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斌|补鞋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补鞋
文/刘斌

我从部队转业后,仍坚持跑步锻炼身体。每次跑步都经过家附近一个补鞋摊。摊主身材瘦小、发须花白、戴一副眼镜,讲一口湘北话。

有一次我跑完步原路返回,去周边菜市买菜,看时间还早,便走到摊位前,脱下脚上那只掉线的鞋子请师傅修补。师傅见有活,连忙放下手中的早报,伸手接过鞋子仔细端详。这时我发现他不但视力不好,还戴着助听器,而且接鞋子的那只手患有残疾。

片刻师傅将鞋子往裹着皮革围裙的腿上一放,抬头望着我说:问题不大,能补。随手将一个折叠櫈轻轻推到我脚边,示意我坐下。我摁着櫈子,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边刷屏边等候。过了一会儿,又关上机屏,主动跟他拉家常:“师傅,您每天能挣多少钱?”他停下手里的活,抬头看了看我,不慌不忙地说:“每天的收入很不等,挣多少算多少。”说完把头低了回去,继续帮我补鞋。话虽简短,但信息量大。假如师傅以补鞋度日,“每天的收入很不等”说明他的生活状态有起伏,生活质量难说有保证;在疫情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出行和生产生活的情况下,“挣多少算多少”虽是无奈之举,但也说明他心态坦然。但愿师傅的境况比我想像的要好。

没过多久,师傅把补好的鞋子递给我验收。我穿上蹬了蹬地,感觉不错,问他多少费用。他说:“本想收八元钱,今年大家都不容易,给五元钱算了。”我说:“师傅,我比您强,该收多少就收多少。”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十元钱的钞票递给他找零。他说:“你这么早帮我开张,应该谢谢你。今天的时候还长,给五元钱行了。”我说:“这年头活少钱难挣,还是照收。”没等我把话说完,他一把将五枚硬币强塞到我手里,拽着我的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出口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靠手艺吃饭的,信誉和质量同等重要。”看他一副较真的样子,我只好收下。瞬间感觉揣在手里的五枚硬币热得发烫,身子陡然暖和起来,师傅的身影突然高大了许多。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他说:“家里还有鞋子需要修补,明天给您送来。”他笑哈哈地说:“好好好,看样子我今晚可以安心地睡个好觉啰。”

我转身朝菜市走去。边走边思:我真比师傅强么?他一把年纪身残志坚,漂泊异乡艰难谋生,坦然面对生活挑战,这不是人们常说的生活中的强者么?减收我三元钱的补鞋费,于我而言区区小事,于他而言实属不易。与其说他在坚守自己的原则,毋宁说我欠他一个人情。谁人不知挣钱的艰辛?哪个不晓钱财越多越好?他的言行举止,告诉我弱势群体并不柔弱,而且从不被动;生活在社会底层,同样能释放出高光与热能!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在谈疫色变之年依然闪耀!回到家后,我放好食材,趴在卧室和客房的地板上,一只手持手机往床底照,一只手拿着扫把捞鞋。把需要修补的鞋子打包,放在客厅的鞋柜旁,贴上“明天上午务必送补”纸条,提醒自己不要忘事、不要失言、不要失信、更不能让师傅失望。

第二天(星期天)我吃过早餐后,提着装有鞋子的袋子出门。孩子娘问:“老刘,你急匆匆地要去哪里?”我说:“送鞋子给师傅补。今天不送补我心里难安。”当我走到距补鞋摊不远处,师傅似乎看见了我,或许就一直在盼。见他原地踱步,不时用手扯衣领或拍身上的灰尘,脸朝着我望,好像迎接领导检查似的。我把一大袋鞋子递给他,见他身子微倾前迎,双手像捧着一袋宝贝似的,面带笑容地说:“好好好,你放心,一定帮你补好,保证让你满意。”我一边听他说话,一边默默点头。发现他忘戴眼镜的双眼噙着泪水。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