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的人都曾在有伴侣的情况下,对其他人心动。研究建议这样处理

 潜岳修省 2022-01-15

可能有人会第一时间表达对这个问题的反感:怎么可能?我又不是渣男/渣女,怎么做得出这种事?

其实,会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后台已经不止一次收到类似的求助了,情况也都很相似:认识了新朋友/同学/同事,并从对方身上久违地体验到了小鹿乱撞的感受。

有不少求助者们已经和现任相处了相当长的时间,也并不希望离开现在的关系,对别人产生的心动却让ta们很是自责。

在众多的留言中有这样的一条戳中了我:

我其实很害怕……害怕自己搞砸现在的关系。明明我很在乎现在这段感情,我好不容易才拥有了一段稳定的关系,为什么还会对别人心动呢?是因为我潜意识里在逃避一段稳定的关系吗?

平常我们可能倾向于认为,“对伴侣以外的人心动”是不负责任的人自己选择的结果,但或许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得更为复杂。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文章图片1

明明有伴侣了还对别人心动,听起来是不是非常有“渣男”“渣女”的味道?

从研究上来看,这类“渣男”“渣女”,似乎还不算少——

一份调查发现,有28.1%的参与者都表示自己曾对伴侣之外的人心动过 (Belu & O'Sullivan, 2019)。并且,绝大部分 (97.2%)有过这类经历的人都产生过性幻想。(作者注: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同样的研究在国内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所不同。)

研究也指出,被伴侣之外的人吸引与是否出轨并不相关 (Belu & O'Sullivan, 2019)。当然,看到这个结论,可能已经有人拳头硬了:

文章图片2

被吸引不就是出轨吗?!怎么可能不相关?那28.1%的人,再怎么找借口也是出轨了啊!每10个人当中就有2、3个人出轨,这出轨概率是不是有点儿离谱啊?

其实,这里所说的“心动”,只是感受到来自伴侣之外的人对于自己的浪漫/性吸引,即大家平常说的“crush”,尚未到喜欢或者深爱的程度。我们在旧文中也提到,它虽然强烈,但更像是一场热烈的幻想,尚未发展出实质的关系

同时,对伴侣以外的人心动和移情别恋确实也不一样,因为——

文章图片3

Belu和O’Sullivan (2019)认为“心动”受到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包括机会、频繁地接触等不可控的外界因素,和我们难以预知的一些内在因素,比如当时的心情。可能恰好最近一起合作项目的人声音很好听、能力也很强,也可能是那天失落难过的时候,恰好得到某人的安慰。

之所以说这件事很随机,还因为影响它的因素确实有那么一点儿奇怪——

比如,从神经科学的研究来看,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注意到好看的外表,尤其是当大脑专注于学习、工作、思考等认知活动时,很可能不知不觉地就被好看的人吸引住了 (Rellecke et al., 2011)。

再比如,对于女性而言,是否对伴侣以外的人心动,可能还受到我们生理期的影响。Anderson等人(2010)的研究指出,有伴侣的异性恋女性在排卵期(ovulation)会对有吸引力的男性更加关注。不过,她们一般“看过就忘”,这种关注最终并不会转化为对这些男性更深的记忆。

也就是说,对于很多有伴侣的女性而言,这个时期,她们可能确实容易心动,但下头也和上头一样迅速。

文章图片4

但是!虽说心动存在随机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它的发展,也不等于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无害的。毕竟,心动只是第一步,它的下一步是被我们忽略并且自动下头,还是演变成危害关系的源头,甚至发展成出轨,也得考虑这些因素——

文章图片5

a) 如果你发现自己就是容易对他人心动的类型

有些人仿佛天生就很“博爱”,不管在关系中还是关系外,遇到优秀的有趣的人总是不受自己控制地心动——如果你发现自己是这种类型的人,那很可能意味着你内心深处对于亲密关系是逃避的。

Dewall等人(2011)研究发现,回避型依恋的人会更关注浪漫关系以外的潜在对象。这可能是因为,对于依恋关系的不信任使得ta们倾向于和伴侣保持距离,减少在关系中的投入,而对他人心动,则很有可能是ta们随时离开当前关系的“门票”。

b) 如果你在现有关系中频繁地对他人心动

为了防止心动过于频繁地发生,我们的内心其实是有关系保护机制存在的——处于稳定的亲密关系中时,人们会一定程度地屏蔽伴侣以外的人的吸引力 (Lydon et al., 2003)。

在这个机制生效的状态下偶尔心动,可以被视为保护机制偶然失效的一两次“事故”。但是,心动如果频繁发生,则很可能意味着我们下意识地在搜索关系之外的潜在对象作为“备选方案”,并威胁到双方的关系稳定性 (Belu & O'Sullivan, 2019)。

这时候,对他人心动其实是你当前关系的警告信号,它在提醒你仔细思考你当前的关系是否出现了问题。

c) 如果你在试图掩饰心动的同时,有意无意地享受着和对方的调情

对于伴侣外的人心动,很多时候是隐蔽的。不仅是对于周围的人保密,我们甚至可能不会坦荡地向自己承认——“我没有心动,只是很欣赏ta”“我没有心动,对ta就是像朋友般的喜爱”。

这时候,我们和对方的调情也往往是隐蔽的——找机会共处、开对方的玩笑、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互动等等 (O'Sullivan et al., 2021)。一边隐藏,一边享受着带有愧疚感的快乐,可能反而会让我们在自己的心动幻想中越陷越深。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研究中发现,是否出轨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如何处理这样的情绪——是放任自己顺应情绪接近对方,还是有意将自己的注意力回到自己的伴侣身上。在那些选择了后者的人当中,不仅没有因为对他人心动而移情别恋,反而更渴望自己的伴侣了 (Mullinax et al., 2016)。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但仍然希望维持现有的关系,这里有一些建议供你参考:

a) 承认这种情绪的发生

承认心动情绪的存在,我们才有办法决定如何应对。

隐瞒、否定,或者试图逃避这样的情绪,反而可能陷入“自欺欺人”的怪圈,即一边纵容自己受这种情绪左右,一边却否认它对于自己的影响——这种状态下,再不起眼的心动也可能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发酵成对关系的巨大威胁。

b) 愧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不要过度沉浸其中

大多数情况下,对于伴侣以外的人产生心动情绪时,我们也会对伴侣感到内疚 (O'Sullivan et al., 2021)。

虽然前文提到心动存在一些随机性,但这并不等于我们要完全摆脱内疚感。实际上,适度的内疚感是一种准备好承担责任的情绪。只有当我们打算对一件事情负责,并且认为这件事是我们有能力改变的时候,我们才会内疚;而没有内疚感的人很可能会说——“这不是我能控制的,不是我的错”。

感到内疚对于关系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它说明我们内心仍然重视与伴侣的承诺,因而也更愿意去付出努力来维系关系。因此,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内心有所愧疚,不妨让它化作你改进双方关系的动力。

c) 有意识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伴侣身上

在一段长期关系中,我们往往会走向较为平稳的惯性期。在惯性期中,我们对于彼此已经足够地熟悉,也有了较为固定的相处模式,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度关注彼此。

惯性期中的关系会让我们感觉到舒适和自在,但同时也更容易“分心”,因为我们的大脑常常自动被更新奇的人和事吸引,而忽略了身边的伴侣。

想避免对他人偶尔的心动威胁到关系,不妨试着有意识地摆脱惯性,比如约定好时间段,在此期间专注陪伴彼此,放下手机和琐碎小事。

文章图片8

d) 如果你和伴侣的关系足够稳定,可以用开玩笑的口吻聊起这件事

当研究人员询问女性受访们都是如何处理自己的心动时,最常被提及的做法是“和自己的伴侣聊聊这件事” (Mullinax et al., 2016)。

其中一个受访者的描述让我印象很深刻。她说,自己公开和伴侣分享让彼此感到心动的对象,是因为双方心里都确信:不管如何心动,ta们都坚定地选择了彼此长久相伴。

这种长久关系中培养出的稳固信任,让ta们拥有了“怎样的心动都不足以威胁现有关系”的强大的信心。

注:如果看到这条建议你感觉自己也可以试试看/平常正是这么做的,那么恭喜你,你大概率拥有一段让人羡慕的稳定的亲密关系。

但如果你感到这个做法让你不安,或是担心伴侣因此受伤,则千万要谨慎,仅采用前三条建议就好。毕竟,伴侣有权力因为你的坦白而吃醋/生气/缺乏安全感,而你也有义务照顾对方的情绪。

作者说:

想象自己的伴侣可能在某些时刻对别人心动是一件很难让人接受的事情——同样道理,当我们向往稳定长久的爱情时,自己却“开了小差”,也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责和内疚,质疑自己对待这段关系的认真程度。

理想的感情里双方能够从一而终地永远只为彼此心动,而现实中能够做到的可能只有一部分人。我认为ta们非常幸运。

但是,即便对于没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而言,我也相信,比起努力做到“从不对别人心动”,更好的一种状态是“即便偶尔对他人动心,我也确信这不足以动摇我维持现有关系的决心”。

长久的爱情需要心中的涌动,但更需要我们冷静而坚定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