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这位65岁的女病人再次站在我面前时,我是彻底愤怒了! 愤怒到当场把她儿子臭骂了10分钟! 她儿子是我的朋友,默默承受着我的怒火,最后长叹一口气: “你也知道,我妈以前是领导,强势惯了,听不进我们的话。” 事情还要从半年前说起—— 半年前老干部体检,朋友和他妈妈都听从了我的建议,在体检项目中加了胃肠镜检查。 始料未及的是,自信身体倍棒的她,竟然查出了肠癌! 不幸中的万幸是:经过仔细评估,还属于早中期。 我给朋友妈妈详细说了治疗方案: 先手术,因为分期不晚,手术后有可能不需要化疗,具体要根据手术标本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来定。 过了几天,左等右等,没见人来住院。 我给朋友打电话问咋回事。 他支支吾吾说: “你别管了,我妈妈已经开始治疗了。” 我以为去了别的医院做手术去了,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 岂料,半年后的昨天,他们再出现在我面前时,拿出的复查的肠镜结果和CT片子,结肠癌把肠腔快长满了,已经转移到肝和肺了。 一问原因,说是去吃中药了!!! 我的一腔无名业火,一下子就爆发了! “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当时我想到这句话,知道不妥,也就没出口。 反正就是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 待我平静下来,她慢慢坐下来说: “真是后悔了。”说着,泪水就簌簌地落了下来。 “我们单位几个老领导这些年一直吃中药调理身体,所以当时一查出来我就对中药抱有很大希望,经常看一些养生的文章介绍中药的神奇效果,还专门跑了一趟北京去看了名医。 吃完药后,也没觉得身体不舒服,所以我自己认为中药有效。 最近大便有像血一样的,所以赶紧来复查一下,没想到这样了。” 我叹了口气: “哎,自作孽啊,本来可以多活10几年的!” 儿子在后面听的已经泣不成声。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一直避免聊起这个话题,这个号称“夫妻反目、兄弟成仇”的掀桌话题。对于肿瘤的治疗,我一贯的态度是: 1、首选现代医疗手段:手术、化疗、介入、免疫治疗(靶向药物) 2、在1 的基础上,肿瘤病人想通过传统医学(中医药)去调理身体,我不反对!爱咋咋去~ 3、坚决不同意首选传统医学来妄想根治肿瘤! 中医到底真能治疗癌症吗?支持者认为: 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延续至今,在肿瘤的治疗上亦已有所为,并越来越被认可,必然有其疗效与道理。 反对者认为: 早期肿瘤手术为主,中晚期则有放化疗的手段,更何况今天还有了靶向、免疫、生物疗法等武器在手里,直接作用于癌细胞将其杀死,效果更是直接显著。 其实,中医和西医对于肿瘤疾病的认知,从根源上就有着完全不同的视角,在癌症的临床实践中,西方医学侧重于通过手术、放疗或全身性治疗的方式直接根除肿瘤。 而中医的重点则在恢复人体的平衡,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并加之以细胞毒性的中草药进行治疗。 从基础研究看,部分中医药确实含有抗癌成分,诸如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抗癌作用机制,像红豆杉中含有的紫杉醇,已经成为经典的化疗药。 因此,含有抗癌成分的中药具有抗癌作用是确定的。但是,具有这些抗癌成分或作用机制,并不等同就是「抗癌药」。否则,很多水果也会变成「抗癌药」了。 关键在于要认识到「一种效应能否变成一种结果」是有条件的,就像不是所有努力学习的学生都可以考上清华。 中药进入人体,有很多因素(比如剂量)可以对疗效产品负面影响,从而稀释抗癌作用,而且癌细胞本身也会产生「抵抗」。 所以,有抗癌作用的药是否有真正的临床疗效,必须进行临床试验才能证实。只有在实践中被验证可以改变结果的,才能称为抗癌药。不是所有含有抗癌成分的都一定是抗癌药。 目前的问题是,中药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比较少,我们不知道这些中药或者方子是否有实际作用(就是既不能说有效,也不能说无效),而医学伦理要求,没有研究证明的药物默认是「无效的」,除非证明有效。 所以,加强中药的临床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中药那么多,可以去挖掘潜在的抗癌药。其实,国内临床研究报道也不少,但因为研究质量还不令人满意,证据比较「软」。 因此,当下的观点,不建议单独使用中医药进行常规抗癌治疗,也不能取代手术、放化疗等规范治疗。 当然了,如果和常规治疗联合使用作为补充是允许的,但要充分评估副作用,以及增效的可及性和意义,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