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攀岩选拔

 大侃说 2022-01-14

当听到孩子在第一轮被攀岩队选中,内心还是挺高兴。上网了解了什么是攀岩。

攀岩技术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20世界中叶,才真正成为一项独立的项目;1983年,法国人发明人工岩壁,1987年中国运动员到日本学习,攀岩运动被视为引入中国的标志,2020年成为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第二天又来到区体校第二轮选拔。室内场地,现场看到的和看图片的感受不一样。对于恐高的我来说,攀爬这面墙还是有难度的。

老师是国家队主教练,如果选上了,没有任何费用。管吃,管住,管装备。

教练开了一个简短家长会,然后让我们就离开了,孩子开始热身,下午5点30来接。

对于孩子的喜欢我是支持的,也希望他能选上。下班后。来到学校,接着他,有点疲惫,看来一天的运动量不少。路上聊起选拔的情况。

我问:怎么样?

他说:被淘汰了。

我说:是吗?

我并没有表现出失望的样子,接着问:当老师告诉你被淘汰了,有什么感受?他说:没什么感受,我努力过了。然后兴奋的说起攀岩的经过。

有个女同学爬到一半就哭了,要下来。我说:你呢?我爬到一半,也有点害怕,我说:恐高是人的天性,爸爸也恐高,站在高楼上都头晕。孩子笑着说:你连过山车都不敢坐,而我敢。我说:你比爸爸厉害。

兴奋不减,继续说攀岩的过程。我说:当害怕时,又如何做的;他说:我不能放弃,继续努力,直到碰到最高处。我说:完成时候是不是很高兴,他说:是的,很多小朋友都没做到。我说:今天的经历很有意义,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体验过程。无论将来你遇到什么,都会做的很好的,因为你本来就是好样的。

在这段对话里,感触最深的是大人和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永远是不同的。孩子并没有像大人想象的那样表现出失落感,而且对自己触到最高点还是很高兴,晚上回到家依然兴奋的告诉姐姐,妈妈。并没有强调结果。

我很好奇,在爬到一半出现恐高的心理的时候,他为什么会选择继续,而不是放弃。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看似简单的心理过程,我想对他未来的人生都会有积极的作用。其实成长型思维才是孩子的本真。也很庆荣,没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束缚让他变成固定型思维。

记得沙法丽.萨巴瑞博士在《父母的觉醒》中写到:

我们的孩子只会忠于他的自我角色,那时候,他们全然不关心我们这些家长所揪心的事情。自己在他人眼里是怎样的,有什么突出的成绩,有没有优异的特长,表现如何.....这些事情都是成人们全心关注的,孩子去浑然不放在心上。孩子不会心思很沉重地看待世间的各种事情,他们只会一头扎进经验的王国里,对任何冒险都愿意放手尝试一番。

我是大侃,已坚持1125篇,阅读过去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大侃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