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外交将转向对中国强硬?工业界第一个不同意!

 新用户82864861 2022-01-15

新联邦政府的外长一上任就表示希望对中国采取新的强硬态度。而显然德国工业界根本不买账,德国工业界甚至不愿批评中国!

德国政府换届后,工业界不仅要应对新的经济和气候政策,也要应对新任外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的外交政策。对于这位绿党政治家来说,与中国建立新的经济关系也是重中之重,因为中国是德国工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但是贝尔博克扬言要对所谓的使用强迫劳动制造的产品实施欧盟进口禁令。

德国工业界普遍认为对中国的强硬路线是不可行的。西门子首席执行官Roland Busch最近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问题“无法通过对抗性的外交政策来解决”。“如果实施进出口禁令,这可能意味着我们不能再从中国购买太阳能电池,那么能源转型将无法完成。” 中国非常自信也是理所当然的。“20 年来,中国让10亿人摆脱了贫困,并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产阶级。”西门子老板强调道。

德国工业联合会(BDI)主席Siegfried Russwurm周四避免在中国问题上明确立场。他仅表示,在中国和俄罗斯方面,“地缘战略紧张局势”有所加剧,西方与中国之间“对社会的理解完全不同”。例如,中国人会将民主国家较长的民主决策过程解释为西方的弱点,特别在应对大流行期间已经体现出来。BDI主席认为必须与中国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携手合作,贸易不应受到限制:“企业不能作为代理人推动变革,这是政治任务。”

BDI不会冒着失去中国的风险



虽然表述不同,但他在中国问题上与西门子老板基本看法一致,BDI主席Russwurm还强调,不要忘记中国已经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Russwurm还是希望“通过贸易改变”:“不能保证能通过贸易改变,但有很大的机会。”而且,这将立即带来双重机会:中国内部的变革和德国工业的出口。


显然,BDI不想也不能冒着失去巨大的中国销售市场的风险。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德国许多行业最重要的销售市场。无论如何,业界担心德国的整体出口增长乏力。BDI 预期今年出口增长仅为4%,而2021年的增长则是该数据的两倍。

总体而言,根据行业协会的估计,2022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会增长3.5%,但这仍然落后于危机前的水平。而且,即使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也依然不够,目标必须是实现更多增长。然而,由于大流行,BDI 预计2022年将是另一个“卡顿的一年”。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新冠都不应发展为“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因此一般性的疫苗接种义务也是必要的。

此外,新的联邦政府必须迅速实施其改革和转型计划,以确保新的增长。Russwurm强调,这可以与气候保护相协调。“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国家,通往气候中和工业化国家的道路是可能的,但它是一条相当艰难的道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