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的生理机能及特性

 摘文缘 2022-01-14

 一、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生理功能(1)主血脉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

1、心主血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另一内涵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

2、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其中心脏的正常搏动,起着主导作用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

  心主血的内涵:

  心行血----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

  心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

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宗气的生成。 ②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

  (2)主行水 指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肺主行水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发运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较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肌腠以濡润之;输送到皮毛肌腠的水液在卫气的推动作用下化为汗液,并在卫气的调节作用下有节制地排出体外。

  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运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到其他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下输至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又因为肺为华盖,故称“肺为水之上源”。若肺气的宣发或肃降失常,均可致津液代谢障碍而出现尿少、痰饮、水肿等病症,可用宣肺利水或降气利水方法进行治疗。

  (3)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全身的血脉均统属于心,心气是血液循环运行的基本动力。而血液的运行,又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即肺气具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从而促进血液运行。宗气有“贯心脉”以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肺气充沛,宗气旺盛,气机调畅,则血运正常。

  肺主治节即治理调节,它概括了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即肺有辅助心脏对全身进行治理和调节的作用。

  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治理和调节呼吸运动;

  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

  治理和调节血液的运行;

  治理和调节津液代谢。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2.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 位置最高,覆盖于其他脏腑之上——“华盖”。

  (2)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不耐寒热,不容异物。 肺主皮毛,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寒热燥湿等邪气常易侵犯,人体的痰液水湿也易于停聚:他脏病变也常易影响肺脏。

  (3)肺气宣降 指宣发和肃降

3.肺津、肺气、肺阴、肺阳的生理作用

  ①肺津:濡养滋润肺、大肠、皮毛等的作用。

  ②肺气:推动和调控呼吸、行水等作用。

  ③肺阴:凉润肺脏,使肺气下行。

  ④肺阳:温暖肺脏,使肺气上行。

三、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生理功能(1)主运化 包括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①运化食物:食物经胃的受纳腐熟,被初步消化后,变为食糜,下送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经脾气的作用,则分为清浊两部分。其精微部分,经脾气的激发作用由小肠吸收,再由脾气的转输作用输送到其他四脏,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

②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功能,是脾主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在:1.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

   2.向四周布散,“以灌四傍”,发挥其滋养濡润脏腑的作用;

   3.将胃、小肠、大肠中的部分水液经过三焦(六腑之一的三焦)下输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4.居中枢转津液,使全身津液随脾胃之气的升降而上腾下达,肺之上源之水下降,膀胱水府之津液上升。脾气健运,津液化生充足,输布正常,脏腑形体官窍得养。

  ③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是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同时进行的。饮食物的消化及其精微的吸收、转输都由脾所主,脾气不但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而且能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至全身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故称为“后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对养生防病有着重要意义。

  (2)脾主统血

  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出于脉外的功能。

  生理意义——是血液正常循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表现——血行脉内而不外溢。

  2.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气上升

  脾气具有向上运动以维持水谷精微的上输和内脏位置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

  ①升清,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若脾气虚衰或为湿浊所困,不得升清,可见“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②升举内脏,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若脾气虚弱,无力升举,可见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

  (2)脾喜燥而恶湿

  脾的喜燥恶湿的特性,与其运化水饮的生理机能相关。脾气健旺,运化水饮正常,水精四布,自然无痰饮水湿的停聚。脾气升动,才能将水液布散全身,而脾气升运的条件之一就是脾体干燥而不被痰饮水湿所困。

  (3)脾为孤脏

  脾为孤脏。脾属土,居中央,与四方、四时无配;脾主运化,为精血津液生化之源,“灌四傍”而长养四脏,称为后天之本。属人体中最大最重要的脏,故称孤脏。

  3.脾精、脾气、脾阴、脾阳的生理作用

  ①脾精:浓厚者化营化血,轻清者化卫化气。

  ②脾气:化水谷为精微,化水饮为津液,并转输。

  ③脾阴:凉润、宁静的作用。

  ④脾阳:温煦、推动的作用。

四、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生理功能

  (1)主疏泄 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

  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

  ③调畅情志;

  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

  肝气的疏泄作用失常,称为肝失疏泄。

  其病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为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多因情志抑郁,郁怒伤肝而致。临床多见闷闷不乐,悲忧欲哭,胸胁、两乳或少腹等部位胀痛不舒等症。

  二是肝气亢逆,疏泄太过。多困暴怒伤肝,或气郁日久化火,导致肝气亢逆,升发太过,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头痛,面红目赤,胸胁乳房走窜胀痛,或血随气逆而吐血、咯血,甚则突然昏厥,如《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返)则生,不反则死。”

  三是肝气虚弱,疏泄不及,升发无力,表现出一系列因虚而郁滞的临床表现,如忧郁胆怯、懈怠乏力、头晕目眩、两胁虚闷、时常太息、脉弱等。《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

  (2)肝主藏血

  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①涵养肝气: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化生和涵养肝气,使之冲和畅达,发挥其正常的疏泄功能。

  ②调节血量: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外界气候的变化等因素,人体各部分的血量也随之有所变化。

  ③濡养肝及筋目: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濡养肝脏及其形体官窍,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④化生和濡养魂,维持正常神志及睡眠。《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

  ⑤为经血之源:肝藏血而称为血海,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也称为“血海”。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充足,冲脉血液充盛,是其月经按时来潮的重要保证。

  ⑥防止出血:肝主凝血以防止出血。气有固摄血液之能,肝气充足,则能固摄肝血而不致出血;又因阴气主凝,肝阴充足,肝阳被涵,阴阳协调,则能发挥凝血功能而防止出血。

  2.肝的生理特性

  ①肝为刚脏

  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而言。

  ②肝主升发

  指肝气的向上升动和向外发散以调畅气机的生理特性。

  3.肝血、肝气、肝阴、肝阳的生理作用

  ①肝血:濡养目、筋、爪,化生和涵养魂与怒。

  ②肝气:升发,畅达全身气的运行等。

  ③肝阴:凉润、宁静、抑制的作用。

  ④肝阳:温煦、推动、兴奋的作用。

  五、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①肾藏精,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的生理机能。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本原,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②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指肾精、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成熟的作用。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述了肾气由稚嫩到充盛,由充盛到衰少继而耗竭的演变过程,说:

  “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速记:一来齿发长,二来天癸至,三来真牙生,四来筋骨盛,五来发始堕,六来阳气衰,七来天癸竭,八来齿发去。

  肾精、肾气及其所含的肾阴、肾阳称为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肾阴肾阳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

  生理上,肾之精、气、阴、阳与他脏之精、气、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资助和相互为用的动态关系。

  病理上,两者也相互影响。各脏之精、气、阴、阳不足,最终必然会累及到肾,故有“久病及肾”之说。

  (2)肾主水

  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②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水液代谢在肾气的蒸化作用下,分为清浊,其清者重新输布周身,其浊者下注膀胱,化成尿液,排出体外。

  (3)肾主纳气

  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人体的呼吸功能,由肺所主,但吸入的清气,由肺气的肃降下达于肾,必须再经肾气的摄纳潜藏,使其维持一定的深度,以利于气体的交换。故《难经·四难》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类证治裁·喘证》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肾的生理特性

  ①主蛰守位

  主蛰,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肾的藏精、主纳气、主生殖、主二便等功能,都是肾主蛰藏生理特性的具体体现。

  守位,是指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

  相火与君火相对而言。君火,即心阳,心之生理之火,又称心火;相对于心火,其他脏腑之火皆称为相火。

  生理状态下,各脏腑的阳气称“少火”;

  病理状态下,各脏腑的亢盛之火称“壮火”。

  相火以其所在脏腑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肝之相火称为“雷火”,肾之相火称为“龙火”。

  ②肾气上升,肾阳鼓动肾阴,合化为肾气上升以济心,维持人体上下协调。

  3.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生理作用

  ①肾精:决定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化髓充骨通脑。

  ②肾气:推动和调控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等。

  ③肾阴:凉润、宁静、抑制的作用。

  ④肾阳:温煦、推动、兴奋的作用。

六、命门的概念及功用

  (1)概念:

  ①最早见于《灵枢·根结》,指眼睛。

  ②《难经》始作为内脏,指右肾。

  (2)功用:有主火、水火共主、非水非火为肾间动气之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