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王昆“炮轰”金铁林引发对民族歌坛的思考

 元青0736 2022-01-14

由王昆“炮轰”金铁林引发对民族歌坛的思考

搜狐 08-03 18:30

前两天,一则名为的新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笔者正好当日有幸参加了,作为“目击者”,对于此次“炮轰”事件全过程,不妨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剖析和思考。

现场回放之一:

王昆:我不赞成用“美声”去改造“民族”

当时,在著名主持人瞿弦和的邀请下,由李琼搀扶着王昆老师,登上发言台。

明日大胆满仓买入,这几只股票或将涨停,免费测一测
广告

“给我一个突然袭击,我不知道要我上来讲话刚刚告诉我的,但我还是很高兴,我前一阵子病了一场,这是我几个月以来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在这种场露面,要不是李琼我可能还不来因为我非常喜欢第一李琼的声音我非常喜欢,第二李琼的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我很佩服。这样一个年轻人搞这样一个大的事情不知道会有多少困难,我比较知道因为我们是忘年交,平常有些联系……我觉得从李琼这个启示我们声乐界应该很好的进行这种理论研究,从李琼遇到的这种困难,她是典型的,李琼第一次参赛的时候,参加歌手大奖赛的时候,那是没有名次的,跟本没有她什么事,跟本没得奖,是顾问团,什么乔羽啊,阎肃同志在吗?在啊,都在啊,后来他们不干了,他们说得严重一点愤怒了,怎么这么好的嗓子怎么一点名次都没有,这就说明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直到现在并没有消除,就是怎么样来看民族唱法,再加上她第二次又去参赛,她开始是通俗组,后来又参赛民族组,不但没有名次,而且还得到评委很不妥当的批评,这就给她造成很大的困难,不但是她,还有我们,到底怎么样唱民歌,民歌是什么,我觉得是应该展开研究,我个人的看法,我可能很大胆,现在这个民族唱法在我耳朵边上听的,必须得拿美声来改造,必须学美声才能唱好民族唱法,要不然就是不科学的、野蛮的、原始的,原始的是客气,我今天又仔细听,李琼这是原始的吗?不是,你看她唱的很高的地方还是很清楚,她能柔下来,原始的是直着嗓子喊是柔不下来的,声音不能够控制的,她的声音可以控制的,我倒不是说她百分之百的完整了,她还得继续努力,但是千万不要用美声去改造,不见得学了美声就要用美声去改造,好多人都有一个美声尾巴,这尾巴让人很不舒服,我前几天看一个秦腔《窦娥冤》,这个《窦娥冤》的主角在法场上和婆婆见面是非常慷慨激昂的,但是美声的尾巴很重,我不知道这是谁,对不起啊,还有黄梅戏也有这个。她要唱要诉说什么,一定要唱,要诉说个什么,要表达什么感情,可是现在我也没法举例子,举例子容易得罪人,我拿我自己的歌举例子,比方说“九月里九重阳”(此时老太太模仿着美声语调唱着“九月里就重阳阳阳阳阳”)难受不难受,现在老百姓不喜欢这个……”

说到这儿,王昆老师即兴的演唱赢得了在场的许多掌声,现场的气氛也显得活跃起来,连主持人瞿弦和都打趣道:“大家看啊,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太太,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是多么的应付自如啊!”而接下来让在坐的许多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语锋陡然直指民族歌坛的另一位大师级的人物——金铁林,王昆直言,“报纸上现在敢说了不要千人一面,咱们打开窗户说亮话,金铁林同志功劳很大,本事也很大,但是我们的理论界,我们的批评界,我们的评委不要认为这是唯一的,这个唯一的不符合咱们国家的的计划”。

说完这话,王昆老师诙谐地说道,“我不在说很多话了,说很多容易得罪人,对不起,我赞同李琼,我认为她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歌唱家”,最后,王昆老师用非常诚挚的语调呼吁:“我希望更多的人来支持民族唱法多样化的,纯粹一些的,科学方法的同时又很具有民族风格的这样一种音乐!”

现场回放之二:

阎肃:“李琼照这样走路还很宽呢!”

王昆一席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在场的阎肃接过王昆的话题也侃侃而谈起来:“李琼还能唱多久,李琼还能走多远,有的人说李琼这种唱法啊,也就是山路十八弯了,山峡人家了,好像就是没有再继续没有更大发展的余地了。在最近的四年当中她在武警文工团,我到武警去的时候就是她的老朋友了,非常关注李琼,李琼哪儿去了?最近这两年多忽然发现李琼不在团里头了,经常说哪儿去了?说在山里头,在大山深处,我说这挺有意思,因为最近我参加了好多民歌手的专辑发布会,有两位对我印像特别深是加进了通俗的流行的这种因素,很现代,很时尚,我想可能这是那位歌手认为的一种新天地,但我又怀疑这种新天地,是不是都得这么走呢?都得这么唱通俗就新天地了,像王昆老师说的都有美声的尾巴就新天地了?我在期待着还有没有另外一条道路,那时候想到过李琼,但画了个问号,因为李琼有很多局限,我以为她并不是很容易突破自己的,我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老师像王原平老师、吕远老师这么多作曲家,作词家,大家可以看出多么深的功底,多么鲜活的生活,扑面而来,说实话那些词我写不了,那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每个字,每一句都那么有生命力,通过李琼的演绎,通过许仁龙先生的山水画,就这五个主办单位这功夫真没白花,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努力就是李琼自己,今天从她一开始上来很鲜明的一个感觉,她长大了、成熟了也更漂亮了,真的,李琼以前小个,两小辫,我觉得今天看她像个少女了。但是不是每个歌声,多么清纯,纳入了水的音,纳入了山的音,那是一弯弯,蓝蓝的,就这么到我脑海里来了,在我今天来以前我怀疑,我在家听了,我怀疑《山歌唱给世界听》我怀疑走进千家万户,但是今天我听了这头两个歌儿,我似乎怀疑少多了……”

“李琼照这样走路还很宽呢!”——阎肃老师用这样的一句话为李琼做了总结。

之后上台发言的吕远、邹友开等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国著名的词曲作家吕远,则语重心长地告诉李琼:“不要以为现在就是你的高峰,你的高峰还没到达,你应该有更广阔的,更高的长景。”

而另外一位民歌界的“大腕”——邹友开,对李琼的音乐也是极为欣赏,对于李琼的唱法也是赞赏有加:“我是主张通俗的应该植深民族的土壤,民族唱法的通俗应该是那一朵花,一种风格。”

结果,一场本来是属于李琼新专辑的发布会,由于王昆、阎肃等老艺术家们的一席话,俨然变成了一场关于民族歌坛话题的学术讨论,实在令所有人都出乎意料。事实上,在歌坛,关于李琼唱法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李琼,也正因为自己的唱法问题,常常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一边是被专家评委认定为“唱法不科学”,而另一方面,广大的老百姓却对她的歌曲以及演唱方式非常欢迎,在专家意见和老百姓之间,李琼总是难以协调,似乎很难找到这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此次王昆、阎肃等人的讲话,其实就这个问题,引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思考之一:

“千人一声”的“科学唱法”,导致了民族歌坛“产品的严重同质化”

现在的民族歌坛,看上去似乎非常的热闹和繁荣,但实际上,表面的盛世,却掩藏不了暗含的危机。

现在民族歌坛的歌手,大多出自金铁林的门下,而金氏是倡导“美声”改造的先行者,虽然早期的实践者如、等,为民族歌坛带来了不少新鲜空气,但也随着她们取得的重大成功,之后的民族歌手,纷纷都进行效法,我们可以看到,从上世纪末到现在,涌现出来的许多民歌手,似乎显得人才济济,但这背后,却暴露出同一个问题——没有特点的“千人一声”,也就是所谓的“罐头歌手”现象。

“罐头歌手”的出现,也就是意味着“产品的严重同质化”,而这种同质化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个性歌手的沉寂,歌坛充斥的全是千篇一律的声音和东施效颦的复制,从长远角度上来看,这种情况必然会使整个中国民族歌坛陷入一种危机之中。

看看现在晚会(包括央视春晚)的民族歌手,还有各种大奖赛的获奖者,莫不是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声音——几乎都带了一个“洋洋得意”的“美声尾巴”。相信这样的声音就算再好听,但如果全世界都充斥着,也不可避免地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如此的“审美疲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