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小三被“判死刑”?13年前,这部神剧戳穿了人性致命弱点......

 张德芬空间 2022-01-15

本期主播丨宁语
许多中国人的一生,好像都是为了房子而奋斗的一生。租房子的人向往买房子,小房子的人羡慕大房子。
在房价开始飙升的2009年,一部以中国人买房梦为主题的电视剧打动了万千观众,这部剧就是《蜗居》。

剧中,蜗居在小出租房的海萍、海藻两姐妹向往着扎根大城市,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
在这样的渴望支配下,人生渐渐滑向迷途。
剧中,海藻因为被欲望牵引失去了人生,而宋思明也因海藻走向末路,两人似乎被命运判了“死刑”。
观众们对女主角海藻又怜又恨,怜惜她一毕业就背负着姐姐的买房梦,迷茫苦恼,更恨她不知进退、为了钱接近有妇之夫宋思明,毁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然而,真正牵引海藻走向这条人生路的,并不是贫穷的物质和买房的渴望。
操纵海藻的,是她填补生命缺口的急切欲望,是她心底匮乏感带来的不安与焦虑。
故事的走向,早在海萍、海藻姐妹来到江州时,就埋下了伏笔。

幼时生活的匮乏,让她的信念渐渐扭曲
海藻心理上的母亲,有一大半其实是姐姐海萍。
在计划生育的年代,父母对于海藻的意外到来并不欢迎,是海萍作为大女儿说服父母留下了海藻这个孩子。
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海藻,在心理上对本就姐姐心怀感激。
成长过程中,姐姐的照顾和温柔更是让她对海萍极为喜爱和依赖。

因为家庭条件有限,两姐妹从小的生活并不优沃。在小镇长大的她们,也没见过什么世面。
如海藻妈妈在剧中所说,家里没有条件富养她们。
长大后的两姐妹不愿意重复父母的平淡生活,在小镇过着一眼望到头的日子。
姐姐海萍先一步考上大学,留在了大城市江州,接着不顾父母的反对,妹妹也追随姐姐来到了江州。
没有钱买房子,姐姐、姐夫和海藻只能共同挤住在小出租屋中,为了在大城市扎根的梦想而努力。
成为城里人、过上好日子、住上大房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看着大城市的浮光掠影,慢慢的在海萍和海藻心中:
“如果我不能在大城市扎根买房,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
成为了她俩在大城市活下去的执念。

而这份与她们现有能力无法匹配的执念给她们的初心蒙上了虚荣的表色,这份欲望在蜗居的生活中日益强烈,最终成为了支配她们的主旋律。
欲望和需求,很大程度上是没有人类的进步的动力。
然而,过度执著于某一种欲望的满足,人的信念就会扭曲。
曾几何时,海藻是一个纯良自爱的女孩。她自小在教师家庭长大,心思单纯,在工作中察觉到宋思明的心思后,选择了刻意回避。
然而在扭曲信念的操纵下,两姐妹却渐渐与最初的自己背道而驰,最终海藻越过了道德的边界,向金钱低头。

内心的缺口,牵引她走上迷途
客观来看,海藻和海萍绝算不上真正的穷人。
她们在江州有稳定的工作,海藻和男朋友小贝一起攒钱,准备买房结婚。再努力几年,二人应该可以拥有一个安稳的小家。
然而,原来平静的生活被姐姐买房的两万块钱打破。
海萍缺两万块钱买房,已经被掏空所有积蓄的她向刚工作的妹妹求助。
同样没钱的海藻知道男朋友小贝有6万块存款,于是理所当然地要求他借给姐姐,不想却遭到了拒绝。

面对姐姐一次次的催促,不忍心拒绝姐姐的海藻终于向宋思明开了口。
在姐妹俩看来难上加难的两万元,宋思明轻易地就拿给了海藻。相应地,海藻付出了代价,成为了他的情人。
看似海藻是最后走投无路,才依附了宋思明,但事实上迷途的起点不是无助,而是姐妹俩“一定要买房”的执念。
真正打败她、让她离开小贝的,也不是穷,不是物质的短缺,而是心态上的匮乏感。
匮乏感使她无法耐下心来,等待生活慢慢变好,她需要“确定感”来填补内心的缺口,证明自己的强大。
她无意与宋思明说起姐夫的工作困难后,宋思明打一个招呼,就解决了姐夫的问题。
宋思明的强大能力让姐妹俩产生了“这样生活真好”的错觉。

姐姐没有阻止妹妹跨越道德的边界,甚至在母亲面前,还以“他们应该是相爱的”为海藻辩解。
吸引海藻的,并不只是宋思明的钱,真正吸引她的,其实是宋思明的掌控力。
海藻过上了从前不敢想象的生活,大别墅、保姆司机、漂亮的大衣和名贵的饰品,宋思明的财力和人脉彻底征服了海藻,曾经天大的困难在宋思明这里都不是问题。
宋思明仿佛是可以解决一切难题的全能者。
这份掌控力让海藻感觉生活变得“确定”,宋思明仿佛扫平了她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和风险。

她一步一步在内心缺口的牵引之下,不断向宋思明抓取,愈陷愈深。
明知这样的关系是不被认同和祝福的,也不愿意放手。
内心的缺口发出满意的喟叹,但这份满足感是裹着蜜糖的毒药,最终伤人伤己,毁掉了海藻的人生。
生命中的匮乏感让海藻不愿意放弃欲望或耐心改变生活,她把宋思明当作改变人生的捷径与手段。
当一个人开始走捷径的时候,人生就只剩下了捷径。
一个人缺乏割舍欲望的勇气和改变生活的能力时,便只会盲目地填补生命的缺口,最终被执念操控,走向更无法控制的深渊。

破除匮乏感,提升生命质量
内心的匮乏感,并不来自于外界,只来自于心态。
即使是从小生活非常幸福的人,也会在内里各种各样的需求和欲望。
如果不能和欲望和平相处,就会因为内心的缺口而感到强烈的不安,既而产生匮乏感。
同样的,也有许多人,虽然生活清贫、甚至遭遇不幸,但乐观坚强、内心富足。
最大的匮乏,不来自物质、金钱或时间,而是勇气和内在力量的匮乏。
当一个人内在力量匮乏时,会下意识选择一条“安全”而确定的道路,他们会说服自己:
我只有拥有某样东西,达到某种状态,才能弥补缺口,获得幸福。
然而这种所谓的确定感,会将人推向更加扭曲而艰难的方向。
当对“确定”信念的追求达到极致时,他们将只为满足一种欲望而努力,忽视其它一切值得尊重、关注和保持的东西。
譬如海萍,将买房的责任强加在妹妹身上,逼妹妹不择手段拿到钱;
譬如海藻,自己的一生只是为了这份欲望而服务,忽略了自己的价值。
他们会下意识地只为满足一种欲望而努力,甚至忽视其他一切,最终要么向海萍一样,把责任推给别人,逼妹妹借钱;
要么向海藻一样,人生价值被这个目的锁定,抛弃爱人,抛弃道德,只为这份欲望服务。

想要人生不被匮乏感支配,我有几个建议。
第一,觉察你的焦虑与恐惧。
德芬空间经常收到这样的来访求助:
如果我不能嫁给这个男人,我就活不下去了。
如果我孩子考不上好高中,他以后可怎么办啊?我又该怎么办啊?
如果我30岁之前没有自己的房子,我就是个失败的人。
这些宣言,是真相?还是来自焦虑与恐惧的执念?
我有一位朋友,从小跟着父母漂泊,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稳定的家。

长大后,她拼命工作,打三份工,只为尽快为自己挣出一套大房子,最终累得晕倒在公交车站。
作为旁观者,我们都清楚,就算买不到自己的房子,她的生活也不会就此失去意义。
但在她的内心,“没有房子”的恐惧却被无限放大,她一直被小时候居无定所的经历所支配,无法释怀。
因此,当你感到焦虑与恐惧时,当你感到非常渴望时,去觉察你的欲望真的是必需品,还是来自过去缺口的牵引。
第二,不要为了安抚你的焦虑,牺牲自己。
内心匮乏的人,往往活得很悲壮。
如我上面提到的这位朋友,为了挣钱累到住院。亦或像海藻一样,为了姐姐的房子,献出自己。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不配得感。
为了满足自己唯一的缺口或欲望,这类人常常会牺牲自己。
例如为了尽快结婚,开始一段将就的婚姻,或者为了某种执念,献祭自己的健康、快乐和生活。
如同饮鸠止渴,你最终将付上更大的代价,内心的缺口会变成漩涡,将你拖入深渊。
第三,学会与缺口相处,破除匮乏假象。
德芬老师说,让我们烦恼不堪的罪魁祸首,不是外在的境遇或身体的感受,而是来自我们的内心。
那个对物质、对外在世界的渴望,很可能只是匮乏的假象,你真正渴望的,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确定性和掌控感。
接纳人生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确定性,是破除匮乏感的关键。
人的一生是不断流动着向前的,当下生命的缺口,可以是焦虑和恐惧的源泉,也可以是不断前进的动力。
放下执念,一边接纳一边改变,才真正需要我们的勇气与决断。
由此,你才能体会从匮乏到充盈、生命逐渐丰满的过程。
策划 | 饿鱼
编辑 | 鱼甜
主播 | 宁语,喜马拉雅主播
今日话题
亲爱的,你怎么看待《蜗居》中的海藻?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