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小霸王”孙策遇刺身亡!大乔伤心欲绝,打算投江殉夫!这时,18岁的孙权冲过来,拉着大乔说 : “嫂嫂,莫做傻事!兄长临终前留下遗言,让你照顾我!你可记得?” 大乔回头看了眼孙权,擦干了泪水。 孙策17岁继承父志,用几年时间创下江东基业,人称“江东小霸王”。 然而,这么一个潜力股,却在26岁时不幸遇刺身亡。 孙策在崛起之初,曹操视他为劲敌。然而,谋士郭嘉却说:“主公,不必管他。孙策树敌太多,早晚死于他人之手。” 果然,一语成谶。建安五年,孙策在打猎时,被许贡的三个门客刺杀,射中了面部,不久后殒命。那三人冒死杀孙策,正是为许贡报仇!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江东没有因孙策之死而势颓,而是迎来了新一代的霸主——孙权。 那么,孙权是如何上位的呢? 在孙策临终的那段岁月里,东吴的继承人人选是有争议的!孙策之子年幼,无力担此重任,可他的弟弟也不止孙权一个! 当时,张昭等人建议孙策传位于三弟孙翊。在臣子们看来,孙翊虽只有16岁,却有孙策之风,勇武果决!反观孙权,却没有多么出众。 但孙策心里清楚,二弟孙权善谋,更适合做主公。三弟和自己一样,有勇无谋,容易树敌。因此,他坚持传位于孙权,并吩咐自己的妻子大乔,好生照顾二弟孙权,帮他笼络大臣。与此同时,孙策安排张昭与周瑜辅佐孙权,并告诉他:“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更厉害的是,孙策还对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也就是说,孙权若是不行,张昭可以直接取代他。 安排好一切后,孙策撒手人寰。 令人没想到的是,孙权初出茅庐,便展示出惊人的气度和能力。 首先,对于张昭,孙权十分尊敬。明知道他当时支持三弟,孙权也没有介意。 张昭对孙权亦如此,丝毫没有嫌隙。 这样一来,东吴的其他臣子一看,也有样学样,尊敬孙权。 第二,当时孙权有个堂兄叫孙辅。他是与孙策一起创业之人。孙权上位后,他担心堂弟不能守住江东,便想投降曹操。 为此,孙辅写了一封密信给曹操。谁知,信被孙权截获。 面对堂哥的背叛,孙权没有暴怒,而是将他请来,与他心平气和的谈话。 孙辅来了以后,孙权问他:“兄长,咱们家的事情,你为何要叫外人来呀?” 孙辅一听,知道事情败露了,瑟瑟发抖。 孙权让张昭把信件拿给了孙辅,孙辅羞愧难当。 这时,孙权却说:“你我是兄弟,我不杀你,但你手下的谋臣,留不得了。” 因此,孙权杀了孙辅谋士和近臣,却没有杀他。 这件事情后,张昭对孙权刮目相看,东吴的其他臣子也对孙权更加信任。 第三件事,庐江太守李术反叛,杀死了扬州刺史严象。 这个事情当时很复杂,因为李术是孙策的部下,严象是曹操的部下。李术杀严象,一是反叛了江东,二是得罪了曹操。这样一来,孙权不仅自己吃亏,还容易得罪曹操。 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孙权先是给曹操写信,告诉他李术造反,他不知情。又说:“曹公,他杀了您的部下,我替您讨伐他!” 曹操收到信后,一看很有道理,就不出手了。再说曹操正忙于官渡之战,哪有功夫管这个。 但孙权的做法,让自己出兵拥有了合理性,这点做得很棒。 接下来,他派周瑜轻松搞定了李术。 这件事情,看起来是小事,实则是大事。试想一下,若是曹操也插手,会是怎样的结局? 孙权能做到如此周全,滴水不漏,实在明智。 正因为如此,之后无人不服这个18岁的少年主公! 从这些事情,不难看出少年孙权的政治天赋。他18岁继位,江东内部盘根错节,外部有强敌虎视眈眈。可他临危不乱,凭借出色的才能笼络人心,稳定了江东的局势。 就连曹操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孙权年少时之风姿! 至于大乔,孙策死后,她一边用心侍奉吴夫人,一边帮助孙权笼络人心,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三国中,东吴地盘虽小,凝聚力却强。这也是孙权为何能够与刘备、曹操三分天下的原因! 对于孙权,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
|
来自: 沙澧闲人个人馆 > 《文化,历史,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