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胜】在细雨中遇见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高安      文苑

是一个发表原创文学作品的平台,欢迎关注后赐稿!来稿请寄120035948@qq.com,或添加微信号120035948为好友后转发。稿件请注明关注本公众号所用的微信号以及“原创”。作品署名随意。本号全是原创作品,欢迎分享,但请注明出处。

在细雨中遇见

作者:朱秋婷


小时候,每到清明,总要随着外公去扫墓。大概是杜牧那首有名的诗的缘故,“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天应该总是下雨才好才对。下着的,是那种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可惜自我离家外出求学,我已多年没跟着外公去扫墓了。

不过,在传统文化中,清明除了扫墓,还有一重意义,便是踏青郊游。听闻稼轩的衣冠冢在上饶铅山,于是便计划着去祭拜一番。也算是扫墓兼具踏青郊游了吧。

坐县际大巴从上饶市区来到铅山,一路摇摇晃晃,颠得七荤八素,游玩的兴致也减了不少。终于到达目的地,连忙下车。一问当地人,不料稼轩衣冠冢离铅山县城还有几十公里的距离,想到坐车的难受劲,只好作罢。

遂改变计划,在铅山县城里转悠。行至辛弃疾广场,远比想象中的要小,只有一个稼轩的雕像。雕像的两边是两块大理石,上面镌刻着稼轩的两首词,分别是《青玉案·元夕》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雕像刻的很传神,稼轩手里拿着书卷,坚毅的脸上有些许凄怆。不得不让人想起“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无奈与辛酸。

离开辛弃疾广场,步行至河口古镇。曾去过重庆的磁器口古镇,留给我的印象只剩行色匆匆的旅人,沸反盈天的街道。此外无他。理想中的古镇,应该是宁静祥和的,在晨光中醒来,在日暮中睡去。河口古镇正符合我这一设想。

初入古镇,镌刻着“河口古镇”四个大字的牌坊赫然映入眼帘。踏着青石板的街道一直往前,小巷深深,庭阶寂寂。看到了脉脉的流水,也听到弄堂中传来隐约开门的声音。古镇在轻轻巧巧的背后凝结着不容置疑的厚重,这一点可以从那些幽深的弄堂中看得一清二楚。这里的房屋还保留着旧时的模样,没有用作店铺,安静地在时光中老去,一如这里的老人,在岁月的流转中,安静地,由青丝变白发。和好友撑着伞漫步于古巷中,听着雨滴答滴答落在青石板上的声音,不觉大发感慨,静谧如斯,若能在这里生活,该有多好。几乎每一户人家的门前都植有花草,不是用精致的花瓶盛着,而是用泡沫箱子或者废弃的桶盆种着,极具生活气息。听当地人说,在清乾隆年间,河口进入鼎盛时期,沿海地区的货物在此集散,转销全国,成了商贾云集之地。春秋更迭,沧桑变迁,古镇已经消退了昔日的繁华,小巷两边的古街、古建筑群也已渐渐蒙上了历史的尘埃。没有了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的吱呀声,有的只是守着这座古镇的老人和如我这般的过客。

在清明雨中,与古镇不期而遇,是别样的风景。

 

作者简介

朱秋婷,江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喜欢古典文学。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wode

高安文苑

只因

成就文学梦想

只为

等待有趣灵魂

祝你安康

wod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