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祖华|清晨,碧落路上的几个剪影……

 120035948@qq.com 2022-01-15

清晨,碧落路上的几个剪影……

文/胡祖华

已是暮春时节,夏日的脚步已经临近。没完没了的滴滴答答的春雨,总算在二十三日清晨有了个喘息。这天要参加市里的气功协会的活动,早早的就步行前往体育馆。

拐过赤土板路,小心翼翼地走过一段拆迁的碎石瓦砾,便进入了在高安这座小城独具魅力的碧落路了!由于它傍临千百年来府衙的靠山——碧落山而得名。或许正是由于这“碧落”的名字,满天的碧绿降落于此,碧落路就成了高安最为浓郁的街路了。

碧落路仅有三车道多一点的宽度,两边的路肩是彩石铺就的人行道。小城的清晨是比较静谧的,赶早的姑娘的高跟鞋踏在彩石路上,“嗒,嗒,嗒”的敲击声在整个道上回响。

碧落路被路两边的郁郁葱葱的香樟树所合抱,营造出一个温馨的长廊。仰望上空,厚实的绿叶几乎遮蔽了天空,只是在晨风摇动时,金黄的阳光才穿过蝉翼般的嫩叶,阳光的金黄和阳光穿过绿叶透出的绿光交替变换,形成了梦幻般的光影。然后,它们倾泻在路面,装点成万花筒般的光斑。树枝上缀满了细碎的花穗,隐隐地散发出悠悠的清香。深深地吸上一口,沁入心脾。风动,绿叶动,光影动,香味动,地上的光斑随之而动,我的心海也随之而动。

早些年,碧落路并不长,仅有数百米。如果不是它有一定的弯度,站在碧落路的一端,一定可以看到它的尽头。路两边的建筑和景致都在经年改变着:高安师范、物资局、种子公司消失了,市政府搬迁了,老高安中学校址被吴有训实验学校取代了……路面虽然随着时间的变迁有所变化,但仍会将原有的神韵揉藏于变化的色彩之中。倒是两排香樟树栉风沐雨未曾改变。要说改变,也仅仅是香樟树的树杆逐渐粗壮,树枝逐渐伸向对岸拉起手来,形成了一个“时光隧道”。人们在隧道间穿行,只是面孔换了一茬又一茬。

我正悠然行进中,偶遇一对母子从我身旁匆匆而过。因为是一个小区的,她告诉我是送读初二的儿子上学。我这才发现,儿子身材虽不强壮,但也有近一米七的个头。他是大步流星的往前走,母亲则背着一个沉重的书包,在后面紧赶慢赶。一闪念,赶紧拿出手机拍了下来——这母亲背负的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继续前行,迎面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年夫妇向我走来。他们手拉着手,脸上印着细碎的晨光,露出安详幸福的笑容。我举起手机记录了这温馨的瞬间。他们发现了我在拍照,临近时,还不好意思的放下手来。好在又是熟悉的人,所以他们也没有嗔怪我的鲁莽。

路过碧落路和一条路的交叉口,一位老妇人佝偻着背,推着一辆轮椅紧张地穿过街道。轮椅上并没有坐人,只是作为她行路的支撑。她形单影只,躯干和轮椅在晨阳的映照下,在地上拖出长长的阴影。我又记录下这个略带伤感的背影。

(摄影:胡祖华)

后来,我将这四张照片以《晨拍》发在朋友圈里,没想到引起广泛地关注,点赞的竟然有七、八十个。还有许多人留下了评论。有的说,树木遮天蔽日,好美呀!有的说,那个牵手的是我同事的岳父母。有的说,那个牵手的是我的老师。还有的说,你在用镜头记录历史。还有的说,你在用镜头写诗。诗友李先生即兴留下了“枝繁叶茂境幽清,脚步匆忙取道行。执手一生相伴老,孤身扶椅赶归程。”的绝句

清晨的几个剪影和人们的议论,不由让我顿悟:这条“时光隧道”不正是把人生的轨迹给串起来了吗?年轻时陪伴孩子,年老时夫妻相依而伴,终老时孑然一身,最后消失在“时光隧道”的尽头!同时还让我浮想联翩:父母和我们这个小家的居住地和工作单位都紧临碧落路。工作需要和生活起居,老母亲曾携手已故老父亲在这条路上穿行了三十多年,我和妻子也在这条路上奔波了二十多年,儿子就读于当时的高安中学,也在这条路上往返了六年。儿子是个特别恋旧的人,以致对这条路怀着深深的情愫。尽管他已经在大都市打拼了,但仍然眷恋着这条“时光隧道”。每每回乡,必然少不了到这条道上徘徊。他是在深嗅家乡的味道,还是在寻找儿时的脚印?或许还有其他!内心怅然的是,不知道他的后人是否也还会到这碧落路上来走几遭?

碧落路不知能延续多久,两边的香樟树又能否生长数百年,成为后人们瞻仰的古樟?反正它们编织的这条“时光隧道”,人们始终会在里面穿行,世事沧桑,人世更迭,剪影变幻,连绵不断!……

二0二一年五月二日完稿于崇仁县老人民医院宿舍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