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公众号 机电原理 机电人脉编辑 转载请注明 在很多人眼里接地是一个保证身安全的万金油。 很多人都有一个想当然的认识,就是接地可以导出设备无电压,从而保护人的安全。接地是解决无数问题万金油:防雷问题——接地,防静电问题——接地,弱电设备工作问题——接地,防电击——接地。 至于怎么接地,发挥大家的奇思妙想。#1普通接地能保护人身安全避免触电吗?答案是:有点作用,但大部分情况不能防止触电。 接地保护人身安全一般有两个作用: 1. 产生大电流使上端断路器跳闸切断故障电源 ;2. 降低故障处电压。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一般接地具体有多大作用。
220/[1 (假设系统接地阻1欧姆)+0.5(假设线路电阻)+5(假设设备接地电阻)]*5=169V 起到不了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 如果要起到跳闸作用需要上端断路器增加漏电保护功能设备。因为这种接地只能起到产生一点接地电流的作用,比起设备外壳不接地,好处是出现故障接地会产生接地电流,如果在回路上增加一个漏电保护开关,就可以瞬间跳闸保护人身安全。这种系统保护方式我们一般在 不过这种接地保护方式并没有大范围使用。主要原因是TT系统太依赖漏电保护器了,仅有这一重保护。然而漏电保护器易坏,而且漏电保护器灵敏动作快,很难分级保护,经常一个楼或一个项目一起跳闸,排查故障也非常困难。做过施工现场配电的基本上都吃过这个苦头。 #2一般电气系统的接地保护是什么?电气上常用的是接中保护(或俗称接零保护),这种保护的思路是既然大地电阻难以降低,那么我们从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就是正常运行时,设备外壳上也有电压存在,人就可能不时被电击。虽然大部分时间这个电压并不致命,但是致命小概率还是有的。 所以后来这种方式就很少使用了,现在大家一般从中性点引出两根线( 但是出现接地故障时,即当系统出现相线接触设备外壳(相当于接触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要求首先要能尽快切断电源,所谓“只要我动作快,就不会有人发现我。”如果是属于系统末端,接地短路电流不大,无法快速切除,就要做 其实采用 不过还有从中性点到设备这一段电缆阻抗产生的电压升高没有解决。这时候就需要在这段电缆处再做辅助等电位连接,例如强电间的接地。但是在潮湿的地方例如浴室,水泵房,由于人体电阻很小,即使很小电压也可能发生事故,而且也不知道电缆在上端等电位做的怎样;这时候一般要在这些房间再做一次局部等电位连接。 #3下面解释一下什么是TT,TN-C,TN-S第一个字母说明电源的带电导体与大地的关系,也即如何处理系统接地: T:电源的一点(通常是中性线上的一点)与大地直接连接(T 是 “ 大地” —词法文Terre的第一个字母)。 I:电源与大地隔离或电源的一点经高阻抗与大地连接(I 是 “ 隔离” 一词法文Isolation的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说明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与大地的关系。 T:外露导电部分直接接大地,它与电源的接地无联系。 N: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与接地的电源中性点的连接而接地(N是“中性点”一词法文Neutre的第一个字母)。 IEC标准将TN系统按N线和PE线的不同组合又分为三种类型: TN-C系统在全系统内N线和PE线合一的(C是“合一”,同法文 Combine的第一个字母)。注意,此处的全系统是从电源配电盘出线处算起。下同。 TN-S系统在全系统内N线和PE线是分开的(S是“分开”一词法文Separe的第一个字母)。 TN-C-S系统在全系统内,通常仅在低压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点前N线和PE线是合一的,电源进线点后即分为两根线。 #4最后我们总结一下1、接地保护人身安全两个方式:
2、普通接地这两者基本都做不到,不过可以配合漏电保护起作用。 3、产生大的故障电流,切断故障电源主要靠接中。 4、对接中系统故障时期的保护主要靠等电位,建筑做总电位,末端加做辅助等电位。 5、大部分所谓的接地,其实是辅助等电位。例如水泵房的接地,淋浴间接地,强电间接地。 6、小部分人以为的接地应该要做接中,例如电缆桥架的接地。当然概念不清的人很多,比如我们民用建筑电气规范的编写组都有人也会犯这样错误,抄了施工验收规范,然后把施工验收规范总接地接中概念不清错误理念也抄过来了。比较新老规范就可以看出更新规范的人概念不清了。 最后推荐一本书,如果想要深刻理解接地系统,有一本书是一定要熟读研究透的,就是民用建筑电气泰斗、低压电气接地专家王老(王厚余)的《建筑物电气装置600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