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岛的日子是台风后,游轮开通,蛰伏酒店的游人都迫不及待地登上小岛。游轮上,工作人员说,我们看到的这个美丽的小岛就是鼓浪屿。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岛上的万国建筑;二是它被称为钢琴岛,是音乐家的乐园。三,它是步行岛,全岛全靠步行。 在游轮上看去,她真是个小岛,小小的,建筑和花树互相映衬。中国的文字真是很有意思,岛屿,岛主屿次,岛大屿小。鼓浪屿,一个有声有形的名字。仅这个名字,看着就可入画。听来,就可入诗。 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里写到日本,说那么个弹丸之地,其政府却有着侵略和扩张的巨大野心。弹丸,多小,仅用手指就能捏住。那么鼓浪屿比日本小多少,比弹丸还小很多。你看,人类可以把国家,岛屿形容得这么小。但是,如果你踏上这小岛,在她高高低低,起起伏伏的小巷里行走,那也需要很好的体力。置身其中,你会发现,最渺小的是人。但渺小的人可以这么形容国家与岛屿,说明人的精神与思想却又非常浩大。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开阔的是人的心灵。站在游轮上,在海天之间,远看鼓浪屿,是对这话最直接最形象的理解。 登上鼓浪屿,一片台风后的景象:处处是刮断的湿淋淋的树枝,可以想象昨夜经历的风狂雨骤,那可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柔滋养。很多参观点都关闭,台风后打扫卫生。因此我们只能在外围瞧瞧,有一点点的遗憾。 原西班牙领事馆,现在成了畲族文化展示馆,倒是开放着。里面有个讲解员,温文尔雅的畲族男生,一脸的书卷气。他白T牛仔,罩个畲族刺绣小马甲,以表明自己身份。他讲解极细致认真耐心,也许是对传承自己民族独特文化的使命感与庄严感。他说:畲族是个崇凤敬女的民族,他们称女孩为凤凰。然后举了自己家的例子:他的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相敬如宾。然后他问我们:你们的信仰是什么?我一时无语,游人中一中年女性不假思索答:我信仰共产党。我陷入沉思,我信仰什么呢?如果我说:我信仰真善美,听起来太泛泛。 附近有个礼拜堂,小小的,两百多年的建筑时间了。正门旁的墙上刻着汉英双语《爱的箴言》: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不是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爱是永不止息。 遥想两百多年前,小岛上有群人,每周都到礼拜堂去做礼拜,岛风一定很淳朴虔诚,爱从这个礼拜堂源源不断地生发,传播。想想,每周都固定去做礼拜的人,和从来不礼拜的人,必定有很多不同吧。现代人生活在快速便捷的时代,喜欢说脚步走得太快,要停下来等等你的灵魂。我想做礼拜的人,脚步和灵魂应该是能取得同步的。王小波也写到信仰问题,他说留学时的老师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学问大,又天真。他调侃自己是个可恶的无神论者,马基雅利分子。在那个畲族男孩的问题前,我,有种王小波在他老师前的心虚的感觉。 海上游轮来来往往,岛上游人走走留留。让我想起老舍笔下的青岛:暑假的青岛,是有钱人的青岛,热闹,花哨。而平常的青岛,是青岛人和山大师生的青岛:朴素,庄严。我也要走了,虽然没有听到钢琴声,我依然领略到鼓浪屿的风情,接受到爱的福音。游轮渐渐远去,我的目光依然在那美丽的小岛上流连,那里花树扶苏,异国风情的建筑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
|
来自: 120035948@qq.... > 《高安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