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知道兰州,多是从一碗兰州拉面开始。我们去了兰州才知道,兰州最有名的不是兰州拉面,而是兰州牛肉面,并且在外地做兰州拉面生意的多是青海人,为什么呢?据本地人说,兰州人不是很具有经济头脑,所以在外做生意的并不多,不知是否是这样。
 到了兰州,我们就在网上搜附近的风景名胜,发现最近的最有名的是兰州黄河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兰州古称)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它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据明人徐兰的《河桥记》记载,杨廉在黄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备用,将25艘用绳锁连接,船下以石鳖固定,船上加盖木板、栏杆,并在桥南北两岸各树一根大铁柱和六根木柱,以铁链将浮桥固定。整座浮桥"随波升降,帖若坦途,被"称为“镇远浮桥”。但是镇远浮桥并非坚固安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而且,冬季黄河封冻,浮桥必须拆除,车马均由冰上通行。冬春之交冰将消未消之时,经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桥,所费甚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早在光绪初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就有过修建铁桥之议,但因为洋人出价太高而作罢。后经过华洋工匠共同努力,铁桥于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1942年,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第一桥"改名中山桥。现在,黄河铁桥已有近百年历史,依然矗立在滚滚黄河之上。 黄河铁桥附近有一条小吃街,游客川流不息。兰州有名的小吃有羊肉串、酿皮、手抓羊肉、羊肉泡馍等,我们品尝了羊肉串,用大大的红柳枝串起来,吃一串肉差不多就吃饱了。酿皮的佐料不是很适合我们的口感,感觉干辣干辣的。手抓羊肉味道不错,软糯适中,鲜香味美。 晚饭后,我们又去了附近的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大学行列。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是甘肃近代高等教育开端的标志,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知名大学,让人遗憾的是,由于专业设置(偏文科)和近年来人才外流等原因,兰州大学的地位已经今不如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