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碎碎悟

 诗意淡泊 2022-01-14

      床头柜上搁置了许久的一本书,张洁著《无字》。封皮是朱红色的布面装帧,似乎习惯成了一道风景。已然流逝了好几个月的时光,书签却依然停留在某一页。每日收拾打扫,都会轻轻掸一遍浮尘。许久不读书了。关于阅读,不同的人有各自喜欢的方式。曾经,喜欢读大部头的名著,虽艰深晦涩也兴致盎然。那样如饥似渴地读书,都是学生时代的事了。步入社会之后,被琐事缠身,静心成了一份奢侈的境界。日日浮躁中求生存,有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阅读。偶尔读一些当下流行的书,也只是约略大概的跑马观花而已。

      戴河有位老漫先生,活得很通透豁达。喜欢围棋、码字。从搜狐博客到网易日志再到微信公众号,一直紧紧跟随。他的文字风格,简约、写实,行云流水、金句频出。没有固定的更新频率,只是随性发挥,有时洋洋洒洒,有时久不见一字。但他的文字,无论在哪里,都有一种气场,平和中带着一份闲适的从容,静默里自有他独到的风骨。读他的文章,你会不由自主地沉静下来,化身其中某个角色,品咂他笔下的人生况味。读他的字,会常常联想起木心,感觉有一种相似的气质,质朴中散发着光芒。如若,只把写字作为一份爱好或消遣,漫先生就是一位最好的榜样。

      一直认为阅读与写字,是两件事。前者门槛很低,只要你愿意,就可随时随地开始。方式也很多,可静坐下来啃啃大部头名著,亦可在忙碌的间隙浏览一期杂志,或在手机里穿梭于一些博客网页,甚至只是碎片化的寻章摘句,只要在心底有所共鸣,就都是一份精神给养。而写字,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一种自我认知的输出,它随心所欲自由吐纳。隐私一点的为日记,留给自己。各种感悟体会或经历故事,可以分享给气场相近的人,互相交流欣赏。专业的写作,是作家的事业。而大多数人的写字,都是兴趣所致的随性涂鸦。

      有了如今信息技术极其便捷且发达的各种平台支持,普通人还可出书,为人生留取岁月行迹,甚好。读与写,又是相辅相成的。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写字的冲动,仿佛滔滔江水奔涌而来须开闸放行方可畅快。没有阅读支撑,写字就会艰涩、灵感亦会枯竭。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读与写交叉着来。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记忆力渐差。写字就成了一份补充,把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为流年备忘,在别人的故事里感悟自己的人生,或许会多一份通透豁达。

——————————

      正月十五,元宵节,团圆日。单位格外开恩,放假一天。虽是倒休,也足够人性化。一觉睡到自然醒,窗外已是明媚的阳光普照。春天来了。蛰伏了一冬的生命,都焕发着新生。四季轮回,一年又一年,匆匆复匆匆。我们曾经煎熬的那些大事小事,都会成为过往。有时候,折磨你的,从来都不是任何人的绝情,而是你一直心存幻想的期待。故而,摒弃一切好高骛远的想像,脚踏实地地过好每一天,便好。永远不要对谁掏心掏肺,夏虫不可语冰,对话需要相同的气场,实在不必勉强。

      顺境或逆境,只是个体的一段旅程体验。人生不会是永远一马平川的辽阔,那些沟沟坎坎,当你跨越过来,就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道风景。纵然历经万劫不复,总有一天,你会和一群人把酒言欢笑谈过往,如同讲起一个陌生人的故事。在岁月的某处,我们都会惊喜地发现,治愈自己的向来不是时间更不是所谓的高人,只能是越来越强大的自己。坦然地面对一切现状,心安即是。

      最近几日,老是梦见父母,都是旧日生活的场景。老屋,黄昏,亲人忙碌的背影。……每次从梦中醒来,都会有些伤感。今天的晨读中看到一句话:频繁出现在梦里的人,是你的身体感觉到了你的思念,替你见了一面你朝思暮想的人。果真如此的话,离别就不再那么让人心碎,或许只是意念的相见,也足够欣慰。人生的路迢迢千里,但最终都会在某地重逢,告诉自己:活好当下。

——————————

      我心安处即归乡。每一颗心,在人世的浮沉里,都是漂泊态。浮躁,易生闲事。落定,才可安详。百年人生,就是一场生命的修行。无常遍布,坎坷难免。简单一点,糊涂一些。做好份内的事,去做喜欢的事。诗意、淡泊,且歌且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