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分享】谈谈接地保护的原理,普通接地能保护人身安全吗

 机电人脉 2022-01-14

合作公众号 机电原理

机电人脉编辑

转载请注明

在很多人眼里接地是一个保证身安全的万金油

很多人都有一个想当然的认识,就是接地可以导出设备无电压,从而保护人的安全。接地是解决无数问题万金油:防雷问题——接地,防静电问题——接地,弱电设备工作问题——接地,防电击——接地。

至于怎么接地,发挥大家的奇思妙想。

#1普通接地能保护人身安全避免触电吗?

答案是:有点作用,但大部分情况不能防止触电。

接地保护人身安全一般有两个作用:

1. 产生大电流使上端断路器跳闸切断故障电源 ;

2. 降低故障处电压。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一般接地具体有多大作用。

  1. 跳闸作用,仅对小开关有效。主要原因就是接地体是有接地电阻的,而且这个电阻不能无限小,一般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最小能到几欧姆左右,很难做再小了。假如系统相线和设备金属外壳也就是和接地体直接接触,大概会产生几十到上百安培的电流,这个电流可能能让小开关跳闸,但也没有大到能让开关瞬时跳闸,大的开关基本没啥影响,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2. 降低电压作用:接地设备外壳的电压能降低多少呢?基本比220V低不了多少,假设计算一下:

220/[1 (假设系统接地阻1欧姆)+0.5(假设线路电阻)+5(假设设备接地电阻)]*5=169V

起到不了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

如果要起到跳闸作用需要上端断路器增加漏电保护功能设备。因为这种接地只能起到产生一点接地电流的作用,比起设备外壳不接地,好处是出现故障接地会产生接地电流,如果在回路上增加一个漏电保护开关,就可以瞬间跳闸保护人身安全。这种系统保护方式我们一般在TT系统使用比较多(什么是TT我们后面详细讲)。

不过这种接地保护方式并没有大范围使用。主要原因是TT系统太依赖漏电保护器了,仅有这一重保护。然而漏电保护器易坏,而且漏电保护器灵敏动作快,很难分级保护,经常一个楼或一个项目一起跳闸,排查故障也非常困难。做过施工现场配电的基本上都吃过这个苦头。

#2一般电气系统的接地保护是什么?

电气上常用的是接中保护(或俗称接零保护),这种保护的思路是既然大地电阻难以降低,那么我们从系统中性点引一路线(俗称零线)过去接到设备外壳上,由于系统阻抗非常小,这样一旦发生相线接触设备外壳的故障,相当于发生了短路故障,产生的短路流可以让断路器瞬间跳闸,从而保护了人身安全。从前我国沿用苏联做法(TN-C),接地线也是兼做系统的中性线,由于中性线一直有电流通过,也会产生相应电压。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正常运行时,设备外壳上也有电压存在,人就可能不时被电击。虽然大部分时间这个电压并不致命,但是致命小概率还是有的。

所以后来这种方式就很少使用了,现在大家一般从中性点引出两根线(TN-S),一根专门做中性线,一根专门做接地接使用。从中性点出来后就泾渭分明,再也不接触了。这样做接地使用的线(PE线)上平常运行时是没有电流的,也不会有电压,就比较安全。

但是出现接地故障时,即当系统出现相线接触设备外壳(相当于接触PE线)时到电源被切断前这段时间,这根PE线上是有电流的,也是有电压的,而且这个电压会传导到整个系统里面所有的设备外壳去的,如果不能短时间内切断,这个时间内也有可能会产生事故。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要求首先要能尽快切断电源,所谓“只要我动作快,就不会有人发现我。”如果是属于系统末端,接地短路电流不大,无法快速切除,就要做辅助等电位连接(注意不是接地)来降低故障电压。

其实采用TN-S的一个有前提条件,就是用电设备和系统需要在一个采用良好等电位连接的建筑内。这样产生故障的时候系统中性点接地金属(钢筋网)和设备处的地(钢筋网)电位一起升高,那么人就感受不到电位升高了。这就解决了系统中性点电位升高的问题。

不过还有从中性点到设备这一段电缆阻抗产生的电压升高没有解决。这时候就需要在这段电缆处再做辅助等电位连接,例如强电间的接地。但是在潮湿的地方例如浴室,水泵房,由于人体电阻很小,即使很小电压也可能发生事故,而且也不知道电缆在上端等电位做的怎样;这时候一般要在这些房间再做一次局部等电位连接

#3下面解释一下什么是TT,TN-C,TN-S

第一个字母说明电源的带电导体与大地的关系,也即如何处理系统接地:

T:

电源的一点(通常是中性线上的一点)与大地直接连接(T 是 “ 大地” —词法文Terre的第一个字母)。

I:

电源与大地隔离或电源的一点经高阻抗与大地连接(I 是 “ 隔离” 一词法文Isolation的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说明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与大地的关系。

T:

外露导电部分直接接大地,它与电源的接地无联系。

N:

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与接地的电源中性点的连接而接地(N是“中性点”一词法文Neutre的第一个字母)。

IEC标准将TN系统按N线和PE线的不同组合又分为三种类型:

TN-C系统

在全系统内N线和PE线合一的(C是“合一”,同法文 Combine的第一个字母)。注意,此处的全系统是从电源配电盘出线处算起。下同。

TN-S系统

在全系统内N线和PE线是分开的(S是“分开”一词法文Separe的第一个字母)。

TN-C-S系统

在全系统内,通常仅在低压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点前N线和PE线是合一的,电源进线点后即分为两根线。

#4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1、接地保护人身安全两个方式:

  1. 产生大电流使上端断路器跳闸切断故障电源 ;
  2. 降低故障电压。

2、普通接地这两者基本都做不到,不过可以配合漏电保护起作用。

3、产生大的故障电流,切断故障电源主要靠接中。

4、对接中系统故障时期的保护主要靠等电位,建筑做总电位,末端加做辅助等电位。

5、大部分所谓的接地,其实是辅助等电位。例如水泵房的接地,淋浴间接地,强电间接地。

6、小部分人以为的接地应该要做接中,例如电缆桥架的接地。当然概念不清的人很多,比如我们民用建筑电气规范的编写组都有人也会犯这样错误,抄了施工验收规范,然后把施工验收规范总接地接中概念不清错误理念也抄过来了。比较新老规范就可以看出更新规范的人概念不清了。

最后推荐一本书,如果想要深刻理解接地系统,有一本书是一定要熟读研究透的,就是民用建筑电气泰斗、低压电气接地专家王老(王厚余)的《建筑物电气装置600问》。

关于机电原理公众号
开始建这个公众号主要是为了跟风好玩,更新不多,后来零零星星的写了些文章;主要还是因为有种倾诉欲吧。机电这个行业总体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很多知识都是成熟的、基于经验的、难以分辨对错的、对实际项目影响不大的;所以会造成大家会很关心一个项目该如何做如何合规,但是不太关心为什么要这么做。平常工作中同事朋友虽多,但是很难找到人深刻的讨论原理。不过基于一种好奇的本能探索一些事情时,对这些做法的原理有了一些感悟和假设就想找人分享一下,在平常生活中没有这个氛围的情况下,就一直用公众号这个工具做分享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