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圆月最中秋。在家,染一身月色与爱人齐听秋虫的故事。于外,故乡是那月儿最初升起的地方…… 高安文苑第(七)号征文令。以“家”为主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中秋节前截稿。 文/蓁橙相伴 或许与我近期频犯颈椎病有关——无风自泪,因此看东西老有些走样。临近中秋,月亮越来越圆。月圆之夜最是令思绪泛滥的时间节点,于是,在这个万籁俱寂、月明如斯的中秋前夜,澎湃的心潮激荡之下,连篇的废话喷薄而出: 月圆月缺乃是遵循太阳公转规律形成的自然现象,诗意满怀的国人硬是将月亮的盈缺形象地隐喻成亲情、爱情的完美与缺陷。因而有关月亮的传说版本甚多,源自月亮的故事层出不穷,与月亮有染的情节场景跌宕起伏…… 毕竟,月亮虽是距离我们地球球最近的星球,但给予我们的遐想空间却甚是广大。然遐想终究只是遐想,比之于月亮,整日环绕你我他旁侧的亲情、友情、爱情,就要复杂得多。 因为时空的关系,亲情、友情、爱情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或质或量的改变。所以,人们才会经常发出人心不古、人走茶凉等等一些感慨。殊不知人的本性是喜新厌旧、爱美嫌丑,谁也不会刻意要改变原本属于自己的这些情感。只是在自觉不自觉中、有意识无意识下忽略了这些细微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删除掉留存脑海的人和事,只是在大脑内存不足的前提下,适当地卸载一些过期或者使用不多的信息,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因此,亲情、友情、爱情的深沉与浅薄,一如月亮的圆满与残缺,时盈时缺、忽深忽浅同属自然现象,只要拿出我们的平常心看待,就会使我们的心态平整许多,怨艾自然会轻易消弭。 时代进步了,交通方便了,资讯发达了,团圆的意义也有了质的改变。曾几何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是人们对未能团聚的亲友发出的良好祝愿,意境虽美却也很是抽象。时下,资讯发达,网络通畅。一条信息,一个电话,一通视频,便能缓解相当一部分的思念之苦。当下的团圆,不止体现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赏月吃饼喝茶。通讯畅通的前提具备的话,甚至可以说只要彼此安康,经常联系,就可以视为是最好的团圆!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生存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各种欲望过度滋生的加剧,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变得紊乱无序混沌不堪。因此,家人能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实属凤毛麟角、百里挑一。故此,团圆就变得几近奢望,更为弥足珍贵。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天籁寂无声。又一个中秋,又一个团圆之日,有幸,嫡长子会归家,赋予了此次中秋节团圆全新的意义! |
|
来自: 120035948@qq.... > 《高安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