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塔夫绸晚装裙从平面到立体裁剪提升法

 培训班背包 2022-01-14

公众号“服装云教育”

这一款红毯晚装,是我曾经的作品,过程有些枯燥,但却是我在国外工作经历的写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人台上立裁上下裙衬里的示意图

图片

图片

前胸上片衬里立裁完成效果

关于前中片及前裙片里布的立裁没有什么很特殊要注意的地方,但工艺设计上,底裙需要在后中或侧片开一衩,以方便行走。

图片

前中片衬里立裁完成示意图

图片

塔夫绸晚装衬里立裁前后效果示意图

图片

图片

用平面裁剪法制作塔形撑裙的步骤示意图

在美国,专业的晚装及婚纱公司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及缝制好一些不同的裙撑并编上号,或将图纸输入电脑库随时备用。

下图展示了三种不同的的裙撑款式,它们分别是:内外式、里外式、A形(塔形)。

图片

三种塔形撑裙的构成图例

本款晚装我选用的是里外式,裙撑的特色是用里面短层的堆设,达到对外层支撑的效果。

版师需要将裙撑别到下裙设定的高度,如果裙撑的塔形不够理想,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增加内层或外层的裙纱层数来改善它的效果。

图片

里外式塔形撑裙示意图

图片

图片

理顺后续剪裁思路先后次序路径的示意图

图片

图片


02

取下坯布,放到桌上用剪刀修剪裁片轮廓,保留约2.5cm的缝份。

图片

03

把折叠剪好的坯布打开后沿中心线和轮廓线用大头针别上人台,用双手操作,一手触摸人台最底层的褶子款式胶条的定位线,另一手持麦克笔跟着手感把设定的位置连线,做出标记,这一步是下面立裁转平裁的关键。

图片

打开裁片重上人台并标记褶子位置的示意图

04

重点:把刚才标记好褶子定位线的坯布取下来,平铺在一片画好布纹线的塔夫绸上面,上下直纹线对齐,在上方的顶端设定一点用大头针固定(因下方需要展开不宜固定下方)。

手执腰褶,用剪刀在腰褶从上向下及斜下方剪出多个人字形的剪口,每个剪口深4-5cm。然后把裁片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拍平裁片褶子的位置,使褶子的部位由起伏转向相对的平伏。

图片

必须指出:这是立裁中解决因合拼造成的起伏不平(腰褶或侧缝等部位)变平整的简单易行之法,大家可以试试。

05

剪开:沿着标记线把中间的褶位剪开,剪到褶尖点时,剪刀尖必须急转弯,目的是把褶子的长度在拐弯处锁定。

图片

小提示:要在每一个拐弯顶点的实线边沿外,逐一打上斜向剪口,同时避免剪通、剪断,连着一丝丝为最佳状态,剪断的后果是展开裁片时,产生移位、不准确、连接不顺当。

06

展开褶位前,版师要考虑并设定褶子的宽度。假如褶子的作用仅仅是装饰,褶宽就不宜过大,在3.2cm-3.5cm之间足矣。褶位摆放接近设定效果时,可用划粉做标记。这一步是立裁前中褶片的关键。

图片

把裁片按剪开线分别展开的示意图

07

用蜡块描画其实也可以,但相比之下,划粉的痕迹在塔夫绸面料上较后者更为清晰,操作者可任意选用。

图片

用划粉画出褶位的大小和外轮廓的示意图

08

把覆盖在上面的棉纱坯布揭开,用划粉或尺子把不清楚或断开的位置画清后修剪。

图片

09

把塔夫绸裁片的5个褶子用大头针斜向别好,放上人台调整别准。如果两边侧缝的缝份不够或偏多,这时要通过加减调整前褶的大小平衡褶子的整体效果。然后借助大头针的轮廓线把裁片勾画出来,为下一步的标记做准备。

图片

平立裁内裙片

内裙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连前中多褶片和后上片,下接前后大裙摆,外连外罩裙和大花,所以其连接的中坚作用不容忽视。

01

先立裁

立裁前后罩内裙片相对简单,从设计图中看到内裙片的位置在晚装的下部。它需要的轮廓是上部较为贴身而下部相对宽松。开裁时需要准备长与宽合适的塔夫绸坯布,用蜡片沿轮廓涂擦出它的外形。 

图片

立裁前后内裙片原形

02

后平裁

把涂擦后得到的裁片进行平面展开处理,同时把绘图纸垫在下面剪出新的外轮廓,就产生了新前后内罩裙片的纸样。

图片

用平面方法处理和展开内裙片

将新的裁片重新放上人台,就得到最后的前后内裙片了。

图片

新前后内裙片再别上人台的效果

平立裁A形裙前下摆

重新审视晚装设计图,明确设计师的设计要求,分析它的结构,通过解构A形前大摆裙得知它共分为三大片,完全可以用先平面后立裁的方式进行操作。有经验的版师常常会先以外轮廓作为原型,将原型平分三等份,取其中一份进行剪开和扩展,使完成的三合一前裙摆成为大于180度的半圆裙摆。剪开和扩展技法的运用,目的是使完成的裙摆展现波浪式的起伏效果。

操作时,用皮尺量出前A形裙片上边沿的尺寸,再用皮尺估量准备画的原型下摆的宽度,画出一个A字裙的平面裁剪图原型。

图片

画前外裙外轮廓大平面原型示意图

以原型为基础把其平分成三等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平分剪开扩大就成为了的新裁片图形。 

图片

取平面原型的一份进行平分扩展生成新裁片

用上图的纸样剪出三片相同的塔夫绸裁片,用缝纫机把它们缝合起来,再放到人台上进行比较,如果形态大小恰当,前片A形下摆裙就生成了。

图片

A形下摆前裙片立裁示意图

后拖裙(后中及后侧片)的平立裁 

图片

小技巧:先用皮尺量取几个参考尺寸,以供制作后拖裙整体平面图时参考。后拖裙常常是又大又长,只是面料可以很长,却不能超越其幅宽,因此版师的策略是把后拖裙的裁片分为四片的处理。首要的是量取必要的尺寸:后下摆裙上沿宽、后拖尾长度、后裙尾部弧长及后侧裙长。

图片

用皮尺或绳子量度后拖裙的轮廓

图片

为什么版师会不断地在人台量取尺寸呢?

其实,这就是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的重要区别,立裁省却了计算,只需直接地在人台上量取所需要的尺寸,简单快捷,直截了当。同前片裁法一样,后拖裙的做法也可以用先平面后立裁的混合剪裁法进行。有经验的版师在量取和描画后拖裙的纸样坯布时,往往把后拖裙尾部刻意多增长一些,甚至预留长度45~50cm也不显得夸张。 因为设计师往往在模特试身前,对后拖尾的完成长度、外形的弧度、需要什么形状都悬而未决。多留出余量,试身时,想做减法很简单,一剪刀的功夫。反之,要用加法,续布补布,手脚忙乱,事倍功半。记录好裙片所需尺寸,取一张绘图纸,按尺寸和想象把后裙片外形画出来,现在画的并不是后拖裙最终的外形和长度,需要往大往长画,有备无患。 

图片

用平面裁剪法画出后裙片轮廓并标出布纹线

上重点

现在注意力放在后拖裙

左右两块裁片的布纹线设定上。

通常,后中片的布纹线设定为后中线本身。

考虑的是使两后中片拼合后外观平直,不产生扭纹现象。

后侧片的布纹线要设定在它的中央。

考虑的是使前后两边后侧缝的布纹基本一致,相同布纹缝合结果是缝纫熨烫平顺服帖,缝合起来没有扭曲生皱的麻烦。所以,布纹的设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 “款”制宜。

调整后中片

继续操作前,通过重新审视设计图,注意到后裙片上方有些不均匀碎褶。

此外,为了使裙后拖尾及地时能自然地产生铺向地面,且裙子上下部分过度有序,版师应对该平面原型图进行“适当的调整”。

图片

用平面裁剪法画出后中裙片新轮廓

调整后侧片

在裁片上设定剪开线,剪开并展开,使其腰部增加缩褶的容余量,然后画出新裁片。

图片

用平面裁剪法画出后侧裙片新轮廓

后中、后侧和前侧完成后,把三片合在一起。很有可能发现前与后的侧缝边线长短不一,不必担心,这种情况是意料中的事。最为简单易行的办法是用一小片塔夫绸拼补到空缺的位置就完亊了。

图片

把后中、后侧和前侧纸样连接画顺

用麦克笔把下摆弧线画顺,以塔夫绸裁出新的裁片,用大头针拼到裙后面,之后再修补纸样。

图片

外罩裙的立裁和茶花制作 

外罩裙在这款塔夫绸晚装中指的是罩在外臀围的重叠碎褶裙,其裁剪方法同样是先平裁后立体。

用皮尺一一量出平裁所需要的尺寸,如裙长和上边沿,然后在坯布上把外罩裙原型一半的轮廓图画出来。

图片

用坯布做外罩裙的原型图

通过在坯布片上画上均匀的若干剪开线,把这个图形伸展再放大产生新裁片。

图片

展开外罩裙坯布成为新裁片

用塔夫绸裁出外罩裙新的裁片,用缝纫机大针距缝两道线,把外罩裙裁片紧缩至需要的尺寸。

在人台的前髋或低臀部位置用橡皮筋绕一周系牢,把紧缩好的裁片掖到橡皮筋里面并整理好,然后对人台效果进行观察。

图片

 缩褶外罩裙用橡皮筋系在人台上

如没有修改的需要,外罩裙的立裁就完成了。

推荐的人台

图片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喜欢的小伙伴可点击关注我们,更多精选图纸和素材将不定期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