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亮甫医案(一)

 一个大树 2022-01-14

秦亮甫,男,江苏武进人,1924年生,教授。自幼随父秦志成学医,22岁悬壶沪上。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中医教研室主任、中医科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5次赴法国作针灸讲学,任法国斯德拉斯堡·路易斯巴士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在学术上,秦老精于辨证论治,针刺配方严谨,主张针药结合,衷中参西,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证,提出了"主取督脉,以治四肢疾病"的观点。由他参加撰写的《针刺麻醉心内直视手术》获1990年国家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法国获得对教育贡献卓著者的"依堡卡特"奖章。

一、温通督脉、温补脾肾法治愈脊髓炎一例

徐某,男,57岁。

初诊199181日。

主诉及病史199012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后,自第八胸椎水平以下感觉减退,两下肢乏力、疼痛,伴麻木作胀,并有逐步向胸部上行趋势。病者畏寒纳呆,大便溏薄,日行两三次。辗转数家医院,屡治无效,病情渐甚。19916月外院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脊髓肿瘤,诊断为脊髓炎。服用中西药疗效不显,慕名来秦师处诊治。

诊查∶精神委顿,面色白,步态摇晃,行步艰难,须拄拐或靠家人扶持才能缓慢行步。舌苔白如积雪,舌质淡胖、边有齿印;右脉沉细迟,左脉细软。

辨证∶脾肾阳虚,内生寒湿损及督脉,导致气血瘀滞、经脉失养。

治法∶温补脾肾,壮督脉之阳以逐寒湿,温通经脉之气血。

处方∶督脉梅花针叩打加火罐,命门、腰阳关温针灸。配穴∶肾俞、太溪、公孙、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均在得气后用温针灸,留针20分钟,每周2次。

二诊87日。诸症减轻,疼痛、麻木、酸胀感向胸腹部上行趋势得到控制,腹部感觉恢复正常。原穴续治。

三诊819日。两下肢麻木、酸胀、疼痛感均减轻,步态摇晃亦有好转,守诊再治。先后治疗共7次,于199111月初病人已掷去手杖独立行走,康复如前。

【按语】督脉贯通脊柱、会肾脉;肾主骨、生髓。此病由硬膜下注入麻药所致,从中医而论,乃系寒湿损及督脉之阳,致气血瘀阻于脊髓而生骨髓炎。故以梅花针刺督脉加火罐祛其寒湿,通其气血。温针命门、腰阳关、补肾培元,强健腰脊;肾之精气充足,则下肢强动有力;配太溪、公孙、足三里、三阴交以温脾化湿,此乃脾肾同治之法,使内寒内湿得化,督脉之阳得复。气血流畅,经脉得以滋养,则四肢感觉恢复正常,行走如常人。

二、胡连肛痛湿敷方治愈白血病并发肛周胶肿一例

沈某,女,40岁。

初诊1989610日。

主诉及病史∶因患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化疗。化疗两周后,患者出现持续高热、肛周疼痛,伴头晕乏力,牙龈出血,故请中医会诊。

诊查∶高热,神色委顿,口腔黏膜溃疡,肛周皮肤红肿,局部组织坏死约5cm×5cm,疼痛难忍。舌质红,苔薄,脉数。

辨证∶气阴两虚,热毒壅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佐益气养阴。

处方

1)内服方∶川黄连9g地丁草15g蒲公英15g连翘15g水牛角30g生石膏60g丹皮9g赤芍9g大生地黄15g玄参15g黄芩9g黑山栀9g太子参30g日服1

2)外用方∶胡黄连9g川黄连3g地丁草15g蒲公英15g银花15g冰片粉3g煎水500ml,局部湿敷,一日3次。

另先后选用九一丹、生肌散、月白珍珠散,撒敷局部疮面。治疗四周,疮面平复,肛周脓肿消散而愈。

【按语】白血病患者常并发肛周脓肿。对此,秦老是以外治为主,亦配合内治,治则着重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同时参与扶正益气提托,或养阴生津。外治以解肛周脓肿邪毒之害,内治则以增加病人抵抗力为主,对白血病并发肛周脓肿患者有助于病程的缩短,提高疗效。

秦老经验∶对白血病患者可用苦参10g、胡黄连10g、地丁草10g、明矾5g,煎水洗肛门,每日2次,有预防肛周脓肿的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