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书长城

 烛香 2022-01-15

                 

  如果说中国人前赴后继三千年,筑起世界第七大奇迹——万里长城。那么你还知道吗?中国人还前赴后继三千年,建起另一个伟大文化奇迹——史书长城。中华文明五千年,有文字记载就有三千年。甲骨文中也有史迹记载,但零星不成系统。《尚书》虽称中国最早的史书,可多是上三代的行政文书。真正属于史书记载应是公元前841年,西周史官这一段纪年,并以此作为中国历史纪年的的开端。从这年开始,中国的史官就把记史著书作为己任,一代接一代,前赴后继,历尽艰辛建成了浩繁如海的《二十五史》。这些史家的接棒人,有的是国家史官,有的是私家学者,还有是后代子孙,更奇特有的是推翻自己政权之敌人。

  被儒家奉为经典的史书是〈左氏春秋传〉,这是西周后期的鲁国国别史。记载了春秋时代近二百五十年的风云变化。著史人左丘明是鲁国史官,因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写下了中国历史第一部史籍,从而他被誉为“文宗史圣”,成为中国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氏春秋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巨著诞生了,就是《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创作其间因李陵事件惨遭宫刑,但他忍辱负重,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此书。史记开创著史精神和体例之先,得到后来史家高度评价。从而成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之后,史家有了模版,自觉地续庚下去,但史书有幸,史家却命运多舛。之后《汉书》成书了,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由东汉时期史学家儒客大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班固因随后戚权臣窦宪出击匈奴,并任中护军。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失势自杀,他受牵连免官、被捕,死于狱中。身世境况比司马迁还要惨痛。

  东汉亡国后为它立传应该是晋朝史官,可两晋朝政败乱,无暇顾及。这个使命直落到刘宋王朝文人范晔身上。《后汉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该书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是一部文史皆佳的史学著作。可作者范晔出生官宦之家,性格狂傲,不满于朝廷,遂加入了彭城王谋反阵营。元嘉二十二年,事败范晔被处死。

   前四史中《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有些特殊,他是蜀国官员,受宦官黄皓排挤,士途坎坷。蜀亡后随迁至晋,在晋历任任著作郎、治书待御史等职。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全国统一,陈寿开始编著三国史记。在依据原有的《魏史》、〈吴史〉基础上写成了三国志。全书取材简审,文笔斐然,是后代推崇的一部良史。陈寿也是前四史中生平待遇较好的一位史官。

  晋囯虽统一了三国,但统一的局面没多久,国家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这之后一直延续三百年,大分裂大动乱,江山破碎,生灵塗炭,著史之事困难可见。但仍有史家写下了动乱中的国史。有的甚至父子几代合力完成著书大业。姚察,南朝历史学家,先后在梁、陈、隋三朝为官,参与修史工作。在陈朝时,开始撰写梁、陈二史未成。至隋大业二年死前,又遗嘱儿子姚思廉继续完成这两部史书。姚思廉历时七年完成著书。该二史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北朝也有这样的史家。李百药是唐朝史学家。其父李德林曾参加撰写北齐国著史工作。李百药奉诏撰写北齐史,他在其父旧稿基础上,几经删改于贞观十年修成《北齐史》。真是克尽时艰,难能可贵

      从西晋到到南北朝直到唐朝,这中间三百年的历史空缺,补上这个大帐的历史使命就落到了唐朝君臣的肩上。为完成这么大的任务,唐太宗贞观三年,唐王朝正式设立史馆于禁中,并选拔当代史学名家多人任著作郎,并由宰相房玄龄负总责。从此,史馆作为官方的主要修史机构,经历宋、辽、金、元、明、清等朝,有近千年的历史。唐太宗时期,先后撰成了《梁》)、《陈》、《齐》、《周》、《隋》五代史纪传和《晋书》;唐高宗时期,先后撰成了《五代史志》和《南史》、《北史》。在今存《二十四史》中,有 8部成于唐初。唐太宗本人对于历史的借鉴作用及史书的修撰更是异常重视。他曾多次对大臣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又贞观十年(636年),房玄龄、魏征等上所修周、北齐、梁、陈、隋五部史书,唐太宗就十分高兴地说:“朕睹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之戒。秦始皇奢淫无度,志存隐恶,焚书坑儒,用缄谈者之口。隋炀帝虽好文儒,尤疾学者,前世史籍竟无所成,数代之事殆将泯绝。朕意则不然,将欲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公辈以数年之间,勒成五代之史,深副朕怀,极可嘉尚。”在上述晋书中还有李世民亲手的制批,得以再见唐代修史的辉煌。

  《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其次,《隋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如隋文帝之“刻薄”专断,“不悦诗书”,“暗于大道”,隋炀帝矫情饰貌,“锄诛骨肉,屠剿忠良”等情况,都照实写来,了无隐讳。再次,《隋书》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其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

   大唐王朝,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在经历了289年的辉煌,最后轰然倒塌了。之后进入了军人执政,朝代更替的动乱年代。

   直到公元940年,《旧唐书》从后晋天福五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后晋开运二年历时五年完成。因为书成时刘昫正在执政,(一般宰相都要作国家修史的主编),因此刘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三任监修之外,参预纂修工作的,先后总计9人。其中,张昭远始终具体负责其事,用力最多。唐末五代历经战乱,公私损失都很严重,史籍遭劫自也难免。因此修成的《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旧唐书》的作者去唐不远,有条件接触到大量的唐代史料,所以能在短短的四年多时间里修成这样一部二百卷的大书。

  《旧唐书》仅流传了一百年左右,就遭到了厄运。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北宋朝廷认为《旧唐书》芜杂不精,另命宋祁和欧阳修编撰唐书。这部唐书在1060年(宋仁宗嘉祐五年)写成,开始“布书于天下”,从此,署名刘昫所编的唐书遂不再流传。

  后人为区别这两种唐书,把后晋刘昫所著称为《旧唐书》,而将宋祁等后修的唐书命名为《新唐书》。 《新唐书》行世后,《旧唐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被人们废弃。

  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浙江余姚人闻人诠在苏州征借到当地人士所藏《旧唐书》,请苏州府学训导沈桐在苏州府学里对书稿作校对并开版印刷(工作到一半时,闻人诠离开苏州,但此事在多方支持下继续进行),经历了四百七十八年坎坷命运的刘昫唐书,才又得到重新刊行。《旧唐书》)在五代时期编成,宋仁宗认为《旧唐书》“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下诏重修?。前后参预其事的有宋敏求、范镇、欧阳修、宋祁、吕夏卿、梅尧臣,《新唐书》所依据的唐人文献及唐史著作均审慎选择,删除当中的谶纬怪诞内容,裁减旧史本纪十分之七?[3]??。《新唐书》由于撰写严谨史料丰富,成书后即为唐史的主要读物。明朝以后新旧唐书并行天下,成为二十四史的重要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