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春燕 | 缅怀公公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缅怀公公
文/蓝春燕

我与先生相识于2000年5月,那时婆婆已经过世。见到公公第一眼,他乐哈哈的就讲起了他的辛酸史,讲到动容处,我分明看到他笑容掩饰不了的眼眶中泪花。

还记得他跟我妈妈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他紧紧握住妈妈的手,老泪纵横叙说他的坎坷人生路。此后妈妈就叮嘱我:千万要善待公公,公公是吃过苦的人。

我和先生2001年2月结婚,2003年儿子出生,公公刚好70岁。公公从老家一路骑自行车来到蓝坊卫生院,说要帮忙带孙子。由于当时单位只有一个单间,碍于不便,我拒绝了他老人家。把儿子放在娘家带(娘家距离单位不足1公里,比较方便)。公公听说亲家那边在帮忙带他孙子,很是感激,亲自上门致谢。后来我才知道,公公把田地都让给了别人种,就是决定出来带孙子的......他回去依然是乐呵呵的,其实心里满怀失望和惆怅。

儿子在娘家一天天成长,越来越可爱,到了周末我和先生便骑摩托抱着儿子回老家看望公公。公公看着活泼可爱的孙子,总是爱不释手一个劲的亲。

还记得,那年冬天,我打开公公厨房的橱柜,看到一大碗白色的猪油。先生告诉我说:公公一个人在家不愿做菜,每天就用猪油和酱油拌饭吃。当时,我听了鼻子一酸。觉得我们对不起他老人家。不应该把他一个人落在家里的。

2004年夏天,公公大病了一场,面色蜡黄,全身乏力。看到先生从人民医院拿回的B超检查报告单:1.胆囊结石;2.肝脾肿大;3.双肾结石;4.腹部腹水......好像有7.8个诊断。医生说,到医院治疗必须做手术,至少需要4~5万元费用,有些症状还不一定可以得到完全改善。公公听后,坚决放弃治疗,当我爸妈知道后,力荐我们带他到蓝坊一个赤脚医生那就诊。所幸几十副中药下来,公公痊愈,精神大好。

时年小叔子也已经娶妻在高安市里安家,我们便商量不能再让公公一个人在家生活了。为了不给我们添麻烦,公公主动提出去养老院生活。当我娘家人知道后,强烈反对。我爸妈的意思是,哪怕让公公到我娘家住,也不要让他去养老院(当时在传统思想里,养老院是只有孤寡老人才去的地方)。但公公是较为执着的人,他认定的事,没人可以改变。

公公自从2004年到2018年逝世,在养老院呆了14年。没有给我们添过一丝麻烦。我们只是每个周末去看他,看到我带给他的一些吃的穿的,先是数落我们,不该花这些钱。然后又是乐呵呵地跟我们唠嗑,到处翻好吃的给孙子吃。从他温和,欢快的眼神里,我知道,只有周末才是他最幸福的时光。有时,遇上有事,我们隔了一个周末没去,他便会叫护理人员打来电话问缘由。我知道,他在养老院所有的日子里,只有我们的到来才会给他带来真正由衷的欢乐。于是周末是他的期盼,是他的望眼欲穿,这是一个老人最朴素的愿望,他希望见到自己至亲的人,希望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只要心里有想见的人,一个人的日子就不会孤单,公公就是这样,他在养老院所有的日子里,都在掐着指头细数七天里一个轮回的周末。

还记得2012年的一天(那时,我还在蓝坊上班)公公在骨伤医院住院。我下了晚班去探望他。刚出楼梯,走到卫生间门口,就看到从他卫生间出来,那一幕令我终身难忘:老人家佝偻的背影,手上打着点滴,肩上扛着挂吊瓶的叉子,脸上乐呵呵,身体颤巍巍地往病房走去。我把他扶到病床,帮他盖好被子后。他就催我早点回去,说不要耽误我们的事。住院期间,也不许我们送饭,说自己血压高,吃医院食堂的饭菜更好。

更令我终身遗憾的是:2018年3月23号,那天我在下乡(我已经到血防站上班),接到先生电话说,公公高烧刚被接过来需要住院。我叮嘱先生安顿好公公,一定要请个得力的护工。那天我们跑了好几个村庄采血,回来已经是晚上八点多,整个人累瘫在沙发里。晚上是先生一个人去看的公公,儿子在学校,我打算第二天早上再去医院看公公的。我万万没有想到,半夜的时候,听到“咚咚咚”急切的敲门声。我和先生便有了不详的预感,果然一开门是大姐和二姐夫,来报丧公公已经逝世(我和先生睡眠不好,晚上怕骚扰电话一般都关机)。哪一刻,我非常内疚自责,要是头半夜,我去看他老人家,我作为一个护士,从他的生命体征可以判断他的时间不多了,至少可以让他在临终前,见见他的晚辈和至亲们。

我们只有用隆重的葬礼来弥补心里的愧疚。行政村送来了党旗,加盖在公公遗体上,这也是他一生的夙愿。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就算他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也没有给党提过一点要求。公公从来不麻烦任何人,包括他的后代。公公用朴实的文字整理了自己的一生,这些文字遵从他的遗愿作为碑文刻在墓碑上:

洪氏绍坤老先生,出生一九三三年

家境贫寒情难叙,父亲天生不健全

母亲养我实不易,无奈改嫁把家离

二岁幼童难自给,伴随祖母沿门乞

未久祖母病垂危,无钱医治回瑶池

一九三九中日战,百姓纷纷忙逃离

饥寒交迫我求生,只好赖住母身边

直到一九四六年,父再成家好景生

继父要我回老家,后母虐待常打骂

我被赶出家门外,无人同情无人带

闲人说我坏孩子,名声败坏人气死

姨夫德高心善良,把我从师学泥匠

母亲得知我长进,见到我时真高兴

再跟慈母同活命,我敬继父表孝心

年满十八去参军,政治地位翻了身

铭记自己出身苦,乐于助人做好事

退伍还乡日夜忙,苦尽甘来家兴旺

六零年间我成家,娶到贤妻万开花

生男育女有五个,儿女成家都听话

人有悲欢离合事,月有阴晴圆缺时

家庭美好福与勤,撰写传记醒世人

2020.4.4清明中午初稿

谨以此文祭奠公公逝世两周年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