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亩年赚800万的“暴富品种”,很诱人!这些关键问题,有思路了!

 水产前沿 2022-01-14

黑脚病、白斑病、黄黑鳃怎么解决?斑节对虾养殖众高手论道,为你答疑解惑,绝对干货
  • 文/水产前沿 李钒

未来,什么虾品种最具养殖前景?现在来看,无疑是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民间又叫金刚虾、斑节王、草虾、虎虾等,属于高端虾类,是近年发展很快的养殖品种。据悉,当前全国斑节对虾年产量仅为10-12万吨,仍然需要从泰国、越南、马亚西亚等国进口填充高端消费市场。市场缺口来自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带动高端海产品的消费,而目前国内的斑节对虾养殖增量仍然跟不上消费量的增长。

最新的塘头报价显示,广东地区10头左右的斑节对虾价格已涨至60-62元/斤,随着春节的临近,有望接近80-100元/斤的水平。以平均综合养殖成本20-25元/斤算,一斤虾起码起可以赚35-40元。因此,斑节对虾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暴富虾”。湛江有高手者,80亩塘已连续3年成功,年年纯利超800万,此神话仍在延续。(文末附养殖成功案例分享)

1月8日,由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简称海壹种苗)主办的“海壹5A斑节王养殖精英高端论坛”在湛江举行,活动吸引来近百名来自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斑节对虾养殖精英,围绕当前斑节对虾领域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真真切切可以说是对虾行业内“最贵”的圈子聚会。当前,海壹种苗已将斑节对虾做为核心战略品牌,并将不遗余力打造行业绝对竞争优势,推出海壹SPF斑节虾苗,以助推行业的健康发展。

广东海洋大学杜国平教授、正大种虾中国销售总代理黄耀才参与了互动交流。以下内容是互动环节的精彩讨论,干货满满。

精彩回顾:

太火爆!单亩盈利10万的养殖新贵,极具吸引力与魅力!种苗是关键

互动开始前,正大种虾中国销售总代理黄耀才介绍了正大斑节对虾选育的历程。据悉,正大的斑节对虾人工选育比南美白对虾选育时间还要早,已经进行了将近20年,但进度较白对虾选育慢。其原因是斑节对虾缺乏人工选育基础,种虾来自野捕,携带病毒,一切需要从头开始。斑节对虾一年才能选育一代,白虾只需要半年,因此斑节对虾的选育进度是比较慢的。一般需要经过4-6代才能将斑节对虾携带的病毒剔除干净,此时的种虾才算是SPF(不携带特定病原)的。然后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驯化,减少其野性,再对生长速度进行选育。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经过人工选育的斑节对虾野性弱了,比起以前更容易养殖,均匀度和生长速度都比以前要高。未来,斑节对虾的生长速度会超越白对虾,像白对虾一样,也会成为适合在室内养殖的品种。

“种虾是SPF的,也需要像海壹专业的SPF生产环境,才能保证培育出来的虾苗达到SPF标准。接下来就是保证养殖环境也是SPF的,或者接近SPF的环境,才能提高养殖成功率。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提高总碱度和微量元素,减少软壳的情况。底部最好有集排污系统,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收益。这条虾在东南亚其它国家,同样的时间养得比中国大一倍,因为那边密度低,说明如果我们能提供更好的配套和环境,我们的养殖会更完美。”黄耀才表示。

问题1:斑节对虾5-7月养殖排塘率高?

主要特征:5月中旬到7月底,养殖户投放的斑节虾苗,排塘率特别高,基本都在2周内出现大量耗虾,爆塘,存活率低,普遍比白虾难养。

回答1:我的池塘,在7月份投苗12天的时候,下午3点在水平飘了很多虾壳,然后就开始出现掉苗。后来检测是感染了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回答2:5-7月份是温度逐步升高的季节,天气变化快。所有的生物其耗氧量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特别是遇到蜕壳时,耗氧量会更大。为什么福建的成功率会比湛江高呢?我个人猜测的一个原因,湛江夏天的均温是要比福建高的,而且福建对种苗的要求、对营养的要求、对水质(换水)的要求都是比湛江地区要高。特别是对增氧的要求更高,除了水车增氧,还配备了底增氧。像掉苗这种情况,不是蜕壳期也会出现这种问题,但福建地区各方面条件都是最优的,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机率就低。

回答3:高温容易导致应激,特别是遇到虾苗携带病毒或高致性弧菌时,高温会成为导火索,导致暴发性死亡。上世纪90年代养殖斑节对虾时,很多池塘是没有增氧机的,养殖条件并不算好,所以这可能也是导致白斑病暴发后无法控制和恢复的原因之一。如果养殖条件好,病毒的诱发因素就低,从而不给病毒任何暴发的机会。

回答4:水质是第一位。在福建,我们建议养殖户在5-7月投苗时,如果有两口池塘,最好拿一口塘出来做蓄水池。在小苗时期,就用蓄水池经常严格消毒处理的水,可以有效预防苗期的病毒感染,抵消掉苗期的风险。其次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也会抵消掉部分风险。

回答5:在湛江有一位养殖高手,有三百多亩土塘,其中养殖的只有80亩,其它池塘做成水处理系统,海水经过池塘层层过滤沉淀后,再用于养殖。他已连续3年养殖斑节对虾取得成功,土塘亩产达4000斤,每年赚800万。所以,水源处理非常重要。

问题2:斑节对虾养殖盖棚后的异常偷死?

主要特征:8月中旬到9月底放的苗,养殖到11月底都很顺利,但是在11月底降温,养殖户盖上温棚后,斑节虾开始出现普遍偷死现象。

回答1:斑节对虾养殖在福建漳浦发展较早,所以我们在冬棚养殖的衔接上也管理得比较到位。我一般在盖棚的时候先盖三分之二,再根据温度和藻相的变化情况,慢慢调整盖棚面积。不要一下子全部把棚盖上,这样很容易导致水环境剧变和应激,如倒藻,严重时会导致“爆塘”。因为盖棚时,整个养殖环境、微生物如弧菌等指标都会出现大转变,很多养殖户没有平稳过渡,导致出现了问题。

回答2:我们一般是先盖一半,四周掀起来,在盖棚时,用虾青素和维C泼水防应激。

回答3: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总结可能与纤毛虫暴发有关,这方面我们有检测数据。冷空气来的时候如果盖棚,会有一个升温再降温的过程。升温时,会刺激纤毛虫大量繁殖从而导致发病。一般情况下,当盖棚后水温升高,虾的吃料很快,但过了三五天后,开始出现大量死亡,我们认为和纤毛虫的大量繁殖有关。

我们一般在盖棚前会先控料,把水体的有机质降下来,比如以前喂4餐减到一天2餐。尽量在早上盖棚,盖棚后马上打开棚脚通风,不要让温度波动太大。盖棚后不要马上加料,加大换水量,把有机质降下来,稳定后再慢慢加料。

回答4:盖棚后棚里雾气腾腾,光照减少,就算是白天,里面的光照强度也要比外面低得多,相当于阴雨天。此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溶氧水平下降,一定要注意通风排雾,加强增氧。

问题3:为何斑节对虾养殖易出现黄黑鳃?

发病主要特征:病虾的鳃部变黄、变黑,显微镜检查可发现其鳃部有黑色素沉积,影响摄食、脱壳和呼吸等。

综合回答:现在斑节对虾养殖容易出现黄黑鳃,很大原因是因为密度高,投喂量大,导致水脏、底脏了,继而感染弧菌,从而出现黄黑鳃。斑节对虾是偏底栖性的虾类,对水质和底质的要求更高,建议定期改底,有变件的池塘提高集排污的效率。

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中,换水量大的池子,是很少有黑鳃黄鳃的,因为水干净,底干净,有机物少,环境好了自然就没有黄黑鳃的情况。

问题4:斑节对虾感染白斑病毒的机率远大于白虾?

发病主要特征:感染的虾游泳迟缓,不摄食,病虾头胸甲的甲壳布满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点,肝胰脏肿大,3-5天就死亡。

回答1:有因才有果。白斑病暴发是要有条件的,我们要先考虑“因”的条件:我们的种苗是不是SPF(不携带特定病原)的,我们的环境是不是干净的。环境和种苗都是“导火索”,如果环境和种苗都没有问题,白斑病就不会暴发。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导火索”管理好。还有就是我们的虾是不是健康,虾体越健康,抵抗白斑的能力就越强。

在自然条件下,甲壳类是携带白斑病毒的,但是没有环境胁迫,所以不会暴发白斑病。但到了养殖环境中,就会带来挑战,特别是在高密度养殖中,这种胁迫就会更强,因此也更容易发病。

正大也在选育抗白斑的品系,但需要时间。目前正大的斑节对虾是有一定抗性的,但不会具体说抗多少。但“抗”并不代表就可以放松了。我们养殖一定要做到“3C”,“C”是指Clean,干净的意思。“3C”即是干净的苗、干净的水、干净的底。所以严格的水处理和高效的集排污很重要,不要让水把病毒带进来,否则就是一个定时炸弹。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干净的虾苗,也就是SPF的虾苗。选择像海壹这样专业的具备生产SPF虾苗的育苗企业,是很保障的。

拓展性问题:“黑脚病”怎么处理?

回答1:黑脚可能是一种氧化的现象。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纤毛虫最先寄生的位置就在发生“黑脚”的游泳足,发病后脱落。我们怀疑是纤毛虫寄生导致营养的缺乏而发病,并造成严重氧化发黑的现象。我认为这可能不是一种病,我们检测过,并没有检测出来虹彩病毒。

我以前确实也遇到过“黑脚病”,一夜之间死掉几千斤虾,但根据这个思路预防现在基本没有了黑脚的情况。纤毛虫暴发导致死虾也很厉害,轻则不吃料,上浮游水,猜测是虾体不舒服而上浮。重则大量死亡,纤毛虫暴发导致的大量死亡,发黑的现象不严重。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

发病的频率与天气有关,高温期很容易繁殖。定期预防,保持菌藻平衡很重要。如果水体发生变化,纤毛虫很容易暴发,我猜测可能与纤毛虫和藻类的竞争有关。

后记

斑节对虾其实在并不是一个养殖新品种。它在国内经历过两次养殖浪潮。第一次是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终于90年代中期,原因是白斑病的全球性暴发。第二次浪潮,我们认为是起源于2013年前后,也就是全球暴发EMS的时候,行业举步为艰,有业者从非洲引进该区域的品系取得成功,再到2016年引进正大、莫安娜等人工选育的SPF斑节对虾品系,斑节对虾养殖进入第二次浪潮。

这个规律其实和南美白对虾产业很像,都经历了从起步到高峰再到下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都经历了引进优良的人工选育品系、育苗技术的提升,养殖技术的提高,特别是SFP种苗的普及,使得对虾养殖出现全面的复苏甚至超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我们看到了选育和优质SPF种苗的重要性。

从今年的养殖情况来看,斑节对虾养殖确实出现了一些波动和回调的迹像,病害开始多起来,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如何,会不会重滔覆辙,其中的风险该如何防范,是我们每一位必须要警惕和思考的。但从目前种苗的突破以及养殖技术水平、病害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SPF斑节虾苗的普及,斑节对虾养殖出现大波动的可能性并不大,其养殖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空间。

斑节对虾养殖高手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1:

徐闻陈老板,2021年5月12日投放海壹5A斑节虾苗40万尾,出虾30000斤,规格7头。

案例2:

徐闻花老板,2021年6月28日投放海壹5A斑节虾苗800万尾,目前已出虾15万斤,现仍在出虾,规格10-20头。

案例3:

文昌翁田符老板,养殖面积8亩,2021年4月8日投放海壹5A斑节虾苗,2021年8月10日第一次出虾,养殖122天,抓虾10000斤,规格20头;2021年9月11日第二次出虾,养殖153天,抓虾13000,规格15头。总产量达到23000斤。

案例4:

湛江吴川陈土华,养殖面积20亩,共6口池。2021年3月8日投放海壹5A斑节虾苗50万尾,8月11日至10月4日收获,平均规格10头,总产量40706斤,平均价格48.3元/斤。

案例5:

湛江雷州陈老板,养殖面积24亩,2021年5月13日投入海壹5A斑节虾苗,11月19日开始收获,共投喂饲料80吨,饵料系数2.6;出虾规格8头,总产量6万斤,亩产2500斤,虾价55元/斤,单亩盈利62500元,总盈利150万元。

案例6:

阳江大沟卢老板,2021年5月10日投放海壹5A斑节虾苗36万尾,6月13日再投放60万尾,两批共96万尾,11月10日出虾,总产量5万多斤,纯利润100多万元。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