露着贫穷的动物园, 居然让动物有这么多的空间,可以选择快乐。 可见。 西野的饲养员们,没少下功夫。 2013年,齐新章考上了动物园副园长。 也是这一年,他开始带着其他人,一起做丰容。 当时,没有几个人知道丰容是什么,就更不用说动物福利了。 简言之。 饲养员的工作,开始由简单的清扫和投喂, 要转变为给动物创造更多的条件。 这要动脑筋,还没有太多经费的活儿。 说得简单,做起来,哪那么容易。 自然,最初也没几个人心甘情愿。 齐新章开始不遗余力地科普、游说,甚至制定了新的园所奖励机制。 丰容这件事儿,才慢慢在园所遍地开花。 每个饲养员都可以提交一份丰容项目书。 △2013年4月24日,第一封项目书,来自灵长馆班长张德良,为恒河猴建动水池 脑力和手工齐上阵,旧物旧玩具物尽其用。 这么多年西野的大部分丰容项目,依旧透着贫穷的气息。 但善意和爱意,却真实地包裹着这里每一只动物。 △ 随处可见的旧轮胎 改善环境,只是丰容项目的一种。 还包括食物丰容、感知丰容、认知丰容,以及社群丰容。 就像在豹馆。 6岁的凌霜(雪豹),和16岁的大虎(雪豹)幸福牵手。 原因是,饲养员发现两只雪豹惺惺相惜,很合拍。 于是给他们做了合笼。 △ 睡成了一颗爱心 像这样给动物找到好朋友或伴侣,就称为社群丰容。 到现在,齐新章已经收到了近400个丰容项目书。 这一群高原上的人们啊, 依旧在绞尽脑汁,在有限的条件里,为了动物们活得更快乐。 02 做好代言人,为它们呐喊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有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 这是黑猩猩之母,珍.古道尔女士的名言。 也是齐新章的行动信条。 很多人知道高原是动物天堂,却并不知道这里特有动物有什么。 如果说西野的动物组团出道。 △ 这只雪豹叫傲雪,由西野自主繁育。(此外,园里动物,除了数量多不容易个体识别的,几乎都有自己的名字) 雪豹是“初C”。 为了让”公主“顺利出圈。 齐新章为傲雪写连载小说《公主日记》一、二、三部,小红了一把,还开通超话,为公主打call。 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想到,更大的爆款在一只猫身上。 兔狲,既有猫的可爱和呆萌,也有不被驯服的野性。 更难得的是,国内动物园养兔狲,唯西野独有。 去年,全网追兔狲,早就超越了“前辈”雪豹。 这只野萌的”猫“,像是高原上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 把更多的流量,带进了西野和它背后整个青海野生动物世界。 于此,齐新章很欣慰。 就像他说的: “我们对外宣传推广,实际上是在为青藏高原动物呐喊,发声。 因为这些都是青藏高原本土的物种, 如果连我们都不为它们发声,那它们就更没有声音了。” 可流量,是把双刃剑。 尽管,常常饱受争议和质疑,投诉与批评。 但比起这些,让齐新章更害怕的是: “我们的本土动物,如果大家还没有来得及了解它,它就消失了,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好在惊喜和改变,也随之而来。 西宁野生动物园,还有另外一块牌子,就是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 这里,承担着全省野生动物救护的职能,也是救护最多高原野生动物的基地。 齐新章常常把救助和放归写成日记。 前年10月,他们救助了一只荒漠猫。 给它做了手术,起名老黄。 救助故事被报道,荒漠猫才渐被广为人知。 之后,这只小家伙从去年的3月份开始,在动物园露面了。 晒太阳,被游客看到,从过去的一声:“噢,小猫儿”, 变成了现在的欣喜:“啊,这就是荒漠猫,那就是兔狲......真特别,好可爱”。 连锁反应,还在继续发生。 △ 荒漠猫 -老黄 曾经荒漠猫少为人知,常被视为普通野猫。 从2006年到2020年,全世界没有一只圈养的荒漠猫。 它们主要生活在甘肃、青海,一直被人称为最神秘的猫科动物。 在去年上半年,才调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从2021年6月以来,不到一年时间,西野救护的荒漠猫已经七八只。 这比从成立到现在,西野中心救护荒漠猫的总和,都要多。 对此齐新章感受颇深,“过去,很多一线、基层的人把荒漠猫当作野猫对待,现在真的开始认识这种野生动物。” 从而关注它,爱护它,保护它,救助它。 就在这个元旦。 西野又救助了一只跑到村民家里偷鸡,而被鼠夹夹伤的荒漠猫。 你看,呐喊,有了回音。 △它的名字,叫黄小桃。再修养一段日子,基本就能送它回家了。 03 动物园可以不是监狱 原罪与救赎。 是齐新章个人公众号的名字,而他微信叫罪与罚。 这两个字,像两座大山,曾经死死的压在齐新章的心头。 时间回到2012年。 28岁的齐新章,刚刚研究生毕业,考上了西野动物园事业单位。 当一名普通饲养员。 他还记得,第一天到西野的兴奋和震撼。 那是在海拔2300米的高原上啊,整整一座山头都是动物园的,而且还有那么多少见的野生动物。 他挺乐观的。 干了几个月的扫地喂食之后,被调往营销部工作。 开了微博,也接受到更多网络的声音。 动物园是监狱以及动物园原罪,像一把尖刀刺破了他对动物园的幻想。 “动物园只是把动物从野外抓来,然后参观来挣钱?原来人类的文化需求就是用牺牲这么多动物的一生或者生命吗?......我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 他开始自我怀疑,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动物园这份工作的意义。 想过就此离开,回老家考公务员算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北京动物园张恩权老师的启发: 为动物谋福利,才是一个动物园的基本。 原来动物园,可以推倒铁笼舍,让猩猩一家生活在小河边的树林里,成群的火烈鸟站在湿地中...... 原来动物园,可以让动物过的更好。 “我不否认动物园是监狱这种说法,但在我看来,动物园在人为之下,可以不是监狱。通过提高动物福利,发挥动物保护教育的价值,一点点,去弥补人类的罪过。” 在一次次的认知扩容中,他也更坚定地相信: 动物园的存在,远比人们想象的意义深远。 是保护濒危物种,是野生动物救助,是野生动物繁育,也是公共科普教育。 这条路。 西野一走,就走了快10年。 冰天雪地,荒漠行走,起早贪黑...... 每一次救助与放归,齐新章都揪着一颗心。 虽说成与败,一半人为,一半天命。 但当那一只被救助的雪豹凌寒逝去时,仍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这是一个动物园工作者,内心最脆弱和柔软的良心。 珍视每一条生命。 就像他说的:“我们最自豪的东西,不是我们有一些珍稀动物。 而是我们自认为在按照一个正确的方向,拼尽全力,做一家真正的动物园。” 去年春3月,西野历经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完美救护。 救助对象是一只雪豹。 因为相遇的那天,是惊蛰,凌,代表冰雪,于是这只雪豹叫凌蛰。 凌蛰被发现时很虚弱,不仅血钙偏低,还有轻微脑震荡。 经过检查和饲养员的养护。 没几天,凌蛰恢复了健康,且通过评估,可以放归野外。 △凌蛰放归前的状态 那是一个寒冷的清晨。 齐新章和工作人员选了一片宽阔的谷地。 这里远离人群,再往前就是雪山和草甸,常有雪豹最爱的美食岩羊出没。 打开凌蛰救护笼的那一刻,它的脑袋先探出来,然后四周转了一圈,再慢悠悠的走远了。 一公里后,没想到它突然停了下来。 回头看向所有工作人员,随后扭头奔向了雪山。 那一瞬间的定格,让在场所有人难忘。 △凌蛰回归雪山前的最后一眼 齐新章试着去抓取和解读。 他说:"也许那最后的一眼,有对我们的感谢,有重获自由的喜悦"。 而他们,会把这当作自己最好的奖赏,也是未来最好的动力。 可回顾这么些年。 救助和放归这件事,常常把齐新章和西野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们说,我们只救助,从来不放; 他们说,我们努力了这么久,怎么兔狲还是繁殖失败; 他们说,动物园的猴子怎么那么瘦,是不是受虐待了; 他们说,这是个黑心动物园...... 处女座的齐新章,理性起来,常常耐心地讲道理,摆证据,开直播。 感性起来,也会委屈到要难受好几天,慢慢和自己和解。 在电话的那头,我能感觉到,这个38岁男人的释然。 “有个人坚持不懈批评了我们好多年,大意是:就知道救护,从没见过放归,是不是作秀,是不是假惺惺......” 去年,他改了口:“你们救护了那么多雪豹,到现在也只放归了一只。” 齐新章,反而乐观了。 因为他相信,5年、10年后,这个批评就会变成:10年了,你们也只放归了10只雪豹、20只荒漠猫、30只兔狲...... “再回头看,你会发现,这件事情,只有我们做到了”。 “也许一开始,我们站在原罪的角度上,去看动物园。但今天不一样了。我们做了很多,我们有资格和自己和解了。” 而西野,也的确做到了。 让曾经不愿意去动物园的人,开始相信,有些动物园的存在,可以不是监狱。 动物园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想齐新章和西野。 用这10年,找到了另外一种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