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不要在群里发送身份证号码?

 张志红3201 2022-01-15
在此,我们分析一下身份信息泄露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先看两个案例:
一个是我代理的行政诉讼案件:王某在北京打工时,所在公司需要办理工作证。王某提供自己身份证后,被告知其有犯罪记录,然后劝退。
回到家后,经向公安机关查询,发现其在约20年前有过盗窃犯罪前科,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
该犯罪记录,直接影响了王某的工作,王某儿子报考学校和参加工作的政审情况。
因王某知道自己从未有过违法犯罪行为,踏上漫漫维权路。
在维权中,公安机关进一步查询发现,一个和王某同名同姓的人,
将其出生年月日报成王某的出生年月日,从而导致王某被错误登记为有犯罪记录。
后王某通过行政诉讼,公安机关才将其之前的犯罪记录去掉。
另一个案例是2022年1月5日我在上游新闻中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为
《安徽男子身份被冒用背了四次盗窃记录,证明无罪后申请国家赔偿被拒》。
案情大致为:安徽人程义元在买早餐时发现自己银行卡被冻结。后询问银行得知自己因为未支付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款被冻结。
后经过多方查询,得知是本村程罗根冒用了自己的身份证,程罗根四次因盗窃、涉黑获刑均使用的是程义元的个人信息。
程罗根和程义元是同村村民,程罗根盗用程义元身份信息长达20年。
程义元回忆称,自己在外打工,回到村里,村里人都说他不是好人。
后经办法院给程义元出具的无罪记录。
程义元申请国家赔偿,目前无果。
上述两个案例,均是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后,被他人恶意利用,导致自己背负了刑事犯罪记录的严重法律后果。
当然,因个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刑事犯罪,是比较极端的情形。
但一旦被冒用,维权道路漫长,会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居民身份信息受国家法律保护。
在201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对居民身份证的申领发放及规范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份信息不够重视,不注意保护自己身份信息。
很多朋友问,我的身份证发给他人了,会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一般把自己身份证发给别人,不会出现在银行贷款、或者通过网络平台贷款的情形,
因为现在贷款都需要本人活体认证,这个顾虑可以不用再担心。
但是,个人身份信息泄露被人恶意利用,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比如,被人冒用身份信息在网络平台认证一些社交账号,
或者游戏账号。这些都是需要实名认证的,只需要输入身份证号和电话号码就行了。
要求稍微严格一点的平台,才会要求上传照片。
如果他人冒用你的身份信息注册账号后,在这些社交账号传播了虚假消息或者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网络平台通过实名认证找到本人,你如何能解释清楚不是自己操作的账号?
更有甚者是用你的身份信息注册用户后,实施诈骗行为,然后被公安机关查处。
这样岂不是徒增很多麻烦?
因此劝朋友们,在需要发送个人信息的时候,选择私聊发送,尽量做到对自己个人信息的保护。
如果有法律咨询可以在本文下面留言,我会进行回复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