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世访||洛阳、延安等地游

 两水视野 2022-01-15

 总603期

洛阳、延安等地游

——《旅游散记》之二十七
 
文/张世访

从4月16日到20日共5天时间,我和妻子先后游玩了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观赏了这里闻名于世的洛阳牡丹,游览了驰名中外的白马寺,后又游览了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帝陵等地。几天接连不断的乘车和游走,我虽感到疲乏和吃力,但心情却是舒畅而又愉快的。回家休息两日后,照例把这次旅游的门票、照片整理后装订成册。至今,我共整理各次旅游门票、照片十七集,旅游散记32篇。想留给我的子孙们观看,也算是我生命中留下的一点足迹吧!

4月16日上午11点22分,我和妻从陇南东江火车站向四川广元进发。行车一小时32分后,到达了广元。又在广元购买了到河南洛阳龙门站的髙铁票后,于2点44分出发。途中经过汉中站、城固站、鄂邑站、西安北站、华山(北) 站、三门峡(南) 站,最后到达洛阳龙门站。行车近四小时,路程810公里。

   我这次出游首站选中的是河南洛阳,其原因有四: 一是洛阳是我国古代一些朝代的国都,尤以周朝、汉朝、隋朝最为出名。我国历史上各朝代建都之地有北京(也叫北平,燕京,大都等) 、开封(宋时称东京) 、杭州(南宋时称临安) 、西安(又称长安) 、南京(又称金陵,三国时称建康)、成都。这些古都中,尤以西安建都历史长久,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史称“西都”,因洛阳在东,又是几个朝代的国都,故史称洛阳为“东都”。各个朝代的国都,都是本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洛阳经过多个朝代的营建,当年有多么的繁华。二是洛阳盛产的牡丹闻名天下,故称洛阳为“牡丹城”。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有一故事:武则天为帝时,有一年冬天游上苑,百花仙子为了迎接女皇的到来,下令百花开放,唯独牡丹沒有开放,女皇大怒,将它贬到杭州。故,今天杭州的牡丹便是当年女皇从洛阳贬谪而来的。三是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名窟(山西的云岗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的敦煌石窟和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之一,小时我从历史课本上就知道洛阳牡丹很有名气,但一直无缘前往一睹真容,今天机会来了,怎能放过!四是想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官办的第一座佛教寺院。被称为“祖庭”,是中国第一座古刹,也是世界著名的伽蓝。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级旅游景区。我经常从电视和旅游杂志上看到对它的有关的报导和介绍,非常向往一游。

    4月16日晚上,我们住宿在洛阳龙门火车站傍的一家宾馆。

翌日清晨,步行去参观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沿途,我们边走边观览洛阳古城风光。洛阳古城真是名不虚传,它的整齐、干浄、美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可惜我没有充分的时间游赏,只是走马观花式地一瞥。当我走得有些疲乏时,我拦下一辆出租车将我们拉到龙门石窟售票处。此时虽是清晨,但游人越来越多,售票大厅内八个窗口的人已排成了长长的队列。我和妻因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免费进入参观。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经过400多年的营造,龙门石窟南北长达一公里,至今存有洞窟2345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它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四大石窟中,我已游览了敦煌、麦积、龙门三个石窟。剩下山西省的云岗石窟,也许我这生无缘前往了。

全国各地来龙门石窟游玩的人真不少,你看顺着伊河河边的大道上,人们浩浩荡荡向前移动,首尾不见。我们夹在芸芸众生中,小心翼翼地沿着石梯栈道,忽上忽下地逶迤前行。当我爬到石窟最高的观景台处,放眼下望,只见石崖下是宽阔平靜的伊河在悠悠地流淌,伊河对面是苍翠连绵不断的乙阙山。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三国时曹操儿子曹植写的《洛神赋》一文。此文描写了人神相恋之情态,此事就发生在伊河之上。此文结构严瑾,词藻精美华丽,可列中国古代词赋之首。赋中女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衣着和云履以及神态无不引人入胜。《洛神赋》一文,可谓是古代文赋之精品,以往我读了又读,真是百读不厌。

在景区内,我边走边看边拍照,不少游客见我白发苍苍,以奇异的目光打量着我。我还听见有游客说我精神矍铄。当我们游览到龙门石窟尽头,穿过伊河大桥,再回头遥望对面的石窟,整个龙门石窟的全貌历历在目。特别是那尊最大的佛像,格外清晰显眼,是整个龙门石窟的象征。据说此佛像是女皇武则天令匠工以自己的形象而雕刻成的,故此佛像惟妙惟肖地显示出女性模样。

   游完龙门石窟,我们乘出租车向白马寺驶去。行车大约一小时,就到了目的地。这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显得拥挤而又热闹。我和妻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免费入内参览。白马寺占地面积很大,建筑区座北朝南,为一长方形多个院落组成。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大院落,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藏经楼。东西两侧分别有钟楼、鼓楼、命堂、经堂等。白马寺在文革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文革后得到了应有的恢复与发展。1984年白马寺归属于僧人管理,荣应方仗是新中国成立后出任第一位白马寺的法师。后来,政府多次拨款对该寺扩建维修。现在的白马寺已成了全国最有名的佛教旅游胜地,寺内每天香火不断,游客不绝。从历史上看,白马寺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观览,我终于明白了该寺为什么叫白马寺?从资料上知道:“……昔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求法,礼请天竺高僧攝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东还洛阳时,明帝躬亲迎奉,宣委鸿卢,以陈国礼,敕令绘释迦像于清凉台,于城西雍门外三里处建白马寺,令二尊者居之,此地有寺院之始也”,故该寺叫白马寺,一直沿用至今。

洛阳最出名的莫过于龙门石窟,还有白马寺和牡丹了,三者为洛阳的代名词。距离白马寺不远处,就是驰名中外的洛阳四大牡丹园林,分别叫国际牡丹园林、洛阳牡丹园林、神州牡丹园林、大众牡丹园林。我们选择了离白马寺最近的神州牡丹园林去观赏。到了园林门口,这里真是人山人海。我和妻同样免费入内观赏。

神州牡丹园林,位于中国佛祖释源---白马寺对面。占地面积600多亩,园內显盛唐风格之建筑。其内山水园林景观,集中收集了国內外名优牡丹品种1021个,40余万株。园内分为五大景区,即牡丹文化区,牡丹休闲观赏区,牡丹精品观赏区,高科技牡丹四季展示区,商品牡丹综合区。此园集牡丹文化,牡丹艺术,牡丹景观,高科技牡丹一体,汇天下牡丹精品于一园,规模宏大,品种齐全,是牡丹观光、旅游、休闲的最佳去处。现年79岁的我,祖居于贫穷落后的陇南山区,今在妻子的陪同下来此一游,实感三生有幸!也实现了我平生游览东都洛阳之夙愿。

参览龙门石窟、白马寺和神州牡丹园之后,已接近黄昏。我们立刻乘出租车赶到龙门火车站,购买了去西安的高铁票。非常地幸运,购买火车票后十多分钟,火车就出发了。

到了西安,天还未黑。当夜,我们就住在了西安市。

西安,是我国古代十三个朝代的国都,八百里的关中平原在渭河浇灌和滋润下,使这里显得沃野千里, 繁荣富庶。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异常丰厚,驰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佣,巍峩高耸的秦始皇陵,美丽多姿的华清池,还有半坡村猿人遗址,古老的城楼和城墙,鸿门宴遗址等等都美不胜收,中外游人纷至而来。这里成了我国很有名气的旅游胜地。但我这次来,只是路过,因为以前曾多次来这里游玩过。

我这次选中旅游的第二站是延安。

延安,是我儿时就己想往的地方。我一辈子忙于工作和生计,始终沒有机会观览延安,今年老退休,机会终于来了。

18日早上七时,我们从西安北站乘动车向延安驶去。火车越向北走,沿途所看到的景色变化越大。从西安起步看到大地绿茵,后来越向北走,逐渐看到的是光山秃岭。沿途,干枯的树枝迎着萧瑟的北风摆动,见不到一点绿色。虽然已到了春之中,在这里仍呈现出黄土高原上的冬季风光。而在我们陇南,此时桃花早已开谢,麦苗已经吐穗,到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显然,春天迟到塞北。

上午九时多,我们终于抵达了久已向往的延安。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是新民主主义模范试验区,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革命胜利的丰富经验。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统一阵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领导了延安整凤运动,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历史选择了延安,而延安铸就了辉煌。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我们游览和参观延安,重温延安革命的光辉历史,将会给我们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18日上午九时许, 我们下了火车后,在一家餐馆用餐,饭毕就近选中第一个游览目标——延安宝塔。

延安宝塔(原名叫岭山寺塔) ,始建于唐代,宋代大历年间(公元766年) 和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441年--1048年) 重建,金世宗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 和明神宗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 曾于以修葺。

因为我们是生来乍到,不熟悉延安的地形和交通,故我们一会儿乘公交车,一会儿步行。最后,终于到了宝塔山下面的入口处。我和妻因是70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免费入内游览。从售票处到宝塔前还有一段山路,必须乘车。我们又在售票处购了二张“宝塔山景区游览车票”(每张10元) 。也许是我们来得早了点之故,来宝塔游览的人比较少。我们乘观光车很快到了宝塔处。宝塔高44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塔基周长36.36米,塔有南北二门,南门额书“高超日落”,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北门内有阶梯,可登临塔顶。但我们去后北门却锁着,无缘登上塔顶。我站在宝塔前的广场边缘上环视四周。举首仰望,宝塔直插青天,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使宝塔显得雄伟壮观。宝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1956年8月6日被公布为陕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和1984年人民政府拨款进行全面修整,并安装了彩灯。1996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捐款改造,成为泛光照明。2001年被陕西省电力公司与延安供电局捐款,实施了宝塔山亮点工程,使宝塔更显得流光溢彩,多彩多姿。

宝塔旁边,还悬挂着一口明代铁制洪钟,该钟高130公分,直径106公分,铸造于明代崇贞元年(公元1628年) 四月,原悬挂于清凉山顶太和道观内。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处将其移至宝塔平台,作为报警报时用。该钟音质宏亮,音可传周围6公里远。

宝塔山上除了宝塔、洪钟和不多的建筑和树木外,再无别的可看之处和游玩之地。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观览,但门票却收了90元,这是否是当年的延安精神被抛到九霄云外?真坑人!

我站在宝塔山前的栏珊处,俯视整个延安城和延河水,只见对面群山莾莽,延河泱泱。此时此刻,无限的思绪和遐想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你看延安城沿着延河水从西向东蜿蜒在山间伸展流淌而去。延安山城虽小,在现时中国的城市中很不起眼,可谁能想到当年在这个偏僻落后黄土高原上的小城,竟然成了中国革命的心脏,最后战胜了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和具有800万军队和不可一世的国民党政府。

我们在宝塔山上逗留不久,就沿阶而下,乘公交车直奔枣园,去参观中共中央当年的所在地。

枣园,在延安东部,顾名思义这里当日是大枣之园。枣园占地100来亩,是当年中共中央在延安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张闻天等中共最高领导人就居住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中国革命。在这里,我们前后参观了各个部门,重点参观了中央军委总参作战部枣园遗址,还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等人的居室。

1943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进住枣园办公后,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一局派出精干参谋在枣园开设作战值班室,负责人为王政柱。枣园作战室积极搜集国民党情报,分析军事斗争形势,编辑作战指令,全力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了解全国情况、研究作战发展态势、制定作战部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7年3月,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动撤离延安,枣园作战室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人的居室互为邻居,都是简陋窄小的套间,套间里面是一间简陋的卧室,外面的一间是办公室,总面积不足30平方米。我默然立在这些伟人居室前想,现在我们普通老百姓住的住房都比这些房子强多了,但就在这些简陋窄小的房子内,曾住着一代伟人,他们艰苦奋斗,同心协力,领导和指挥了全国广大民众,经过艰难残酷的革命战争,由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占领了城市和解放了全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钦佩这些伟人,情不由衷地从内心深处向他们致敬!

参观枣园完毕后,我们又乘公交车去了“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此馆建在延河边,馆前宽阔的广场中央,矗立着毛泽东高大的铜像,只见他高举右臂,好似向全国人民指点着革命方向。我们走进了博物馆,草草参观了各展厅。此时,我感到非常地疲惫,于是匆忙离馆,乘公交车到汽车站不远的一家宾馆休息。

我们要游览的第三站,就是黄河壶口瀑布。

19日早上,我们在宾馆前的一家餐厅用餐后,于上午七时乘长途公交车向黄河壶口而去。行车一小时多,公交车在南泥湾高速公路收费处停下交费。这引起了我高度地注意。因为我小学时就知道陕北有个南泥湾,老师给我们教唱《歌唱南泥湾》这首歌,其歌曰: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家遍地是牛羊

……

还有一首歌《军民大生产》,歌词是:

解放区呀么,大生产来么河海

军队和人民,西里里里

擦啦啦啦,嗦啰啰

齐动员呀么河海,兵工队呀么河海

……


这两首歌,我至今还能熟练地唱出来,一张口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当汽车离开收费站前行不久,就来到了一个山间盆地。这里广袤开阔,土地肥沃,田园有序,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只见公路傍边竖立着一个巨大的石头,石头上书写“南泥湾” 三个红色大字。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南泥湾。这里停着很多大巴公交车,只见人群攒动,熙熙攘攘。人们争先恐后地忙着拍照。我们的司机也停下车,让我们下车拍照留念。
 
试问当年延安为什么要开展生产大运动呢?资料上表明,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紧张时期,边区军民的生活十分困难,再加上国民党蒋介石对边区经济的严格封锁,企图妄想把边区军民困死、饿死。就在此时,一次偶然的事件发生了:有一天发生雷暴雨,一声巨雷响后,将一棵大树劈倒,并劈死了一个人,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此时有一个女人公然说:“大雷为什么不把毛泽东给劈死?”此话很快传到边区政府的耳中,边区政府把此女人给逮捕了起来,要给她判刑。毛泽东知道此事后问其原因,原来边区人民上交的公粮太重,人民大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过的十分困难。人们认为这是公粮上交太重所致,故骂领袖毛泽东。
 
对此,毛泽东指示把此女人无罪释放,提出生产自救并题词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伟大号召 ,从此,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生产大运动。于是,整个边区军民热火朝天地展开“开荒种地”大运动。毛泽东派359旅旅长王震,带领全旅人马到南泥湾开荒种地,战士何喜财一天一个人能开垦荒地一亩多,人们称他为“气死牛” ,周恩来成了纺线的能手。边区军民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各种农作物获得巨大丰收,吃穿不愁,军民的生活一下子有了极大的改善,这也就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边区军民的经济封锁,妄图对边区军民不战而胜的梦想。
 
离开南泥湾不久,汽车似乎缓慢地爬山了。经过一峁又一峁,绕过一弯又一弯,在广袤的黄土髙原上,看见含苞待放的苹果林一片连着一片。当汽车行驶到一处低洼并有排排窑洞前时,一阵热烈的锣鼓声突然响起,只见一群穿着彩服的男女,敲锣打鼓地在迎接我们的到来。他们都是做买卖的当地人。汽车在此停了下来。乘客们纷纷下车采购所需之物。这时,我才看见窑洞上边书写的“北京知识青年遗址”。当年知识青年为了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到广阔天地里去锻练”的号召,就来到了这里。噢!这里就是当年北京知识青年的住地,如今他们早已走了,但历史的陈迹依然留在这里。我四处观看,在这里我才真正地看到陕北窑洞是什么个样子。
 
汽车离开“北京知识青年遗址” 不久后,似乎在缓慢地下山了。我从车窗内下望,看见山下不远处的河谷中就是奔流不息的黄河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大河。她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侧,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山东而注入黄海。黄河如果沦陷了,就等于中国亡国了。汽车下山后,不一会儿就到了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售票处。我和妻是70岁以上的老人,仍凭身份证免费入内游览。同时,我们又购买了三张“黄河壶口景区乘车票(每张10元)” ,然后乘车进入景区。
 
还未进入景区,就听见高音喇叭里一遍又一遍地播出冼星海抗战时期在延安创作的《潢河大合唱》,其歌词曰: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东河西万丈高,河东河西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了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雄壮、激昂的歌声不绝于耳。此时,不由得想起我少年上初中时参加学校组织的黄河大合唱歌咏团。从此我了解了黄河,热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更爱唱《黄河大合唱》这些歌。
 
以黄河为界,河东是山西省,河西是陕西省。当黄河流到两省交界的中间处,地势平坦,由花岗岩与沙岩组成的河床,坚硬松软程度不同,受河流日夜不停地风化和冲涮,松软的沙岩被冲走,坚硬的花岗岩留下来。天长日久,这里便形成了落差较大的瀑布--这就是现在的壶口瀑布。
 
全囯各地来这里观光游玩的人真不少,你看观光车一辆接一辆而来,黄河东西两岸集满了游人,使这里显得异常的繁忙和热闹。现在还是枯水时期,水量没有夏秋那样大,但仍能显示出黄河那汹涌澎湃,一泻千里之气派。它发出雷霆万钧的声响,好似千軍万马在这里呐喊撕杀一样。你看瀑布溅起的浪花和雾气,激宕起伏,震撼人心。河水喷薄的雾气,映岀隐隐道道的彩虹,非常撩人惹眼,当你举目上望随地平线而来的黄河,顿生“黄河之水天上来”之感。啊,黄河!你不畏艰险,跨越千山万壑,永不停息地一往直前,你是中华民族的向征,你和中华民族一样,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陪着妻子,沿着安全铁丝网小心翼翼地观赏这里的一切,满眼都是游人、游车和惊心动魄的大瀑布,真使我眼花缭乱,心情震奋。心想,在我79岁耄耋之年,远离故乡,不远数千里与妻来此观赏黄河壶口瀑布,实属三生有幸!
 

我们在黄河壶口景区游玩两个多小时后,又乘观光车又回到售票处。在此,我们又上了开往西安的公交车,下午六时公交车到了黄帝陵,在这里我们住进了一家宾馆,准备明天游览黄帝陵。
 
20日早上,春寒料俏,在细雨霏霏中,我们乘出租车来到了黄帝陵景区。我和妻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照例凭身份证免费入内参观。
 
黄帝,又称轩辕帝或炎黄帝。他战胜蚩尤后,努力发展农桑,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据说,他死后就埋葬在此地,故称黄帝陵。
 
黄帝陵呈阶梯形的古典建筑,中轴线上的大殿金壁辉煌,一个接着一个,显得巍峨壮观而又庄严肃穆。两边配殿檐牙高啄,勾心斗角,排列有序。你看陵园内各个平台广场,干净宽阔,黄旗竖立着环绕广场周边,迎风猎猎,很显得气派。古老的柏树遍布园陵,使整个园林显得空气清罄,光气宜人,置身其内真令人觉得心清肺润,心旷神怡,留恋忘返。特别是刚进入大门口的那几棵古柏树,都用铁栏围护,旁边立牌上写明树龄在五千年以上,都显得虬枝盘桓,枝繁叶茂。牌上写明是黄帝亲手种植。当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了园陵的中间处,发现这里是一个没有建筑的空旷广场,周边插满了黄旗,这是世界各地华人每年前来此寻根访祖、祭祀黄帝的场所。同时,每年国内的黄帝庆典也在这里举行。
 
在陵园内,我仔细参观了碑亭部分,亭内存立着很多石碑。凡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刻镌在石碑上,例如抗日战争和香港的收回等。在这里我仔细地观看了孙中山在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拜谒黄帝时所作的《黄帝赞》和毛泽东在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共祭黄陵时亲笔题写《祭黄帝文》。毛泽东的手笔是草书,写的龙飞凤舞,有些字我难一辨认,要求讲解员给我们朗读一遍全文。年青和蔼的女讲解员用流利的普通话,手指着碑文,给我们有声有色地朗读了一遍。我随着她手指的移动洗耳恭听,体会到伟大的毛泽东不计国民党对红军五次围剿等前嫌,为了民族存亡共同抗日的伟大胸怀。我还认真地览读了蒋介石在1942年冬题写的《黄帝陵》,又读了邓小平于1988年题写的《炎黄子孙》一文。这些政治家,无论他们的政治观点有多少的分岐与不同,但他们都是炎黄子孙,他们不畏外敌、敢于斗争和热爱祖国情怀却是一致的,这点应当充分肯定。
 
参观完黄帝陵,乘出租车前往汽车站,准备购票到西安北站,然后在西安北站乘高铁返程。在出租车上,司机直接给我们联系了去西安的汽车,很快我们就上了汽车。十二点多钟,我们到达了西安火车北站。半小时后,我们又乘高铁到了四川广元,耗时近三个小时。广元没有开往陇南的高铁,我们只好购买了普票。
 
下午六时许,我们顺利地回到陇南市家中,结束了四夜五天的游程。
 

    __2019.4.29

  

张世访,笔名陋斋主人, 男,汉族,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外纳镇稻畦村人,生于1941年2月。中师毕业,中共党员, 地(今市)级优秀校长。2000年退休在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平时喜欢种树养花,有阅读、旅游、下象棋和收藏四大嗜好。业余好玩弄文字游戏, 坚持写日记96本。退休生活丰富而充实,不断学习照相和录像等新技术,定期旅游,颐养天年,于2009年开始电脑写作,先后完成《陋斋拾趣》17.1万字、《我的回忆录上、下集》31.6万字、《琐记》10.2万字、《杂记上、下集》50.2万字、《日记上、中、下集》46.6万字(仅电脑写的)、《旅游散记》20.1万字,旅游照片与视频超过300G。收藏《旅游门票和照片等粘贴本》13大本、《众伟人各种彩色照片剪辑》1本、《文化大革命中的传单》4大本、《 钱币、布票、粮票、 邮票》1本、《 陇南日报彩色图片精品剪辑》5大本,以及古今钱币、 化石若干。

本期编辑:尚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