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意外,仍能重生 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在你已经年过半百之时,你最重要的大半作品于意外中被毁,你会怎么做? 是一蹶不振,从此无心创作?还是重振旗鼓,抓紧弥补遗憾? 对于艺术家来说,作品无异于他们精心创造的另一种生命体,饱含他们的心血与艺术理想,失去作品的痛苦或许就像失去亲密的朋友一般,其中滋味,难以言说。 尤其是在已经年过半百之时,艺术生命在悄然流逝,这样的打击,无疑是晴天霹雳。 不过好在库诺·阿米耶还是选择了第二种面对意外的方式,在1931年轰动慕尼黑的那场大火发生后,他此前生命里最重要的51幅作品都付之一炬,尽管内心沉痛,但他没有放任自己在悲伤中沉溺太久。如果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那他选择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要放弃自己的创作。 就这样,63岁的阿米耶再次拿起画笔,失去作品的悲伤激励着他愈发勤奋的作画,前半生的作品已经无法挽回了,那么后半生里,一定要抓紧时间留下一些什么。 想必得知他能从悲伤中走出来的粉丝和朋友们应该为此而感到欣慰,毕竟那个时候,阿米耶已经是瑞士画坛的重要画家,如果他停止作画,那人们恐怕再难见到那些用瑰丽色彩装点而成的美丽世界了。这对于一直以来关注他创作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 美丽新世界 但凡看过阿米耶作品的人,应该很难忘记他画中那些富含表现力的色彩搭配,他将色彩运用得十分娴熟,已经超越了为了表现而表现的格局,仅用色彩就带领人们进入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他也因此被称为“色彩大师”。 色彩是绘画语言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优秀的画家对色彩似乎总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感知,但因为每个人的创作方式和题材的个体化差异,色彩这一环在作品中的呈现也是千差万别的。 阿米耶能被称作“色彩大师”,更多的还是因为他的作品中,色彩就是被放在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元素,亦是最基本的表达手段,而且画中的色彩往往介于浓淡之间,给人一种刚刚好的视觉享受。 看阿米耶的作品,会不由得被那些瑰丽而梦幻的色彩所治愈,这或许就是色彩的魅力所在,世界如此多彩,更应该好好去感受,哪有什么功夫去emo。 不过能把色彩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显然并非一日之功,从阿米耶的创作生涯来看,早年的他更关注的其实是色彩本身的表现,颇有一种色调主义中“为了艺术而艺术”的感觉。 ![]() 那时他与同乡好友乔瓦尼·贾科梅蒂一起到巴黎求学,二人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绘画知识,也陪伴着彼此度过在异乡的日子,直到各自的人生轨迹有所变化,才渐渐分开。这里有一个冷知识,乔瓦尼·贾科梅蒂是后来在瑞典甚至欧洲都颇有名气的艺术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父亲,而阿米耶则成为了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教父,并一度影响着阿尔贝托的艺术创作风格,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 若要论起阿米耶创作风格的转变,还是在他游学时接触到了高更、塞尚、梵高等人的作品之后,他从他们的表现主义风格中大受启发,果断抛弃了自己之前擅长的色调主义。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色彩在他的创作中成为了最关键的要素,它承载着展示表现力和内在含义的双重任务,也为阿米耶的作品带来了全新的生命力。 结束游学回到瑞士之后,阿米耶的创作之路愈发清晰了起来,那时恰逢Jugendstil(青年艺术风格)在西方兴起,这种风格在欧洲各国的叫法虽不同,但本质都是追求打破因袭传统的格式。阿米耶无疑是认可这种突破学院派的创作风格的,他在家乡结识了有相近创作理念的费迪南德·霍德勒,两人一起在瑞士这片土地上推动着青年风格的发展,也因此成为了瑞士画坛的领军人物。 ![]() ![]() 毫无疑问,阿米耶是热爱艺术并热衷于艺术交流的,即使他在婚后与妻子定居在家乡的一个小村庄,也常常有国内甚至国际的艺术友人前去拜访,很长一段时间里,那里都是文化艺术名流们的聚集地,这让原本宁静的村庄也变得热闹而富有艺术气息了起来。 ![]() 不过谁又能想到,在几十年后,那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就让阿米耶前半生的心血都悉数被烧毁,好在沉痛的现实并没有将他打倒,画虽然没了,但前半生丰富的创作经验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消失的宝贵财富,他选择重执画笔,甚至比以往更拼。大火后的三十年里,他夜以继日的创作,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作品,直到93岁时,永远地阖上了眼睛。 阿米耶虽然走了,但他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治愈人心的色彩斑斓的作品,而他历经意外毫不气馁的精神,他对于艺术的坚守,都如他的作品一般,总能让人在想起时,就有一股暖流注入心田。 |
|
来自: Tomxiao1961 > 《西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