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石匠|土楼游记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土楼游记
文/江南石匠

在都市生活久了,早已心烦意乱。正好,战友穿越了北方冰冷的寒风来到了飞丹涌绿的江南。于是在厦门战友的率领下,一行人驾着小车欢呼雀跃地驶向早已魂牵梦萦的世界文化遗产——田螺坑土楼群。

冬日的闽南,温暖如春,风清气爽。远山如黛,碧天银云,近水如镜,流水淙淙。一路上山弯回揽,峰峦叠嶂,青翠欲滴,起伏逶迤,姹紫嫣红,花木葳蕤。既有“绿萝丛里著朱衣”,更似“池边怪石间松筠”。正如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所言:“此地有祟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峰回路转,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山间,只见在山顶,在山腰,在山涧……一座座土楼星罗棋布地点缀在碧绿的山野之间,犹如置身于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之中,心醉如痴,景美如画。

一路欢歌,经过二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网红景点——田螺坑土楼群上方的观景平台。从上往下府视,只见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依山就势地耸立在半山之中,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到了,这就是网红的打卡地——田螺坑土楼群,也被大家形象贴切地称“四菜一汤”。

在一位土楼黄姓后生的带领下,顺着新修的木栈道下到山腰,走向了向往已久的土楼。一路上听着他娓娓道来“四菜一汤”的前世今生。田螺坑土楼群是他们江夏堂黄姓先祖历经六百余年,先后耗费十几代人的心血筑就而成的。祖先为避战祸,衣冠南渡,经江西而入闽南。见此地形如田螺,藏风聚气。于是卜居于此,历代祖先遵循古老的风水文化,按五行八卦中的金、木、水、火、土选址,参照《考工图记》中明堂五室布局,错落有致地历数代之功,先后修建起四圆一方共五座土楼。

黄依弟(大福建话“小弟”)有着客家人的纯朴厚道,热情似火。特别是当他讲到祖上曾在南洋经商,一生共娶了九个老婆,其中两位还是蕃婆(西洋媳妇),比韦小宝还多两个老婆,他就是“中西合壁,土洋结合”的杂交品种。其骄傲的神态和口吻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踩着光溜的鹅卵石铺就的小径,漫步于"四菜一汤”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土楼的高大宏伟,真正的触摸到了厚重的历史脉搏。每座楼的墙体都是下宽上窄,最下面的山墙厚达两米,楼高二三十米,共有三四层。先民们就地取材,用生土、稻草、竹片、糯米、蛋清、石灰等夯筑成墙,楼内居室由一根根粗大的杉木或柚木榫卯构造而成,并设有防火防盗措施,更具防匪功能。大家聚族而居,团结互助,造就了世上特有的土楼建筑形式,更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土楼文化。

穿行于各座土楼之间,这里没有北派建筑四合院的雅致;更没有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精致雕刻,更多是古朴粗犷,落落大方,扑面而来的是烟火气息。山民生于兹,长于兹,户户相连,鸡犬相闻,“诗书教子诒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楼外山泉环绕,楼内祥和安康,“凤起丹山秀,蛟腾碧水环”;门近寒溪窗近山,枕山流水曰潺潺;“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

山因树刚毅,楼因水灵动。

楼与山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土楼的灵魂。“四菜一汤”如藏在深闺的璞玉。

远山近水,凭滋毓秀育人文,引得人们流连忘返,品尝岁月的沧桑。

图片:来自作者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