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珠、东珠 傻傻分不清除?

 江畔独步寻花66 2022-01-14

东珠,其实就是北珠,都是指产自我国北方地区的珍珠。

既然是同一颗珍珠,为何有北珠和东珠两个名字呢?要弄懂清这个问题,那么要从北珠的历史说起。

北珠 被称为“珠”

北珠最早在什么时候被发现,我们无法确定,但是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汉朝时期,《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夫余国……出名马、赤玉、貂豽,大珠如酸枣。”《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记载:“夫余在长城之北……其国善养牲,出名马、赤玉、貂豽、美珠,珠大者如酸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时北珠被称为“珠”。

北珠 被称为“莫难珠”

郭义恭《广志》中记载:莫难珠,其色黄,生东夷,有明珠,称夜光,有大珠径寸,或围二寸已上,出黄支,有至圆珠,置之平地,终日不停。可以推断,北珠的尺寸很大并且很圆润。

北珠 被称为“北珠”

东北一带地广人稀,许多个氏族部落各自独立地生活在那里,在当时北珠都是农民或渔猎者偶然得到的,自从女真族倔起后,北珠的采集量逐渐增多,便成为商品流入契丹和中国。北宋时期,当时市面上的珍珠既有南海所产的珍珠又有产自北方的珍珠,为了区分这两种珍珠,将产自北方的珍珠称为“北珠”,而产自南海的珍珠称为“南珠”。宋朝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编》卷三中记载:“北珠美者大如弹子,小者如梧子。”

北珠 被称为“东珠”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月迁都北平(今北京),北珠因产区于首都的东方,又被称作“东珠”。当时市面上对北珠的称呼既有北珠、又有东珠。随着满族的兴起,北珠与人参、貂皮等物产的生产一起兴盛起来,成为入关前满族统治者积累财富的重要来源之一,并且名称逐渐演变成东珠。

北珠被称为东珠兴盛于清朝时期

北珠,因为是满族发祥地的特产且颗粒大、匀圆莹白,非常贵重,自清朝建立后,受到了统治者异乎寻常的青睐,其从财富的象征演变成一种权利、地位、等级的象征。在清朝统治时期,北珠的开采和使用为皇室所垄断,具体表现在:(1)采珠区域仅限在黑龙江和吉林地区;(2)成立专门的采珠组织—珠轩,还制定完善的采珠制度;(3)北珠的使用上仅限于皇室所有,被用于朝冠、朝带上,所用珍珠的品质优劣和数量多少成为地位高低的标志。

因北珠为天然野生的珍珠,珍珠产量少且开采困难,从乾隆皇帝东巡至乌拉时所赋《采珠行》“入水取蚌裁以至,剖划片片光如银。三色七采亦时有,百难获一称奇珍。”可知。由于竭深而渔的采取方法,破坏了江河的珠源导致天然野生北珠最后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灭绝。

这颗产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珍珠,无论被称为东珠、珠、大珠,都是北珠的别名。

从1893年御木本幸吉培育出第一颗珍珠后,世界拉开了珍珠养殖的序幕,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国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的95%以上。根据我国珍珠产地的不同,将产自我国北方地区的珍珠称为北珠,产自江浙地区的珍珠称为南方珍珠,产自广东、广西等地的珍珠称为南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