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道德经》:积善立功,恕己及人!

 情缘半岛 2022-01-15

图片

图片

许多庙观都挂有一副对联,叫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这副对联出自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的道教善书《太上感应篇》,庙观里挂这副对联是对于信徒行为的规劝,就是一生要做善事,不要做坏事。

世界上各种宗教都劝人行善,道教也是如此。

在《道德经》里,太上对我们说: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在《太平经》里多次说到:

“天道无亲,唯善是与”。

“亲”有两个意思,一是血亲,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姊妹;二是亲朋好友,关系密切。

这就是说天道是不分血缘和亲疏关系的,天道是最公平的,不讲情面的。

用现在的话说,是不开后门的,它只给予那些行善的人。

修道的人目的就是得到天道,与天同寿,怎样才能做到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行善。

那么,什么是“善”呢?

道教的“善”就是一切行为要符合天地万物的自然,不要做违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事。

反过来说,所谓“恶”,也就是逆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各种行为。

图片

图片

葛洪说“慈心于物,仁逮昆虫”就是这个意思。

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相生相克的循环,行善的人是不会去人为破坏这个循环的。

山居的道士要爱护林木花草,不要在春夏季节渔猎,弹射飞鸟,挖胎破卵,残害生灵;都市里的道士也要爱护绿化,植树栽花。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说的是种树泽及后代。

从现代科学揭示的自然之道,它的意义远远超过这一点,因为林木生长有利于空气更新,有利于保护水土,有利于大气润湿,有利于动植物生长,当然归根结底有利于人自身的健康生活。

葛洪说“积善立功”,“恕己及人”。归结起来:

一是“忠”,忠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忠于自己的道教信仰。决不做有伤国格、人格和道教形象的事。

二是“恕”,为别人的高兴而高兴,同情别人的疾苦,周济别人的急难,救济别人的穷困,谅解别人的过失。

三是“俭”,不贪污受贿,不奢侈浪费。一草一木,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以节约为美德。

四是“诚”,见人之得如同自己所得,见人之失如同自己所失。诚恳待人,不嫉妒,不中伤,不欺骗,不背后议论人之长短,不口是心非,不作伪证。

五是“朴”,谦虚朴实,不自以为是,不骄傲自大,不骄横拔扈、盛气凌人,不奉承拍马。

六是“孝”,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不论他们贫富,都能始终如一的问寒问暖。父母和师长年迈体弱,应该关怀备至,服侍照料。

七是“信”,说话办事讲信用,承诺的必定做到,借人的必定偿还,损坏他人的必定赔偿,不贪小便宜。

八是“慈”,无论是对于亲人或者陌生人,都要怀有一片慈爱之心。特别是像婆媳关系、师友关系等处理,更要彼此间多一点相互体谅的慈心。

九是“礼”,待人接物,万事要讲礼貌。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讲礼貌,体现在一举一动之中,不能将礼俗化为送礼。老话说,礼轻情义重,不能计较礼物价值。

十是“义”,兄弟姊妹或者同师的弟兄姊妹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相互帮助,友爱关心,一人有难,众人相助。

图片

图片

这十个方面是我们道教徒处理社会关系的“善行”的道德要求。

它是维持社会正常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道教徒修道、得道必须做到的积善立功。

对于“善”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但是“天道”是“自然”的这一条基本内容,却是不会变化的。

道经上说人身上有“三尸”,专门记录人的善恶功过,每逢庚申之夜,趁人熟睡时,就要上天说人善恶,增人之寿,夺人之算。

民间也有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上天说人善恶的传说,给人以报应。

《玉钤经》上还说: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

这里说的立三百善或者立千二百善的标准是很高的,因为,一个人做些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正因为如此,所以得道成仙,名利仙班是件很难的事,不然的话,神仙世界也要满了。

但是只要我们多行善功,在老之将至的时候,我们对得起祖师,对得起子孙,一定会得到善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