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艺文春秋 上甲榕天下 2022年第8期(总726期)

 文化安顺 2022-01-14


上甲榕天下

卢  林


作为布依族的我,小时候就听说过“谭峁”(布依语)这个地名,但不知道在哪里。那时对“谭峁”的印象,全来源于大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说是“谭峁”很“边缘”,大致意思就是一个遥远的山旮旯,交通很落后,那里的人要走出山外,全靠脚力。赶(赶集)一趟(关岭)新铺,天亮就出发,翻山越岭,等到集市上,已是日近中午。一个往返,大部分时间都耗在路上,可想路途之遥远与艰辛。

后来听说“上甲”有一棵很大的榕树,心生好奇,问“上甲”是哪个寨子?“'上甲’就是'谭峁’。”经别人翻译,我才如梦初醒,才将遥远的“谭峁”记忆与现实的“上甲”联接到了一起。至此,我对上甲便有了别样的感觉,也有了想去看看榕树的冲动,但山高路远,一直未能成行。直到岗乌至光照电站的路打通之后,才有机会去过一次。那次也不是特意去,是和村里的伙伴骑车去光照电站“看世面”,路过上甲,顺便去看古榕树的。依稀记得,进了寨子,就看到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榕树,那里有一所学校,榕树把学校的操场都盖住了。多年来,我对“上甲”的印象便和一株大榕树联系在一起,但印象又不那么深刻,一直模模糊糊。


时间到了2021年。一日下午,好友班正堂打来电话,约我周末去岗乌镇中心村逛逛,看古榕树。前不久,我在“微关岭”公众号读到一篇关于中心村的新闻报道,报道里重点写到古榕树,我便知道,实际主要写的就是上甲布依寨,因为中心村最让人震撼的就是上甲古榕。

9月11日,我们驱车上沪昆高速往西南方向奔驰,之后出关岭县岗乌站,再在喀斯特山间蜿蜒几公里沥青路,就到了居于半山上的上甲村。迎接我们的首先就是中心广场上的一株千年古榕。榕树主干粗壮异常,系着红绸缎,可以看出布依人把它当作神来供奉来祭拜。其高,须以九十度的虔诚才能仰望,透过密密匝匝的枝叶,好不容易才窥见蓝天一缝,树叶似乎正在擦着天空的蓝肚皮。树枝像兴旺发达的家族,千年来,向四面八方伸展,不断开拓辽阔的天地,蓬勃不衰。阳光下,绿叶泛着耀眼的光芒,像粘了一层蜜,让人心里有丝丝缕缕的甜,充满无限遐想。在这里,我又险些受缚于自己的想象力,差点喻榕为伞,再想想极为不妥。伞之渺小,伞之弱不禁风,岂能与高大茂盛、历尽千载风雨的古榕相提并论?古榕吸吮天地之精华,沐浴雨雪之圣洁,阅尽布依儿女之烟火,傲然挺立,一华盖何以喻之?漫步树下,凉风入骨,神清气爽,这是大自然造就的“氧吧”,沁人心脾。踩着脚下榕叶,仿佛轻叩岁月的肋骨,听见了千年前的时光在回响。

我们环寨而行,又看见道旁或林子里,都有一棵棵的古榕树参天而立。它们像守望相助的邻里,养鸟声,养蝉鸣,与日月朝朝暮暮相处,与天地一起变老变荒。它们在世外桃源修炼,成神成仙。佛说,“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上甲的古榕独株成林,铺天盖地,可谓是一榕一世界,一榕一天堂。先前,我总以为上甲就只有一棵大榕树,一棵大榕树就成就了上甲的名声,如今看到遍地成林的榕树,不禁为自己的孤陋寡闻万分羞愧了。

上甲中心广场千年古榕的边上,有一刻于景观石上的简介,由上甲布依名人罗定怀先生撰写。全文如下: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岗乌镇上甲布依古寨,遗存有一古树群。现有胸径二米以上的古树二十二株,其中榕树十二株,大青树二株,秋枫四株,掌叶木三株,黄杨木一株。十二株榕树中胸围十米以上的十株,最大的一株胸径六米,胸围十九点四米,高三十二点五米,最矮枝下离地四米,冠幅五十四米,占地二千余平方米,枝繁叶茂,蔚为奇观,已载入《中华古树名木》,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毒举”(布依语“神树”之意),世代相传,为“榕树王”。榕树,又叫黄葛树,桑科,榕属。上甲榕树无气生根,板状根须十分发达,独株成林。二零零三年,贵州省林业专家称,上甲古榕树群为全国罕见;二零零六年,北京林业大学专家组应邀对“榕树王”进行考察鉴定,确认其树龄在二千五百年左右;二零零七年,日本友人、世界著名摄影家望月久等到上甲采风,惊叹上甲古榕树为世界极品。

上甲古榕环寨,如神灵庇佑布依子民。为了目睹上甲的全景风貌,我们又驱车来到北盘江岸的观景台。虽已入秋,但阳光依旧火辣。环顾四周,群山连绵,山上的植被并不茂盛。巴岗大桥横跨北盘江之上,气贯长虹。山上的光伏板一排排、一片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唯有上甲,树木参天,葱葱郁郁,看不见里面的民居,而蝉鸣不绝,生机勃勃,是名副其实的一座“绿洲”。话说“有仙则名”,上甲的名,一点也不虚传。


布依族大都依山傍水而居,居就得有房。上甲的房子,先前都是茅草屋,木架结构,盖草,房间之间多以竹条编织隔开,故有缝隙,从一屋可以窥见一屋,所以多数都要糊上泥浆贴上报纸,一则起到隐蔽作用,二则有点文化的人还可以读报。时过境迁,上甲的房子早已换新颜,一座座楼房,白墙琉璃瓦,宽敞的院落,种上花草,招蜂引蝶,怡然自得。既没有城市高楼大厦遮天蔽日的压抑,又没有刀耕火种年代的简陋穷酸,融古朴与现代文明于一身,让人想留宿一晚,听古树扶琴,听秋虫切切,做一个山里的孩子,体验一种渐行渐远的幸福。漫步寨中,干净整齐的通村路、进户路纵横交错,在山中,却又好像不在山中。早就耳闻上甲的村规民约,如果哪家养牛,放牛时,主人要随身带一把“洋铲”,如果牛在路上大便,主人必须马上打理干净。一直以为这是在“吹牛皮”,今日眼见为实,丝毫没有夸张。走遍整个寨子,路面没有纸屑,没有垃圾,干干净净。树叶当然不属于垃圾之列。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那是树之魂,沿着经脉的指向,皈依大地。目睹地上榕叶,心中对古榕尽是一片虔诚。
上甲名于榕,亦名于水。寨脚有一口老井,村民已不用扁担挑水,早就安装了水泵水管,把井水抽到各家各户,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喝到甘冽的井水。能喝一辈子井水的人,生活是甜蜜的。一口井,甜了上甲布依人的祖祖辈辈。在农家大院,我情不自禁打开水龙头,捧起井水喝一口,源于地下的那股清凉与甘甜随即蔓延开来。
曾被视为“边缘”的上甲,如今交通四通八达,无论去岗乌、光照,还是去贵阳、昆明,都畅通无阻。从上甲启程,日行千里,不再是神话。如果说地球是一个村,则上甲无疑是村里的大家闺秀。


在上甲,时光慢了下来,慢在一株古榕树下。人们都乐于到榕树下休憩。休闲椅上,或坐,或躺,凉风习习,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没有蚊子叮咬,因为榕树气息有驱蚊功能。没有睡意的我绕树信步,不期遇到一位布依大哥,一种民族间的亲切感便油然而生,我掏出一只香烟递过去,唤声“报贝”(布依语“老哥”之义)。他猛然一惊,想不到眼前的陌生人会是一个布依后生,回过神之后友善地接过烟,又忙不迭连声说:“哎哟哟,比侬(布依语“兄弟”之义)哟,还要你客来客装烟啊。我是这个寨子嘞,我叫卢德荣,有事只管吩咐。”卢大哥很热情,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就带我们到处走逛。我们边玩边聊,班正堂饶有兴趣地东拍拍、西拍拍,忙得不亦乐乎。
“上甲的变化真大啊!”我其实不知道上甲的变化,有点言不由衷地说。
卢大哥却憨厚地笑说:“确实大!单是交通就变化不小。以前不通公路,走路去赶新铺,有的人走到洛阳河就回来了,从洛阳河要翻几座山才到新铺。现在去哪里都方便啦!”
“是啊,以前真是苦啊,生活很恼火。”我感慨以前的日子。
“那个时候,辛苦一年到头,能杀一头年猪,就算富有的了。腊肉、香肠和血豆腐都舍不得吃,要留着等客人。客人来到家,招待不好就害羞了。现在这些都不是高端东西了,想吃随时都可以搞来吃。”
我附和着:“以前,我们新铺的布依族也是这样。”
“大哥,你会吹木叶吗?”来到大榕树下,望着满树绿叶,我好奇地问。
“会吹。以前浪哨(布依语,“谈恋爱”之义)时吹木叶逗'扎买’(布依语,'姑娘’之义)。”卢德荣大哥边说边笑起来。
“我们布依族还流行唱山歌。”我又想起山歌来。
“是啊,以前生活是苦了点,但玩欢很。一到晚上,年轻人就到榕树下,有吹木叶的,有拉二胡的,有弹月琴的,有吹笛子的,有唱山歌的。玩到深夜都不想回家。”卢德荣津津乐道。
“这是我们布依族特色嘛。《盘江小调》和《布依六月六》很好听。在我们关岭布依六月六风情节活动现场,人们一听到《盘江小调》就被优美的旋律陶醉了。”我心里一阵自豪。
“对对,我们布依族有很多好东西。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下去。”卢德荣大哥深情地说。
“是啊,每年关岭布依六月六活动,我都看到不少年轻的布依族演员,都是我们本土的。”    
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卢德荣大哥家门口。他热情地说:“进来喝点土酒嘛。”因为要开车,我和班正堂都只能“谈酒垂涎”了。我们坐在院子里天南海北聊起来。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我们要回程了,只好和卢德荣大哥互道珍重,挥手作别。


在中心广场的古榕树下,我再次抬起头,仰望千年“树仙”,心潮澎湃。“人瑞”无非百年,而“树仙”却千年不老,经年风雨,物是人非,其生命依旧鲜活如初,顶天立地,阅尽人间春色。一说起“仙”,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天上的神仙,其实,“仙”就在大地上,上甲就是“仙”之一居所。至寨口,缘于留恋,便停下车,细细品赏寨门上的两副楹联。一副是邓克贤先生题写的,联曰:“上天赐福万顷石漠拥奇境,甲地承泽千年古榕佑众生。”另一副是杨朝贵先生题写的,联曰:“四季风清鸟语花香灵秀地,八方日丽年丰人寿布依村。”门楣上戴明贤先生题写的“上甲布依古寨”六个大字行云流水,洒脱大气。

走不完脚下万水千山,道不尽古榕布依风情。敝人权以一首小诗,作拙作的结语吧。

榕树下喜迎客

上甲寨口榕树浓
布依阿妹的盛装美盈盈
白云穿着纱裙羞答答去远方
布依阿妹的笑声甜蜜蜜
清风恋上古寨乐悠悠吹木叶
捧一碗布依族人自酿的美酒
喜迎远方的客人

“远方的客人,欢迎来到家。
我家没有好酒,我家没有好菜,
喝一杯淡淡酒我们友谊天长地久。
喝酒哟,喝酒哟,喝酒哟……”
阿妹的歌声甜,甜过丝丝缕缕的蜂蜜
阿妹的笑靥美,美过朝朝暮暮的云霞
一碗美酒来敬远方的客人
“祝你身体健健康康,
祝你心情快快乐乐!”

沾着酒香风儿醉,醉在四面八方
四面八方的客人,醉在上甲榕树下

· 作者简介

卢林:贵州关岭人,布依族,文字爱好者,在报刊杂志及网络文学平台发表作品多篇。贵州省诗歌学会、贵州省诗人协会、安顺市作协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