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橡树 | 霍查与阿尔巴尼亚往事

 流浪的橡树 2022-01-14


霍查。

恩维尔·霍查,是谁?

恩维尔·霍查是阿尔巴尼亚前头号领导人,只手遮天40年,名气之大,甚至比肩同处巴尔干半岛的前南斯拉夫老大铁托。

霍查生前死后的头衔极多,传说极多,不过,如让我看,他还真算是靠自己本事把自己活得舒爽、惬意、高瞻远瞩的牛人之一。

今天,就谈谈这位牛人。

通常,牛人在成为牛人之前,都是平常人。

1908年,霍查出生于阿尔巴亚南端小城吉诺卡斯特,霍查家族为伊斯兰教什叶派拜克塔什教团,属伊斯兰教中虔诚教派之一。 似乎,霍查的人生应该寻迹追随其祖、其父,成为一位伊斯兰教什叶派拜克塔什教团的一位虔诚的信仰者。本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就是放羊、赚钱、结婚、生子,再放羊、再赚钱、再结婚,再生子的循环模式,霍查应该沿袭传统,老实本分地过了平淡人生。

然而,1920年代发展迅猛的美国却在无意间改变了霍查的人生。

一战结束,阿尔巴尼亚被塞尔维亚、希腊挤压一隅,经济破败,民生凋敝,因而等到美国发展迅猛赚钱容易的消息传来,就像早些年去珠三角、长三角打工可以发财的消息传到内陆农村一样,阿尔巴尼亚各色人们纷纷托人带路,义无反顾地抛弃别子前去远方赚钱。

在吉诺卡斯特做布匹买卖的霍查老爹眼红这一消息,左思右想,也就索性跺脚咬牙盘了店铺,卖了家产,决定带了妻子、长子前往美国淘金。

离别之前,老霍查无奈将童年霍查托付给自己兄弟切宁·霍查。

切宁早年在法国留学,为无神论者,曾经出任吉诺卡斯特市长,多次化解城市居民们的宗教矛盾,因而,霍查深受影响,自幼不去清真寺,不祈祷,也成为了无神论者。

大约1930年,霍查22岁受其叔父介绍前往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留学植物学。

和所有年轻人去阿拉斯加就要滥赌,去阿姆斯特丹就要滥嫖一样,去了维也纳一定要去金色大厅唱一把民歌KTV一样,霍查来到巴黎,无师自通就开始热衷革命,既与法国本土革命人士联系,又与苏联、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在法国的革命人士联系,很快就成为名闻巴黎的革命小老弟。

霍查也为革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革命大潮波澜壮阔,霍查每日串访各地革命者,根本没有心情应付学习考试,因而挂科重重,遭学校劝退。这时,远走美国的老霍查既没有消息,也不寄钱,霍查叔父也就只好托人帮忙走动,为霍查联系到阿尔巴尼亚王国驻比利时大使馆的秘书工作。

比利时毗邻法国,类似北京到天津的走动。霍查颇有条件经常出入巴黎革命圈子。

时间一长,霍查为阿国大使馆秘书,年轻潇洒,消息灵通,左右逢源并执念革命,也就引起了苏联、法国、南斯拉夫等多国的革命者的注意。

这一时期,为阿尔巴尼亚1928年到1939年的黄金十年发展期。当时的索古一世的阿尔巴尼亚王国发展迅速,成为巴尔干半岛上最发达国家之一。


就此,横亘地中海枢纽,储量有丰富高品石油、天然气、铬、镍铁、铜等矿产,同时气候温润,撒把种子就是丰收的阿尔巴尼亚成为欧洲列强垂涎欲滴的香馍馍。

墨索里尼眼红,斯大林也不例外。

1936年,霍查放弃使馆秘书工作回国,在共运火爆的科尔察地区担任中学教师,开始进行隐蔽的地下活动。

1941年,墨索里尼检阅法西斯少年队。

1939年,二战爆发,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出兵占领阿尔巴尼亚。

1941年11月8日,阿尔巴尼亚的科尔察、斯库台、“青年”等3个共运小组联办阿尔巴尼亚党。各大山头实力人物们互不买账,争论不下,也就将闲坐一旁,正在挫手指甲的中学植物老师霍查选为老大。

这一年,霍查年仅33岁。

名单流出,霍查旋即被意大利占领当局缺席审判死刑。

同样,名单流到南斯拉夫、苏联,名震地球的共运大佬铁托、斯大林等人,也都知道了阿尔巴尼亚的崇岭之中,飞出了一只唇红齿白的年轻的山鹰。

——后来,阿尔巴尼亚历史对二战解放往事的解释,基本离不开霍查即为救星的诠释。不过,根据二战情况,以阿尔巴尼亚弹丸之地,得失成败无非在决战强国的一念之间。

因而,战至1944年夏秋,借势盟军对巴尔干半岛的大反攻,霍查率领他的游击队占领了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

阿尔巴尼亚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霍查也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机。

1945年,欧战结束,美英等国与苏联日趋对立,两强主要对峙、角力地区即为东欧、中欧地区和巴尔干地区。因而,在阿尔巴尼亚的建国大选期间,两派民众阵营分明,当街厮打、屡屡冲突。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资格、声望、人缘都被阿尔巴尼亚党的各派老大看不上眼的霍查却完成了突然崛起。

彼时,美英与苏联博弈巴尔干半岛的重心思希腊和南斯拉夫,无暇顾及阿尔巴尼亚弹丸之地,因而,霍查快速联系争取南斯拉夫及铁托支持,开启武力解决意见分歧模式,直接开枪镇压、清肃了倾向美英的阿尔巴尼亚国民阵线。

而后,霍查在南斯拉夫支持下组建成立了阿尔巴尼亚政府。

第一时间,南斯拉夫即发表声明承认霍查的阿尔巴尼亚政府,同时宣布与阿尔巴里亚建交,并且签署了友好互助条约。 

这边霍查也是连夜访问南斯拉夫。

作为外国人,霍查接受了铁托授予的第一枚南斯拉夫最高勋章,排在他的后面,才是苏联等国外交官及顾问。为此,霍查备受感动,当场举起血酒高呼:

 “我们与南斯拉夫是兄弟关系,这是我们生存的保证。 ”

两国毗邻,唇亡齿寒,纯属互相借势的共运革命的天然盟友。

二战期间,霍查在阿尔巴尼亚领导游击队,规模太小,尚没有引起斯大林注意。

不过,这二位盟友混在共运圈子,实力强弱有别,对阿尔巴尼亚来说,不算强大的南斯拉夫在巴尔干半岛就是绝对的好汉一条,貌似背后撑腰的亲爹。

反之,南斯拉夫作为东方阵营在欧洲对阵美英的前锋,直面对峙英美在巴尔干的桥头堡希腊。这时,阿尔巴尼亚就是南斯拉夫最后的挡箭牌。

因而,两国心知肚明,情意款款,铁托这厢大把掏钱、调拨物资援建阿尔巴尼亚,同时,霍查感恩戴德,也是吩咐手下跑腿到处搜集名贵火腿、红酒、金银饰品等等,以便定时定点专门孝敬铁托。

就像马云自幼蹲在街头看样板戏长大,发迹以后绝不忘记儿时的样板戏一样,铁托打游击出身的干活,成为国家老大吃香喝辣穷极无聊,照样酷爱玩枪开枪。

霍查投其所好,搜来3支包浆名贵老猎枪,专门找来南斯拉夫驻阿国大使,要其挑出2支专门送给铁托。霍查意欲,自留一支。

不料,南斯拉夫大使来到现场,当即拍照传真请示铁托,最后表态说铁托同志对这三支包浆老枪都很喜欢,霍查苦笑一番,只得拱手让出。

然而,纵算霍查与铁托的友谊感天动地了,阿尔巴尼亚与南斯拉夫的同盟关系并没有维持下去。

数年之间,南斯拉夫对阿尔巴尼亚每天开口都是要的各项援助,已经穷于应付,头痛万分。

须知,《金瓶梅》里面的西门庆是怎么挂的?每天被要,要死的。

相比西门庆这样不知好歹的药贩子,铁托好歹见过国际场面,聪明得很,因而频繁装醉,推却了霍查的要求。

霍查恼怒万分,再联想到巴尔干半岛的大阿尔巴尼亚历史及科索沃问题等等,嘴上哈哈,心生芥蒂,也就开始对南斯拉夫有了各种不满,各种埋怨。

当时,随着柏林危机解决,远东爆发战争,巴尔干形势趋于缓和,霍查与铁托也就到了分手的时候。

可是,怎么分手更有利于己?

那年,霍查冰雪聪明,立刻就想到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点。

早在1948年6月,国际共运在布加勒斯特会议宣布开除南共,标志苏联与南斯拉夫决裂。就此,霍查认准了苏联为南斯拉夫的敌人,开始转向苏联输诚。

很快,霍查邀请苏联顾问秘密进入阿尔巴尼亚,同时,擒拿并且最终处死了包括阿尔巴尼亚二当家佐治在内的16人“亲南斯拉夫集团”,快刀乱麻全面割断与南斯拉夫关系。

这是霍查执政以来第一次对内部高层的大规模的严酷清肃。

霍查在莫斯科会议上。

处死与铁托私谊甚笃的佐治等人,霍查也就向莫斯科递交了反铁托的投名状。

斯大林闻讯大喜,将霍查视作“同铁托分子敌对活动、阴谋活动进行斗争,同铁托代表进行斗争”的英雄。

就此,阿尔巴尼亚与南斯拉夫的国门关上了,霍查抱上更粗壮的大腿,苏联援助也就源源不断地涌进了弹丸之地阿尔巴尼亚。同时,苏联在阿尔巴尼亚建立海军基地,并调入16艘潜艇,协防阿尔巴尼亚海防。

苏联与阿尔巴尼亚进入蜜月。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关注公众号朋友,可以长按加我微信好友。祝好冬安。

(长按添加关注流浪的橡树的长江杂谈公众号,更多精彩与友分享)

欢迎、希望与关注我的朋友们交流。橡树问好。

苏阿蜜月期间,霍查四次访苏,次次都被斯大林亲自召见,关门密谈,备受斯大林宠信。

这一时期,无论在苏、在阿,霍查总是红光满面,既表示要与南斯拉夫修正主义斗争到底,更以斯大林学生自居,大手一挥,要求阿尔巴里亚工农兵全面向苏联学习。

很快,阿尔巴尼亚弹丸之地掀起了推行土地国有、开办苏式农庄,发展计划经济供给制等等苏式建设热潮。

然而,自1946年建国,阿尔巴尼亚自霍查以下近200万人早就习惯了伸手,而不是生产。因而,就算漫山遍野刷满广告,到处都是高音喇叭播放革命歌曲,在撒把种子就是丰收的阿尔巴尼亚热土,依然年年饥荒,寸草不生。

人民饥肠辘辘,霍查难堪不已。

于是,霍查采用阿尔巴尼亚二号老大谢胡献策,灵机一动,开动宣传机器,批发黑锅四面扣去:

“美国、英国、意大利、南斯拉夫正从陆地、海上、空中包围、封锁,带来阿尔巴尼亚的粮食危机。” 

然而,纵算阿尔巴尼亚苦撑巴尔干局面,死贴苏联老大哥,到了1956年,随着斯大林去世,苏共二十大召开,霍查还是再次迎来了政治危机。

霍查纪念邮票。

二十大以后,苏联开始为以往运动被清肃的高官、名人平反,同时,苏联也要求主要受援国家调整政策,配合苏联新的政治运动。

为此,赫鲁晓夫专门向霍查提出,要阿尔巴尼亚为佐治等人平反并恢复名誉。

与此同时,在霍查只手遮天的阿尔巴尼亚国内,也出现类似声音,指责霍查搞个人崇拜,搞特权腐败。

有了之前与南斯拉夫翻脸离异的经验,霍查虽然里外窘迫,但是心慌却不心急。

1956年期间,霍查既以谢胡在国内主持,以严酷手段开始第二次全面整肃、清理反面人士和声音。他本人则在这一期间,专程往亚洲访问蒙古、朝鲜、中国,以寻求拥抱下一个大腿。


这时,正值中苏论战爆发,霍查加速靠近中国。

在1960年夏季布加勒斯特会议期间,阿尔巴尼亚力挺中国,揭开了中阿全面外交的序幕。

1960年冬季,中苏论战愈发激烈。

当时,在莫斯科会议上,轮到霍查发言之时,他当场怒骂苏联修正主义无视阿尔巴尼亚遭遇灾荒。霍查发言开门见山,涉及很多类似卧草等直接语言,深度刺激赫鲁晓夫以同样质朴语言进行反击。

如此面对面一番不留情面的怒骂,两国关系顿时跌落冰点。

莫斯科会议以后不久,1961年5月,霍查即对阿尔巴尼亚与苏联联系最密切的海军开刀,直接以私通美国、南斯拉夫等罪名,处死了与苏联关系密切的军方实力人物海军少将塞伊科。

霍查咔嚓塞伊科,纯属当着主人杀狗的骚操作。

就此,苏联当即撤走在阿尔巴尼亚所有专家、驻军、军舰,停止对阿一切援助。同时,苏联宣布所有阿尔巴尼亚留学生自行负责费用,并且冻结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所有贷款。

这一次,霍查是真的怒了。

赫鲁晓夫对阿尔巴尼亚决策刺激霍查就此发愤图强,后来三十年,无论沧桑如何变化,仇人恩人几多轮换,在阿尔巴尼亚境内的赫鲁晓夫画像,总是遭遇呸呸呸的对象。

阿尔巴尼亚的中堂正面墙上,换上了中国老大哥的形象。

霍查。

阿尔巴尼亚对南斯拉夫、对苏联的两段历史,如是吕布与丁原、董卓的故事。

可能霍查这位欧洲干部也是有点尴尬,因而他再次发出更为坚决的誓言:

“我们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和战友,我们的团结坚如钢铁。” 

其后,在国际外交上,阿尔巴尼亚对华“三大支持”,即支持中国反对霸权主义,支持中国开展“文化大革命”,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确实出力极具。尤其在每次联合国大会,阿尔巴尼亚都是恢复中国席位提案的主要发起国之一。

而后,阿尔巴尼亚接受外援全面开启了中国模式。

(这一内容我将专门整理成文,这里不做赘述)。

这时,虽然阿尔巴尼亚开启全新外援模式,但是以前与南斯拉夫、苏联的往事也使得霍查、谢胡等人感觉尴尬,而酝酿了新一轮的清肃风暴。

期间,阿尔巴尼亚第三号大佬,国防部长巴卢库因为与中国走得最近,多处讲话提及中国,即遭霍查、谢胡联手清肃。

幽禁、拷打、审讯,一路折腾至1975年早春,巴卢库及其军队亲信多人,都遭枪决。

——在中国全面援助阿尔巴尼亚的1973年至1975年期间,这个人口约200万的弹丸小国,面对中国无私援助,一面对中国热情高呼口号,一面对亲华人士进行私下清肃,其军、政、新闻、经济、文化等约3万余人被清肃、处理。

最终,面临这个只会伸手,不会生产的奇葩国家,转型改革开放的中国看得清楚,只能放弃对其全面援助、合作……

失去外援,使得建国以来一直依靠外援维持局面的阿尔巴里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1980年,铁托去世,霍查眼睛一亮,以为可以重拾与南斯拉夫往事恋情。

然而,南斯拉夫记性极好,一番友好挖苦,婉拒了阿尔巴尼亚的请求。霍查愤怒之下,再祭肃反大砍刀,刀锋直接对准了负责与南斯拉夫、苏联、中国外交的总理谢胡的头顶。

霍查和谢胡(右),曾经联袂闯荡社会的阿尔巴尼亚一号、二号大佬。

阿尔巴尼亚二号大佬在劫难逃。

1981年,总理谢胡“自杀”。

当时,霍查亲自签署文件,认为谢胡“自绝于人民”。而后在新一轮清肃中搜缴了谢胡及其党羽的家产,逮捕了谢胡的妻子和3个儿子,且以严酷刑讯逼迫他们承认谢胡夫妇为美国、苏联、南斯拉夫三国间谍……

刑讯之下,谢胡夫人死在狱中,谢胡弟弟自杀,谢胡长子自杀。

然而,霍查搞完国内整肃,抄得一定家产,却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改变这个只会伸手不会生产的小国的经济窘状。无奈,在得罪了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下,霍查只好派出外交官走向西方,开始寻求与联邦德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建交、求援。

阿尔巴尼亚为此展开外交,终被霍查无底线的要钱的习惯葬送,外交官们屡屡四面摇动手帕,总是无人搭理,努力数年,毫无成功。

没有投资,一片死寂,经济破败,民生凋敝。阿尔巴尼亚与飞速旋转的地球背道而驰。

在极端封闭的环境里,人们目光呆滞,每日绞尽脑汁只为计算如何省吃俭用。

当然,即便如此,霍查好吃好喝,发型整齐,气色光鲜,依然是舒爽、惬意、高瞻远瞩的牛人的样子。

不过,在阿尔巴尼亚以外,人们还是清楚看到,从二战结束,经过霍查执政,阿尔巴里亚这个弹丸小国,足足走了40年,还是把自己走成了一战结束以后的贫苦模样。

苍天鸟瞰,欲哭无泪。

自然规律,人无论再牛,总有生死。1985年,霍查去世。

阿尔巴尼亚也就终于等来了转运的一天,停滞的时钟开始了久违的转动,阿尔巴尼亚人民者才开始慢慢且迟缓地走向了温饱的道路……

2022年1月14日,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