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烧脑战国:残魏六十年(3)

 123xyz123 2022-01-15

说明:

如果有朋友想就周代某些特定历史事件进行探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将来有机会我会单出文章和大家共同探讨。

·

第二节:风雨飘摇

魏安釐王前期,距离秦灭魏约50年。

······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逝世,公子莹与公子缓争立。

次年,韩、赵助公子缓攻公子莹,围公子莹于浊泽,后因韩、赵产生分歧而退兵。再其后,公子莹败赵军,自立为君,是为魏惠王。

...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逝世,魏襄王继位。

公元前318年,魏襄王元年,六国宣布合纵攻秦,魏、韩、赵三国出兵攻至函谷,后因进攻不利退至成皋。此时,魏、赵产生出联合攻韩的意向,因楚怀王的干涉才作罢。再其后,魏、赵、韩三国联军被秦将樗里疾败于修鱼。

...

公元前296年,魏襄王逝世,魏昭王继位。

公元前293年,魏昭王3年,魏将公孙喜携魏、韩、周联军抗秦于伊阙,兵败被俘。

...

公元前277年,魏昭王逝世,魏安釐王继位。

公元前273年,魏安釐王4年,魏相芒卯携魏、赵之师攻韩于华阳,为秦将白起所败,后不知所踪。

...

公元前243年,魏安釐王逝世,魏景愍王继位。

公元前242年,魏景愍王元年,秦将蒙骜攻魏,取20城,将魏国领土截为数断,大梁、邺邑、濮阳等重镇的联系岌岌可危。

...

公元前228年,魏景愍王逝世,魏王假继位。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大梁,灭魏。

...

以上内容可见,除魏文侯与魏武侯的权力交接以来,历代魏君在继位时均伴发有大动荡。

其中,魏襄王、魏昭王、魏安釐王继位初期为主动挑起战事,魏景愍王、魏王假继位初期为被动挨打。

上述两者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魏国向来擅长的外交战策略忽然消失,它忽然采取最直接的军事手段进行进攻或防御,完全失去了一贯的“滚刀肉”姿态。

至于为何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仅仅是巧合,也可能存在某种政治原因,还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总之,不可能有结论。

......

·

公元前276年,秦昭襄王31年,魏安釐王元年,楚顷襄王23年,齐襄王8年,赵惠文王23年,韩釐王20年。距离秦灭魏51年。

楚顷襄王于郢陈宣布再一次向秦国发动反攻。

一百万楚人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宣告着楚庄王的重返人间!

是役,楚军夺回巴郡以东十五邑的大片土地——秦国的巴蜀与南郡被截为两段,自此在长江流域再无作为。

楚顷襄王的励精更始正如一记惊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那一刻,曾经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那个楚国仿佛再度降临。

咸阳宫上,魏冉在群臣间高驰而过。

他看到前线传来的消息,哑然失笑:

楚庄王……呵,我还不知道这个小崽子到底个什么东西?屈、景、昭三氏横亘在南郡大小也有200多年了,秦廷在咸阳自然无法隔着千山万水把这帮畜生收拾地服服帖帖,可你楚廷在郢陈又能重新摆布他们?

是年,白起再度回到北方,向魏国再度发起了进攻,并攻下了两座城池。

同年,赵国也向魏国开战,赵将楼昌先对魏国的幾邑发起攻击,未能得手。年底,廉颇复攻幾,拔之。

魏冉大踏步走出殿外。

九天之上,狂风呼啸,宛若穰侯的盛气凌人。

魏失河东,自此列国不得绕过函谷;楚失南郡,自此列国不得加兵武关。纵然秦国在两地尚不能建立十分有效的统治,但此时列国业已失去了直接杀死秦国的进攻路线。

此时此刻,秦国仿佛真的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穰侯在呼风唤雨中宣告最终的风暴降临:

老狐狸已经死了...是时候捏死他的孽子了!

·

公元前275年,秦昭襄王32年,魏安釐王2年,楚顷襄王24年,齐襄王9年,赵惠文王24年,韩釐王21年。距离秦灭魏50年。

秦、赵联合攻魏。

赵将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取之。

秦相魏冉亲率大军攻入魏境,直取大梁。

是年,韩廷似乎意识到魏国确有被破国之风险,而韩国显然无法在秦国的东西加攻下存活,因而派遣暴鸢率兵救魏。

秦、韩两军激战于大梁一带,韩师败绩,暴鸢退至开封。

战后,魏廷向秦国割让3个县求和,但秦军并未有完全停战的意思。

·

公元前274年,秦昭襄王33年,魏安釐王3年,楚顷襄王25年,齐襄王10年,赵惠文王25年,韩釐王22年。距离秦灭魏49年。

魏廷转向联合齐国。

秦廷以此为由继续攻魏,客卿胡伤攻下了卷、蔡阳、长社。

同年,赵国攻齐,取昌城及齐五都中的高唐。

文章图片1

图为鄢郢之战至公元前274年列国战事。

如果所示,红箭头是秦军先后攻楚、攻魏的大致情况,其中攻魏所占领的城镇多在韩、魏交界地区,旨在切断韩、魏之间的联系;黄箭头为赵国攻魏、攻齐的的大致情况,旨在扫除邯郸以南的魏国城镇,并占据齐长城以西的领土;灰箭头为楚廷逃亡路线,绿箭头为之后楚军反攻的大致情况,即收服泗上列国及绿圈所示的巴东十五邑;紫箭头是齐相田单的一次军事行动,敌人不详。

彼时的咸阳宫上,魏冉握着竹简在另一只手里打着拍子:

韩国新败,齐国失地,楚国又失血过多......东边那只小狐狸,还能依靠谁呢?

节拍回荡在寂寥的殿内,掩住了群臣的窃窃私语。

·

公元前273年,秦昭襄王34年,魏安釐王4年,楚顷襄王26年,齐襄王11年,赵惠文王26年,韩釐王23年。距离秦灭魏48年。

赵国在漳水一线已经拓展出足够的空间。

魏廷为齐、赵调停,而后和赵国组成了联盟。

芒卯站在魏安釐王面前:

时机已到,收复晋地在此一举!

魏宫外,狂风凛冽。

弥留之际的韩釐王在新郑城内仰天长叹:

魏王太年轻了……真的太年轻了……魏国尚强,赵国几霸,楚国中兴……韩国只能依附于强秦才有存在的价值,否则……转瞬就会被三国瓜分……

韩国迟迟不愿响应合纵。

齐国按兵不动。魏、赵以芒卯为主帅,誓要先破韩国,再克暴秦!

大军如野火燎原一般推向华阳。

华阳之战爆发。

韩釐王不断向秦国派出了一个又一个使者,而援军始终杳无音信。

一旦华阳失守,往前一步就是新郑。

韩国的最后一个使者田苓站在穰侯的府邸外。他知道,这一次败则韩亡,成则魏亡。

魏冉心不在焉地打量着田苓,说:韩国很危急吗?

田苓说:不怎么危急。

魏冉说:你们的使者像糖葫芦串一样一个挨一个来求救,你却告诉我不危急——你就是这么给你家韩王尽忠的?

田苓说:确实不危急。真到危急的时候,韩国就向他们投降了。

田苓诚恳地望着穰侯。

魏冉仰天大笑:

韩王这个老鸡贼终于老实了。时机已到,绝纵腰之亲在此一举!

武安君白起再次出战。

8日后,秦军骤然出现在华阳的战场,纵军猝不及防,全线崩溃。

是役,秦军斩首13万,赵军渡河逃窜溺死2万,魏将芒卯仓皇而走,后不知所踪。

魏冉亲自挂帅直取大梁,天下的棋局,就此完结!

文章图片2

图为华阳之战后秦魏战事。

如图所示,红箭头为秦军攻魏的大致情况,红圈所示为之后魏国割让晋南阳的大致位置。

秦人的篝火,再一次布满了大梁郊外的地平线...

...但城内已无孟尝君。

在魏宫,须贾不发一言。

世人只道须贾、魏齐不及田文、芒卯之十一,但总忘记,真正的国士绝不临阵脱逃。

须贾走出大梁,只身前往秦营。

夜空中,繁星点点,如帷幔中士人一双又一双窥视的眼睛。

从魏昭王的孤臣走出大梁城的一刻,其实胜负已分。

那是一段冗长乏味的游说。须贾把最致命的武器隐藏在满篇废话之中——他知道,以穰侯之智能读出来,而其他人不需要读出来。

须贾先说:

魏国的君臣说不要割地,就算割也要少割,就像当年的赵国如何如何,当年的齐国如何如何,当年的中山国如何如何,如果魏国先割地以后赵楚会如何如何,接下来秦国会如何如何,魏国又会如何如何。

他告诉魏冉:

现在魏王集结了30万大军死守大梁,赵、楚的援军保不齐哪天杀过来,大梁你未必能攻破,这一次你并没有十足获胜的把握。

接下来,须贾放出了他最致命的武器:

如果你失败了,你在陶邑的封地就会被魏国吞噬。如果你现在接受魏国的求和,魏国就会在陶邑周边割地来扩张你的封地。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一股阴风飘过,仿佛魏昭王在另一个世界向他的老对手致意。

这一刻,魏昭王隐藏多年的那张不可战胜的王牌终于拍在了魏冉的面前:

想从容围攻大梁,你必须依靠陶邑东西夹击;

想让陶邑这座孤岛不被魏国策反,你必须把这块土地封给自己才稳当;

你作为外戚擅权之臣,又把天底下最富庶的这座城市讨来当自己的封地,在秦廷中必有无数政敌;

现如今,你在秦廷的政敌不可能没有动作,对你而言,当务之急应该是回去收拾那些畜生,还是在这里啃大梁的万丈高城?

魏冉输了。

原来,天下之势不只在宫廷之上、列国之间,有时……就在你自己。

穰侯多智,却没能看穿自己。

秦军退兵。魏廷割让南阳——这是一处原来魏国西部残余的领土,靠近秦国,和陶邑没有一丁点关系。

魏冉狠狠地把地图摔到地上:

这帮得了便宜卖乖的王八蛋还居然管这个叫“抱薪救火”!

秦宫内外,群臣在窃窃私语。

魏冉向赵国送出人质,宣布要援助4万甲士助赵伐齐。齐襄王谴苏代游说魏冉,使魏冉取消攻齐计划。

其后,魏冉再度宣布联合韩、魏攻楚。楚臣黄歇游说秦昭襄王,由此秦楚再度联合。

这一刻,魏冉仿佛依旧还能在天底下呼风唤雨。

·

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35年,魏安釐王5年,楚顷襄王27年,齐襄王12年,赵惠文王27年,韩桓惠王元年。距离秦灭魏47年。

一场诡异的合纵在中原大地间酝酿。

发起者是韩、魏,目标是联合攻燕,秦、楚两国大力支持,尤其楚国明确表示要出动3万人的军队参与这次远征……

……而与燕国接壤的赵国、齐国,反倒在极力撇清自己和这次攻燕的关系。

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合纵就此结束。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这次合纵的战斗记录,无论斩首还是掠地,仿佛从始至终都是一场来自于韩、魏、楚、秦的恶作剧。

战国后期的天空下,合纵早已被列国玩成了明确站队和暗中阻挠的暧昧游戏。

是年,黄歇随未来的楚考烈王前往秦国为人质,秦楚再度联合。

同年,秦宣太后诱杀义渠王,秦军随后灭亡义渠国。

需要说明,是年秦王54岁,宣太后的年龄约在70岁以上,考虑到宣太后与义渠王育有子嗣,两人至少在20年以前就已同居。秦廷为何非要挑选在此时杀死义渠王,原因未知。

当然,这一年没有一件事是特别不得了的事情,像关中平原一只小蝴蝶的翅膀扇动三次一样微不足道。

·

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36年,魏安釐王6年,楚顷襄王28年,齐襄王13年,赵惠文王28年,韩桓惠王2年。距离秦灭魏46年。

魏廷在秦、赵、楚联盟的压力下选择拉拢齐国。魏使须贾携一干人等前往临淄,意在建立齐魏联盟。

秦相魏冉下令秦军伐齐,并宣称目的就是要扩张自己在陶邑的封地,其目的大致在破坏可能出现的齐魏联盟,也在高调表明自己毫不在意晋人在秦廷的挑拨。

同年,赵卿蔺相如伐齐,至平邑。

文章图片3

图为是年秦、赵对齐国的大致攻势。

如图所示,下方自陶邑的两个红箭头为秦军攻齐的大致情况;上方自邯郸的红箭头大致为蔺相如攻【至】平邑的大致情况。需要说明,平邑的具体位置说法有二,一者位于邯郸周边,二者位于鲁国地区。图中所示为第二种说法,从这一点上看秦、赵之间的军事行动有联动——当然,前者的可能性也很高,杨宽先生在《缉证》中采用的正是前一种说法。

是年,须贾在临淄耐心等待着齐襄王的会见。

然而,齐襄王对接见魏国正使没有丝毫的兴趣,反倒对须贾门下一名门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人叫范雎。

据史料记载,范雎一直希望求仕于魏王,但因家贫无人引荐,只得暂居须贾门下。

在须贾使齐期间,齐襄王因听闻范雎有辩才,特赠予牛肉、酒水和十斤青铜(或黄金)货币,被范雎推辞。

这是一次颇为特殊的外交事件:

一个常年在魏国混不出什么特别大名声的门客,在齐国短短时日居然名声大到能通达齐王……

……而齐王把魏国正使冷落数月之久,反倒堂而皇之地给一个小小的门客送礼。

没有人知道其中的起承转合。

然而,天下的走势却在此时此刻来了一个猛然的急转弯,向着百川入海的方向奔涌而去。

须贾站在临淄的社馆内,他命令范雎接受齐王赠与的酒肉,辞去十斤货币,然后打道回府。

于是,有意思的就来了。

须贾在回到大梁以后立即向魏相魏齐汇报...

...是的,是魏相,和魏王没有任何关系...

魏齐则私自逮捕范雎,然后动用私刑将其殴打至昏厥,再投入厕池,任由宾客入厕时以小便浇溺。

……相比于在万众瞩目下五马分尸、千刀万剐或者下油锅,这种方法的传播速度应该更快百倍吧。

在这一期间,范雎收买了魏齐府中的门卫,称如果能救自己将来一定会有重谢。

偏巧,门卫就相信了这个贫寒之士的空头支票,趁着魏齐醉酒的时候称范雎已死,骗得了魏齐允许将范雎的“尸体”抬出相府。

也偏巧,有一个叫郑安平的士人就听说了范雎的事,他也非常看好这个之前一直没混出名堂来的贫寒之士,于是秘密把范雎隐匿了起来,范雎从此改名为张禄。

再偏巧,秦使王稽身在大梁,他由郑安平引荐认识了张禄,于是秘密载着他回到了秦国。

以上内容看上去很巧,但也合乎情理——毕竟,范雎在齐国因为某种原因展示了自己的辩才,由此一度引得齐王侧目,回国后有人看好他并不奇怪。

...就像苏秦事齐,郭开事赵,从来都是那样的合情合理。

·

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37年,魏安釐王7年,楚顷襄王29年,齐襄王14年,赵惠文王29年,韩桓惠王3年。距离秦灭魏45年。

秦军越过韩魏伐齐,取两邑,以广穰侯封邑。

同年,身在秦国的范雎终于取得了与秦王密谈的机会。

在秦宫,一次对历史走向尤为深远的游说正式上演。

范雎说:

魏冉越过韩魏攻齐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如果出动的兵力少不足以痛击齐国,如果出动的兵力多则对国力消耗过大,而且获益最多的还是魏国。

对此,秦国的策略应该是远交近攻,拉拢赵、楚、齐,重点攻击韩、魏。

具体的落实方法是——

第一步,先拉拢韩、魏,把握住天下的中心;

第二步,秦、韩、魏联合后,赵、楚之间的弱势一方就会倒向秦国;

第三步,而后强势的一方也会迫于压力倒向秦国;

第四步,下面齐国也会迫于五国联盟的压力倒向秦国;

第五步,最后秦国破除与韩、魏的盟约,这时候攻韩、魏,你就不用担心赵、楚、齐的救援了。

秦昭襄王说:你的第一步就不好落实,韩魏是反复之国,寡人想联合它们一直找不到机会,你要怎么完成你说的第一步?

范雎说:先派使者拉拢它们,如果不行就割地贿赂它们,再不行就发兵攻打它们,打到和秦国联合为止。

秦昭襄王无声地嘲笑着面前这个可怜人:

这个从茅坑里捞出来的家伙是不是脑子里进尿了?寡人怕打他们的时候列国救援,所以先拉拢他们,但为了拉拢他们还得先打他们——贼尼玛,瓜皮,这不是个死循环吗?!

范雎站在秦王面前:

不只是个死循环,而且韩、魏是反复之国,齐、赵、楚也不会老老实实听你摆布——这个道理你舅舅自然清楚,但是——你舅舅的政敌在乎吗?

刹那间,秦昭襄王明白了所谓的“远交近攻”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的敌人从来不是魏国、韩国、赵国、楚国、齐国,而是你的母亲、你的舅舅和那两个比你还阔的亲弟弟...

就趁着你舅舅攻齐的时候出手吧,告诉你舅舅的政敌们,你允许他们去攻打那片富得流油的中原之地...

到那时,用新获的领土封赏宗室和大臣,用掠夺的战利品奖赏官吏和士卒...

等到那个时候,你觉得朝堂之上到底是支持你的人多,还是支持你舅舅的人多?

秦昭襄王会心一笑。

那一天,秦王向韩国派出了使者。

·

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38年,魏安釐王8年,楚顷襄王30年,齐襄王15年,赵惠文王30年,韩桓惠王4年。距离秦灭魏44年。

是年,秦国跨过韩国攻赵,与赵军战于阙与,为赵奢击破。

仍在这一年,秦军又从某处攻击魏国的幾,赵将廉颇率兵救魏,再破秦军。

自魏冉执政以来,这是秦军罕见的接连失利,是否与政敌掣肘有关不得而知。

不过,这一年魏廷曾派公子咎率精锐部队入驻安邑以威胁秦国。鉴于此时秦军占领南阳地区已有时日,公子咎究竟从哪条路径进入安邑,又为什么能进驻安邑,着实让人浮想联翩。当是时,魏冉的政敌究竟是谁,他们来自哪里,河东望族又究竟是什么态度,更不得而知。

文章图片4

图为阙与之战当年列国攻势。

如图所示,红箭头为秦军攻阙与的大致情况;黑箭头为秦军攻幾的大致情况,需要说明此时秦军自西方出击还是陶邑出击不明;紫尖头为魏将公子咎率精锐部队入驻安邑的大致情况。

秦宫外,斜阳似血,把穰侯魏冉的影子拉得像塔一般细长。

魏冉阴郁地盯着他的外甥,不发一语。

·

公元前268年,秦昭襄王39年,魏安釐王9年,楚顷襄王31年,齐襄王16年,赵惠文王31年,韩桓惠王5年。距离秦灭魏43年。

秦国再一次跨过韩国攻击魏国怀邑。

赵、楚救魏,兵临怀邑却作壁上观。直到秦军从容地攻下了怀邑,列国各自退兵。

·

公元前267年,秦昭襄王40年,魏安釐王10年,楚顷襄王32年,齐襄王17年,赵惠文王32年,韩桓惠王6年。距离秦灭魏42年。

身在魏国为质的秦悼太子逝世。

一切,向着有趣的方向发展。

·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41年,魏安釐王11年,楚顷襄王33年,齐襄王18年,赵惠文王33年,韩桓惠王7年。距离秦灭魏41年。

秦军再度攻魏,取邢丘。这一次,列国连象征性的救援都没有。

是年,魏廷在秦国大兵压境下屈服,宣布事秦。

是年,范雎向秦王献计,说:

现在韩国已经被孤立,只要兵分三路攻韩,就能把韩国一分为三——届时,整个韩国就会匍匐在大王脚下,而你也将成为天底下毋庸置疑的霸主。

秦昭襄王雄心勃勃地将目光转向东方,仿佛此时已经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但范雎却把宫内的所有内侍支走,独自一人站在秦王面前。

他说:

你想想列国的那些擅权之臣都是什么德行,再想想你娘什么德行,你的两个舅舅什么德行,你的两个弟弟什么德行,最后想想以后秦国的江山还是不是你的?

灭义渠的大功已经记在你娘亲的头上了,灭韩的功劳你是准备记在你舅舅头上么?

秦昭襄王的目光冷了下来:

确实到了该算账的时候了。

这是魏冉最后一次被罢相,以后再未被启用。那一天,穰侯离开了咸阳,带着他的家产前往自己的封地——陶邑。

据说,那是整整1000辆马车的队伍,挤满了漫长的大路,一直延绵到天的另一端。

没有人知道这位失势的重臣是如果载着巨额财富通过韩境和魏境的,也没有人知道最终有多少抵达了陶邑。

秦昭襄王对此颇为满意:

起码说明……这个贪财的老东西不会像孟尝君一样罢了相就满世界捣蛋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