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南方酒澜灯灺的高楼映入微漾的江水,北方尘土飞扬的永恒却刻不进咆哮的黄河,当东部的地平线冉冉托起初升的太阳,西部沟壑纵横的戈壁却无力哺育饥饿的牛羊…… 中国幅员辽阔,赤土千里,14亿人口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历史的洪流奔涌不停,各种贫困问题也应运而生。 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很难想象食不果腹、赤贫如洗的日子,也未曾体会过家徒四壁、捉襟见肘的生活。诚然,贫困这座巍峨的大山重重压在华夏大地上,阻碍着中华儿女奔向幸福的前方。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他们,容身于方寸之地,艰难地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着。于是,为了助他们圆梦,为了他们恳切的期望,人们从荆棘中开辟出一条道路,从黑暗中寻得光明所在,排除万难、筚路蓝缕,愚公移山般将这大山推倒,逐梦远方。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扶贫干部一路奔波、初心不改。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于是六载离家、扎根基屋的沈浩,在贫穷与孤独中扛起了责任和担当;于是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的张渠伟,在泥泞的大山中坚守自己的赤子情怀,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于是在殿堂和田垄之间选择了泥泞的秦玥飞,背负着自己的青春,离开耶鲁,在荆棘和贫脊中俯首躬耕拓荒守梦;于是陆续涌现的扶贫干部们,在这片沃土上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他们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了“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幸福美满,有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的五谷丰登,也有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论暖”的安定社会。中国社会欣欣向荣,中国人民幸福安康。如今这盛世,扶贫干部做出的贡献是无法取代、不可磨灭的。他们有着“不信春风换不回”的信念信仰,也有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有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作风,也有着“斗罢难险又出发”的不懈奋斗。他们可能只是满天星河中一颗颗不起眼的星,也可能只是广阔海域中一滴滴水珠。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就算再渺小的个体也可以迸发出无限的力量。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愿此中国,以绥四方。扶贫的征程已到收官之战,中国的画卷也将更加美丽。这一路的风雨兼程、栉风沐雨,这一路的无私奉献、艰难困苦,人们不会忘记,历史也更不会忘记! (指导教师:朱力群) |
|
来自: 120035948@qq.... > 《高安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