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语电影:吴京的崛起与“画地为牢”,香港与内陆电影的交锋真相

 唐泪 2022-01-14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1996年,吴京以一部《功夫小子闯情关》踏上大银幕。

很明显,有复制李连杰的想法。

但除了娃娃脸和利落身手,没有更多的东西留下来,更不用说和当年李连杰那部《少林寺》相比。

而从这个时候开始。

他的影路就和香港影坛联系起来。

这条路走了二十年。

001

但一直不见太大起色。

究其原因,一则是香港电影本身就在衰退过程里,二则从内陆过去的演员,资源上也不可能有过多倾斜,再随着甄子丹的崛起,对其他演员来讲,动作电影的资源就会显得更为缺乏。

这其实都是常态。

而在香港影坛闯荡的这些年里,他与陈木胜导演的深厚情谊倒是一大收获。

印象里,他在港片里的那些惊艳,几乎大都出自陈导作品,比如尤其是《男儿本色》里的天养生,其干净利落的身手与霸道的气场,令人过目难忘,甚至能抢走主角谢霆锋的风头。

2015年,在陈导的建议下,吴京回归内陆影坛执导《战狼》,票房超过五亿。

真正的爆发来自两年后,《战狼2》登临内陆影市票房之巅。

吴京一飞冲天。

但更像一种“黑红”状态。

铺天盖地都是一种“用爱国情怀绑架观众”的舆论。

002其实说回《战狼2》。

值不值56亿票房?当然值。

一部军事动作电影,无论故事、打斗和特效制作,都值回票价。

说到底,从2012年《泰囧》的井喷开始,内陆电影就在技术上全面压倒香港电影了。

只是香港电影人们还恍然不觉。

他们只是疑惑,怎么内陆观众就不喜欢看香港电影了?

香港电影一直以来的传统,都是“花小钱办大事”,所以如果熟悉老港片的观众,一定会会对其“粗制滥造”印象深刻,他们拍电影是用天做单位,比如十天半月拍好一部电影,时间短成本自然就低,另外服化道也是能省则省。

这种传统根深蒂固,所以在内陆影业大步飞奔的同时,香港电影则显得脚步非常迟滞。

还想倚靠港式故事和视觉、节奏来吸引观众,这种想法已经非常落伍。

这就是截至目前,香港电影仅有六部作品超过十亿票房的真相。

在内陆影市,以小博大只会是一种偶然。

翻看一下历年的票房三甲电影,除了《你好,李焕英》,没有一部不是强大阵容兼超大投资,也就恰如这六部香港电影。

003

对电影人个体而言。

从《战狼2》开始,吴京就已“画地为牢”。

随意翻看其片单,从《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到《攀登者》、《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再到待映和拍摄中的《长津湖之水门桥》、《流浪地球2》。

他自此开启了大片路线,但凡主演,没有一部不是超级大制作。

而从这些电影看来,吴京也已经找到了最适合他的戏路,或可归纳为“军事、硬汉、忠诚、坚毅”等关键词。

本身每个演员也都有各自所长。

比如最新的《长津湖》,吴京确实是“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模样,在电影中化身军人,简直就是给吴京的量身定制。

所以这种“画地为牢”,或也正是他的心之所向。

004

而香港电影还不仅输在投入上,更在视野、格局与技术上堪称全面落后。

内陆除了新晋冠军《长津湖》,还有《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以及《我不是药神》、《唐人街探案》和《疯狂的外星人》等,历史、战争、动作、动画、科幻、喜剧和现实题材全面开花,这是一种电影产业的全面升级。

这就是吴京与徐峥、黄渤、王宝强及沈腾等内陆影人崛起的真相。

相形之下,香港以刘德华、梁朝伟和郭富城为核的巨星阵容,确实无力抗衡。

这本不是电影人的单兵作战。

而是从资源到技术层面的全方位比拼。

在当下,香港电影人擅长的题材,或仅剩动作、警匪和小成本文艺三类。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枯竭,警匪电影尚有几个大咖支撑,动作电影基本已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况,而小成本文艺则根本无法谈及商业争锋的问题。

005

吴京的崛起。

是内陆影业全面升级的象征之一。

而香港电影的衰微。

也是必然之局。

不可逆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