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鸣 1966年的台湾高雄小镇,一个少年郎要去从军,怀着懵懂情感写了一封含蓄诗意的信给一位桌球室的记分姑娘。信的内容只有淡淡的情意,不直白。 某天,当少年休假归来时那位姑娘却已不在,于是打听寻找,按着信址寻找线索,颇费周折才找到了她,见了面两个人却只是无语的笑,青涩的爱情弥漫在无言的笑容之中,当少年出门想归队时却又遭遇大雨,两个年青人共撑一把黑伞在雨中等车,终于小心翼翼试探中彼此牵了手,此时响起的音乐《Rain And Tears》,真是令人美好又惆怅。 这是候孝贤电影《最好的时光》中三段式故事的第一个故事:恋爱梦。 八十年代中期,我在一条叫秀江的河边读艺校。学校建在远离市区一个叫化成岩的山脚下,对面是清澈的秀江水,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大片菜地,零零星星的几处屋舍住着种菜的菜农。那时候,学校规定去市区要请假。与外界联系的最多方式就是写信和收信。 学校门卫处倒也有一个黑色的老式电话机可以接听电话,却无法打出去。写信和收信,成为那个年少时光里最快乐浪漫的事。每天路过门卫的收发室,许多同学总要在窗台上的信封堆里翻找一下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 记得有一个初中时要好的女同学也常写信来,写的信不长常常是一张纸,大都说她自己的事。说哪个哪个少年喜欢她,说某个少年甚至为她割指写血书,说她不知如何取舍。听上去惊心动魄又有些惊悚。说是不知如何取舍,字里行间却全是一个女子在如花岁月里满满的得意和欢喜。我在学校单一的生活和她五彩缤纷的生活相比较好象是两个世界。果不其然,我还未曾毕业,她就嫁为人妻……慢慢就没有了书信的往来。 等待来信的时光是美好而漫长的。从把信投进校门口绿色邮箱的一刻就开始计算邮递员开箱取信的时间,计算收信人应该收到的时间,计算信在路上来回一共大约要多少天,那种等待充沛了漫长的日夜和年少时寂寞的时光。 《小王子》中说:如果你说你下午四点来,从三点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等待来信的时光也似《小王子》中如出一辙。 期间,和一个同样爱好文学的少年有一段时间的书信来往,信上写的都是客客气气:见字如面,谢谢你……无论内心是怎样的一路狂奔,写的内容却小心翼翼止步于笔端。 夏日里吹过的一阵凉风,春日里看到的一朵小花,冬夜里飘落的第一场雪,秋暮时节慢慢冷却的阳光……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呢?无论多么触景生情的感慨和孤独,就是不写:l love you.年少时的青涩之情晶莹剔透象玻璃,华美而干净,却也易碎…… 毕业后,来到一个异乡的小城工作,偶然和一个读军校的少年相识。电影中少年找寻秀美的场景也同样呈现着我们相似的曾经。 记得那时单位指派我到乡下“路线教育”,吃住在一个乡村里。某日,他在休假归来时到单位寻我,却被告之我去了乡村。我走他来,我来他去,兜兜转转,也是颇费了一翻周折两个人才得以相见。从此,写信收信,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光。记得,有时候邮递员一天送来他写的三封信。写信时间分别是早上,中午和晚上。同科室的阿姨看了同样的信封笑话说:一天三封信,哪有这么多话要说?现在想来,信里说的无非是一些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琐琐碎碎。 也真是欢喜一个人吧,点点滴滴是美好,琐琐碎碎也亦是美好。然,等待来信却仍是嫌太漫长。木心在他的《从前慢》里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变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想来,大多人的初衷都是如此吧。起初,也是有过恩爱缠绵岁月的。那时,他是我眼里最俊秀的男子,我应该也是他眼里最美貌的女子吧。也想在寻常巷陌间,做一个简单的烟火女子。哪怕,他在遥远的地方服役,一个人揽下所有的家务和大多寂寞难耐的光阴,从妻子的角色转换为母亲,独守着整整十年的时光。原本是个胆小如鼠的女子,却学会了修理家中短路烧坏的电灯,在月黑风高夜也敢急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抱了高烧的孩子去看急诊……没有谁可以依靠能够依靠。 所以,吃饭、走路、睡觉、生活等等一切,养成了独立的个性。 也有过犹豫,彷徨,诱惑,抵触,在漫长的时光里克制又坚持,在情感的暗涌中默默绽放着静水流深。 但世间总有许多事情,逃脱不了宿命的安排。隐忍的暗伤终在某个时刻撕开裂口,将所有的委屈掷地有声。曾经的誓约石落湖心,再无踪影。最好的时光已然成了过往。 原来,这世间走得最急最快的都是最美最好的时光。 电影《最好的时光》中三个故事里,通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情节。“恋爱梦”,“自由梦”用的是书信,“青春梦”用的是手机短信。现在看来,书信虽落后,字字句句却洇染着纯真的情感,手机短信虽快捷却充满了太多的虚假与谎言。 静静地看完电影,很想坐在桌子前,拿起一支钢笔,展开绿色或红色的信笺,象从前一样虔诚地写一封信。然,写给谁呢? |
|
来自: 120035948@qq.... > 《高安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