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志愿填报中常见的认知误区

 新用户4718fVDY 2022-01-15

1.“大学”一定比“学院”好。


去年,一位同事带着孩子来找我咨询,孩子高考分数不算高,但是志愿选择有一个要求,就是非带“大学”字样的学校不读。

大家都知道,大学所涵盖的学科要更全一些, 在学生数量上,教育部规定“大学”全日制在校生的数量最低为八千人,同时,在校的研究生数量应该为全日制在校生的百分之五;“学院”则是要求全日制在校生数量最低为五千人。

很多人认为叫“学院”的都是专科院校。其实,随着学校的发展,很多名字里带“学院”的学校都已经发展为本科院校了,也招收一本专业等。还有很多校名为“学院”但是却是非常有实力的大学,比如培养外交官的“外交学院”。

2.公办学校一定比民本学校好。

这是志愿填报中的常见现象,因为上本科线不多,有些同学填报志愿时不得不考虑民办学校,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同学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考虑民办学校可以理解,但如果认为民办学校就一定不如公办就不对了。

其实有些民办大学是联合企业办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比较多。而且民办大学通常采用精细化、甚至军事化管理,更注重对学生生活方面的管理。

不可否认的是民办大学的生源质量普遍不如公办,导致学校的学习氛围较差。因为经济的原因,也不会轻易开除学生。如果学生能够在民办大学中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很难得的。

民办大学的地理位置多在城市。选择一些偏远地区的普通公办大学,还是不如选择发达地区的生源较好的民办大学。毕竟上大学也是长见识,结交朋友,位置太差,信息不畅,不仅影响实习,也影响将来的就业。


3.985、211一定比其他大学好。

这几年,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985、211的牌子,很多人认为进入985、211,读书才有意义,才会有好的就业,这使得很多学生十分焦虑,纷纷“扎堆”报考985、211院校,导致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逐年上涨。

一般的985和211的高校都是省属直接管理或者是部委直接管理的学校。而一般的高校都是所在地或者当地教育部门主管的,所以高下立判。在政策的倾斜上,985和211的高校更为有利,毕竟国家要培养未来栋梁的。

985和211的高校中人才济济,学习氛围更浓,但是普通高校也能出人才,名校也不是成功的必然。211高校中也有国家照顾实力不很强的,部分普通高校的特色专业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所以任何事情绝对不能偏执,选择大学一定要兼顾地区、大学和专业,根据个人的情况,在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