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西 多年前,笔者与一所中学原副校长高有庆老师同时受邀到某乡镇,参加一项文化交流活动。流程完毕,大家一齐走进单位食堂大小包间。 “高老师,20多年前,您教过我的高中语文。当年的教导,记忆犹新。只不过,我现在是一名厨师……” 一位中年男子迎过来,略显羞涩地跟高校长打招呼,却没有勇气向高老师握手。 高校长赶紧主动伸出手,握住中年男子:“你叫什么名字?”高校长大半辈子坚守三尺讲台,四十番寒来暑往,聆听过他教诲的何止三千弟子?他年逾古稀,记忆衰退,依稀能记住的学生名字并不多。 “高老师,我叫李大力,94届的。您的课,我很喜欢。只不过,我不争气,高考名落孙山……” 男子自我介绍,欲言又止。 "不不不,大力同学,今天我来这里,品尝到你美味可口的饭菜,就是欣赏你的才能。只要有一技之长,能为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体现自身价值,你就是我最好的学生!”高校长一本正经地说。 听到高校长的这番话,中年男子非常感动: “高老师,您还跟多年前一样,善于鼓励学生,说得我有点不好意思。” 高校长迎着学生的目光,若有所思地说:“事实上,我早年有一些学生考到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面子上很光彩吧;但他们离开祖国以后就杳无音信,他们能算我的好学生吗?……”高校长顿了顿,接着说:“他们可能已定居海外,忘记了求学报国的初衷。反倒是像你这样的普通学生,学到一技之长,奉献家庭和社会,虽默默无闻却难能可贵!” 中年男子从高校长的言语中似乎找到了自信和力量,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 上班途中,在一段人行道旁,我经常看到一位特别的水果摊主。他从小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失去整条左肢。单手骑一辆三轮摩托,一年四季装满各色时令水果:苹果、梨子、橘子、香蕉、西瓜、葡萄…… 我有时步行,有时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偶尔会停下来,花一二十元买一两种水果,带到办公室请同事们分享,或带回去给家人品尝,为的是给摊主揽点生意,心疼人家不容易。 买水果次数多了,我与摊主也就熟络起来。他告诉我姓姚,今年30岁,家中有老婆孩子。为了养家糊口,他无惧风雨,起早摸黑,一年当中至少有300天出摊,童叟无欺,每天纯收入少则三五十元,多则百儿八十元,但他很知足。 为了节约成本,有些水果本地有,他就经常开着三轮摩托到果园或瓜地采购,比批发市场还便宜,且更新鲜。比如,橘子、梨子、葡萄、西瓜等。 我问老姚(其实,他只是看上去有些苍老),你想过别的赚钱路子吗?他说,缺一只胳膊,没有单位会要我。起初也很灰心,但我一想,自己有家小,有健康的脑袋,不能坐以待毙,只要人不懒惰,咬牙苦干,总能找到一条活路。我隐约感到,老姚身上闪烁着一种缺憾的美,因为他就是最美劳动者! 这个世界上,太多身体健全的的人,都不善于或不屑于利用自己的健康优势,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是选择得过且过、波澜不惊的生活。 生活其实是一首奋进的歌,只有不断奔跑、奋斗,你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胡尚明是我采写“脱贫攻坚”主题系列文章的主人公之一。他只有36岁,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因病切除了脾脏器官。 10年前,他是一位机灵勤奋的泥瓦匠,技术娴熟,为人厚道。他曾拉起一支20多人的建筑工程队,外出承包工程项目,为家人提前创造了小康生活。 2010年8月,胡尚明经医院检查罹患早期肝癌,不得已切除了脾脏。脾脏是人体“大血库”,兼具储存、过滤血液和造血功能,同时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没有脾脏的护佑,生存能力必然减弱不少。看上去宛如常人的胡尚明对此应该心知肚明。 没有了脾脏,胡尚明遵照医嘱,放弃了高强度但来钱快的手艺活,蹬着三轮脚踏车沿街卖起了水果。过了几年,饱尝风雨的胡尚明与人合伙开了一家水果店。眼下水果消费渐成时尚,加之店铺的档口好,水果生意红红火火。后来,合伙人另谋发展,他一家盘下了这家店。为了节约成本,他开着三轮摩托,一周要跑两趟南昌进货,非常辛苦。店里只有爱人一个,老板娘兼员工。他说,夫妻累并快乐着。 他的两个儿子长得生龙活虎,好学上进。胡尚明说,家人的健康快乐,是他最大的追求和梦想。 说实在的,我很敬佩胡尚明这位最酷追梦者,同时也为他的健康平安捏一把汗。这样的追梦者,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心生怜惜? 每个人都可以有梦想,然而有些人的梦想仅仅停留在梦中,且梦想家不在少数;而有的人却用心、手和脚去丈量梦想的距离,触摸梦想的温度,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无脾之人”胡尚明即是如此。 2020. 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