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鹰眼头条】明星片酬下降,演员转型幕后能“一鱼多吃”吗?

 吾家小儿女 2022-01-14

【最新】

某影视上市公司24集校园青春热血网络剧

委托匹配编剧

扫码联系小鹰:

业内常说“演而优则导”、“演而优则制”,明星转型幕后担任导演、制片人的情况常有发生,由林心如担任制片人、演员的悬疑剧《华灯初上》的第一部和第二部都已上线网飞,此前还有徐峥、黄渤、李晨、徐静蕾等人转型做了导演,而郝蕾、梁静、张萌等人转型做了制片人。

与演员不同,导演和制片等职位需要协调多方需求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而从演员到其他岗位的变化,首先涉及思维上的转变,演员更注重角色的塑造,制片人需要考虑项目的整体成本、市场环境和未来利润;其次演员在担任制片人的岗位时,自己也常常是项目的主演之一。就一部作品而言,他们将会得到演员的片酬、制片人的工资和投资方的分账,同时他们也不得不面对如何在两种身份的切换之余既能保证专业度也能保证项目进程。

就目前行业状况而言,明星片酬受到进一步控制的背景下,这将会促使更多明星转型幕后吗?明星转型到幕后会对影视项目产生何种影响呢?“转型幕后”是否是明星这个职业所面临的“中年危机”?

“不务正业”的演员扎堆转型为哪般?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演员却扎堆转型幕后拼才华,其转型幕后主要有两方面优势。

首先是,粉丝经济将冲击影视文化,更大程度发挥粉丝效应,有助于塑造明星的形象。此前,业内曾掀起一波演员转型做制片人的高潮,杨幂等艺人均有参与“制片人计划”完成了其担任制作人的处女作,林心如、张萌等人更是在制片人赛道进行深耕,《倾世皇妃》《穿越火线》等作品均取得不错的成绩。徐峥、黄渤和何炅等人选择转型担任电影导演,在荧屏上展现他们的导演才华也借营销博眼球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成绩。

演员们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令影视项目在开机筹备期就获得了更多关注,引流粉丝群体对该项目产生期待,明星前期作为制片人身份的参与也便于为后期的宣发环节进行铺垫,而其他制片人、监制等身份标签也能够重塑明星的个人品牌拔升其影响力。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豆瓣(不完全统计

其次就是明星转型幕后,通常会自己出演影视项目,进而拿到多份薪酬或是以资代投,谋取更大的利润。在影视项目的成本分配中,演员作为内容创作者之一通常按照片酬计算,常属被动的一方。若演员转型到幕后担任制片人或导演的职位,不仅能拿到演员的那份片酬,也可以根据其第二身份拿到另一份工资,在具体项目像导演和制片这种岗位也能获得项目后续的分账,协调各方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长远来看,演员们可以以演员身份为锚点,延展导演、制片等制作端的业务,进而全流程参与影视项目拓展个人商业版图。徐峥、黄渤、林心如等人在多种身份的切换中积攒着经验和人脉纷纷成立影视公司进军制作环节,并在此领域深耕,布局其商业王国。

演员转型幕后,行业是利还是弊?

无论是从职业规划或是谋求利润来看,演员转型幕后是符合个人发展逻辑的。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演员扎堆转型幕后对行业来说是利还是弊呢?

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市场上一直缺乏优质的制片人和导演。影视项目风险系数较高,导演和制片人两个职位需要大量的制作实践经验、前瞻的市场预判以及对内容创作的高度理解等才能胜任。从演员行业角度来看,演员市场的生存环境恶劣迭代快,流量时代叫好又座的作品和角色越来越难以出现,以前市场崇尚的流量为王并不利于演员自身的职业追求和创作需求,而大龄演员出头更是难上加难,面对演员的“中年危机”,或许转型幕后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目前影视行业的人力情况主要有两大凸出特征,一是行业从业者跨行业现象突出,很多制片人、导演都并非科班出身,而相较于其他领域从业者跨行担任核心岗位,演员在从业经验、创作才华和行业资源等方面都有其跨职能的先天优势;二是行业内兼职现象明显,很多从业者常常身兼多职参与项目全流程,而演员在“明星+IP”的爆款公式中属于重要的基数,相较于导演和制片在幕后很少露面,自带观众缘的演员更容易积累起稳定的粉丝基础,联动台前与幕后为项目带来天然关注度。

但是在专业性的问题上,演员更倾向于创作型,而担任制片人岗位时需要金融、税务、管理等技能,领域跨距过大,很难短时间内胜任繁重的任务。艺术修养较为有限或出身非科班演员更难以理解内容创作、市场操作等基础运作逻辑。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豆瓣(不完全统计

通过表格总结明星转型幕后的相关数据发现,跨行导演在电影领域较多,且内容类型多为喜剧、青春、爱情等,喜剧向内容口碑评分较高,青春爱情向内容属于商业价值高但是口碑品质上略逊一筹。而跨行制片的多数作品为影视剧,内容类型依然以爱情题材作品为主,在制片影视剧领域仅有林心如、张萌两位,拥有豆瓣7分以上的制片作品。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豆瓣(不完全统计

就此看来,明星跨界的创作类型较有局限,这些内容多以其演员从业时偏好的类型和题材或是较为容易尝试的题材和类型,在“跨界”盛行时市场上很有可能涌入大批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作品,但其实这样并不利于行业长期要求的内容多元化发展。另外,无论是出于“偶然试水”或是“长期深耕”的目的,明星跨界的影视项目自带流量必然会对同档期的优质项目会产生冲击,不利于其他项目的发展。同时明星跨界导演也易导致一些初出茅庐的导演失去创作话语权,由于资源更易偏向有市场号召力的跨界导演,跨界导演拿到了行业的上游资源但对于一些青年导演来说行业更“内卷”反而加剧了行业竞争。

综合来看,明星转型幕后是一条可尝试之路,“转型幕后”对于明星的艺人身份来说可以提升自己在粉丝和大众中的形象,而且可以博得多份薪酬获得更多利益,但“转型幕后”对演员来说并非一块完美的跳板,同时明星也需要面对岗位间存在专业性不匹配、过度追求商业化内容等问题。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内卷吧,待播女性剧!
【二】抖快短剧战略再升级,爱优腾芒战术性应对
【三】我们能实现“制播分离”,复刻网飞的40倍创收吗?
【四】收视年冠、年度剧王,小敏家做对了什么?
【五】《斛珠夫人》拉升古言题材新格局,嘉行传媒用“成长力”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