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好医案:中医精品病例医案学习(三)

 嵩风阁 2022-01-15

病例二十一:心气虚证

    孔某,男,成人,职员。初诊, 1975 年 2 月 6 日。2 年来心悸时作时休,胸闷善太息,气短,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薄,脉小弦结代。1972 年心电图示频发早搏。证属气血亏耗,心失所养,以致心阳不振,气血失于调畅。治当补益心气,调养阴血,兼通心阳,佐以理气活血之法。党参 12g 、炙甘草 9g 、桂枝 6g 、赤芍 12g 、当归 12g 、淮小麦 30g 、佛手 4.5g 、郁金 12g 、香橼皮 9g 、茶树根 30g 、红枣 5 枚, 7 剂。药后心悸略减轻,胸闷已瘥。舌苔薄,脉小结代。再拟前法,去淮小麦,加磁石 30g , 7 剂。心悸续减,后随证加减又服 20 余剂,诸证基本消失,纳香。诊脉未见结代。再守前法,又服 7 剂以巩固疗效。(《黄文东医案》)

病例二十二:肾气虚证

    李××, 30 岁有余。患痨多年,肺损津虚,肾亏消耗。近数月来,不分昼夜,有梦无梦,精自滑遗,渐至舌红苔少,面白颧红,喉干口渴,腰酸胫软,失眠多梦,眩晕无神,阳痿早泄,脉细而数。初拟知柏地黄丸加味,治疗二旬,精滑不止,脉证依然。盖滑遗既久,阴损及阳,治法既宜壮水滋阴,又须温阳固摄。乃仿景岳大补元煎、三才封髓丹及金锁固精丸三方化裁为用:赤参须 6g 、熟地黄 12g 、淮山药 12g 、山茱萸 10g 、杜仲(盐水炒) 10g 、枸杞子 10g 、黄柏(盐水炒) 10g 、天门冬 10g 、莲蕊须 10g 、湘芡实 12g 、煅龙骨 12g 、煅牡蛎 12g 、潼蒺藜 12g 、北五味 5g ,水煎服。守服三、四十剂,诸证显著减轻,惟滑遗仍不得止。乃改用威喜丸,先服涩精,以治其标,果然月余获效。继用上方改汤为丸,补涩兼顾,守服月余,遂得巩固。(《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陈松筠案)

病例二十三:心血亏虚证

    段××,女, 43 岁。阵发性怔忡 10 年,曾多次住院治疗,诊断为“多发性室性早搏”。来诊前,怔忡较甚,胸闷气喘,头晕眼花形寒肢冷,睡时梦多,耳鸣腰痛,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诊视面部浮肿,舌苔白,质淡红,脉结代。为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血不温养经脉所致,治宜益气复脉。用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 10g 、党参 15g 、桂枝 6g 、生地 12g 、麦冬 10g 、阿胶 6g 、丹参 6g 、枣仁 10g 、夜交藤 10g 、生姜 6g 、大枣 6g 。服 5 剂后,上述症状均有减轻,服完 30 剂后,心悸怔忡消失,眠食均佳,苔薄白,脉沉无力,仍头晕、眼花、耳鸣,前方加减,以善其后。(《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张海清案)

病例二十四:心脾两虚证

    王××,女, 33 岁,演员, 1975 年 4 月 10 日初诊。失眠 10 余年,今年起尤为严重。近 3 月来临睡服安眠药,入睡不到 3 小时,甚至仅睡 3 小时。醒后心悸不宁,烦躁,不能再入睡。上午头昏,下午头胀痛,晚上头痛尤甚,头部筋脉紧张,颈部板紧不舒,嗳气,每餐仅吃一两,健忘,思维不易集中,情绪抑郁,以往便秘,近一个月来大便日行二、三次,精神疲乏,怕冷,腰酸带下。脉弦细,舌质淡青,苔薄腻。脾胃运化不健,生化之源不旺气血亏虚,血不养心,以致心神不安,肝阳上扰,由失眠心悸引起头昏胀痛。治拟补养心脾为主,方用甘麦大枣汤合定志丸。炙甘草 9g 、淮小麦 30g 、大枣 5 枚、郁金 9g 、菖蒲 9g 、炙远志 4.5g 、党参 9g 、木香 6g 、珍珠母 30g 。服 6 剂,大便转稠,每天一次,胃纳略振,每餐一两余。但食后仍有胀气,睡眠约三、四小时,晚上头痛亦有减轻。脉弦细,舌淡清,苔薄腻。证属脾不健运,气血生化不旺,心失所养,而成失眠健忘之证,重点要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守原意仍用上方加减。续服 30 余剂,胃纳增加,大便正常,营养吸收较好,气血渐充,心神得以安宁。(《黄文东医案》)

病例二十五:肝血虚证

    陈××,男性, 41 岁,于 1974 年 3 月 10 日就诊。主诉于 1970 年 6 月 14 日经某医院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340 单位,肝大、质软。诊断为:肝炎。连服中西药两月余, 8 月复查,谷丙转氨酶 400 以上。医生嘱其绝对禁止活动,服中药多剂无效。诊其左寸关沉紧,舌嫩红纵横小裂纹,有时渗出稀血水,牙龈亦出少量血,服破血药时更甚,肝掌。自幼有手抖唇颤宿疾,是久病肝气郁结兼有虚寒之象。虚寒是与长期服大量清热化瘀之剂分不开的,舌出稀血水,服破血药更甚,是气乏摄持之力,血有脱象,舌嫩红系阴虚血弱之征。清化之法既不效,且有副作用,主要矛盾已形成血虚欲脱,气馁无权之候,应以补血益气之剂治之。投与李东垣的圣愈汤:当归 15g 、白芍 12g 、川芎 6g 、熟地黄 15g 、黄芪 15g 、党参 9g 。此六味都是醇厚和平滋润之品,能疏通气血,调和内外,较八珍、十全大补等方为优。4 月 25 日二诊,脉左关弦细,弦为阴脉,细则血虚。舌嫩红稍好,仍有裂纹,牙龈尚有血,口干,肝仍大,谷丙转氨酶 170 单位,首次肝功能好转。仍于原方加丹参,以助四物活血祛瘀生新。并每日服大黄(造字 2 )丸 1 丸(分两次服下)。7 月 10 日,三诊,服前方 50 余剂,除手抖、唇颤痼疾外,症状均减轻,检查肝功能已完全正常,精神旺盛。因左关脉仍稍弦,舌裂处有时出血,仍日服大黄(造字 2 )丸 1 丸。(《岳美中医案集》)

病例二十六:心阴虚证

    刘 ×× ,男, 36 岁。主诉:通宵不能入睡已 3 年,午后仅睡片时,舌干,面目淡白,脉细数而涩。知因苦思力索,睡少言多,耗血损阴所致。法当滋肾养肝,宁心清热。拟六味地黄汤合加味酸枣仁汤治疗:熟地 30g 、山萸肉 20g 、茯神 20g 、淮山药 20g 、首乌 20g 、龟板 20g 、夜交藤 20g 、枣仁 20g 、炙甘草 20g 、玄参 20g 、丹皮 10g 、川芎 10g 、知母 10g 、五味子 10g 。连服 20 剂。严禁烟、酒、辛辣、浓茶等,一月之后,睡眠恢复正常。(《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颜素琴案)

病例二十七:肺阴虚证

    鄢 ×× ,女, 50 岁。咳血咯血,经检查无肺结核病。常因感冒诱发,时发时止,反复 5 年。近因感冒又咳嗽咯血,面部浮肿,午后低热,头晕目眩,胸闷短气,心烦盗汗,咽喉干燥,大便干结,小便黄少。察其舌红少苔,脉细而数。以肺主气,外合皮毛,肺气清肃则能宣发卫气行于体表,以御外邪,若肺气不足则易受外邪侵袭。本例由于反复发作,导致气阴两虚,虚火内炽,灼伤肺络而咯血,治宜养阴润肺止血。生地 10g 、百合 15g 、麦冬 10g 、玄参 10g 、贝母 6g 、当归 10g 、赤芍 10g 、沙参 15g 、白及 6g 、旱莲草 3g 、黄芩炭 10g 、甘草 6g 。服上方 15 剂,咳嗽咯血均止,二便正常,仍有头晕目眩、低热不退、食少神疲、四肢无力、口苦咽干等症,舌红苔白,脉沉细弦。可知脾失健运,气阴难复,采用健脾益气以善其后。(《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张海清案)

病例二十八:肝阴虚证

    魏 ×× ,男, 12 岁,于 1973 年 11 月 18 日来诊。其父代述:1970 年 9 岁时,曾受一次大的惊恐,并较长时间的忧恐,以致大便日溏泻 2 ~ 3 次,手颤动不休,平举更甚,腿痿软,走路曾跌倒过,目远视模糊,头晕,后脑尤严重,中医按风治,西医给镇静剂, 3 年来未效。切其脉两尺虚,左关现弦细,舌红无苔。综合脉症,是属阴虚。《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恐伤肾”;《素问 ? 举痛论》:“恐则精却”。总观《内经》诸说,说明患儿的病原乃肾因恐惧损伤阴精而累及肝,至发生种种病态,其本在肾,应取六味地黄丸为主以滋养肝肾,从培本入手。熟地 12g 、山茱萸 6g 、淮山药 6g 、建泽泻 4.5g 、粉丹皮 4.5g 、云茯苓 4.5g 、枸杞果 6g 、甘菊花 3g 、五味子 4.5g 、麦冬 4.5g 、补骨脂 3g 、胡桃肉 3g 。服药 30 余剂,左关弦象已无,颤抖见稳定,腿不软,大便日 1 次。惟目不能远视,多梦。原方加龙骨再服,以敛目神而止多梦。又服数十剂,颤抖已基本痊愈,余证亦消失。(《岳美中医案集》)

病例二十九:肾阴虚证

    唐 ×× ,女, 37 岁。头痛头晕而重,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睡眠欠佳,眼目昏瞀,阅读书报久则流泪。病起已数月,幸食纳尚可。脉象沉细弦,舌质正常无苔。脉证合参,证属肝肾阴虚。肾主骨、生髓,《内经》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弦冒。”肾精不足,肾水无以滋养肝木,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亦导致头痛眩晕。治宜补肝肾之阴。方用左归饮化裁:熟地 12g 、淮山药 12g 、山萸肉 10g 、茯苓 10g 、枸杞子 10g 、菊花 10g 、川芎 4.5g 、细辛 3g 、白芷 6g 、炙甘草 3g ,水煎服。连服 5 剂,头痛渐止。嘱仍服原方 5 剂,以资巩固。(《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曾绍裘案)

病例三十:胃阴虚证

    王 ×× ,女, 18 岁,学生, 1974 年 3 月 5 日初诊。患呕吐已一年余,食后胃中不舒,渐渐吐出不消化物,无酸味,吐尽方舒。吐后又觉饥嘈,略进饮食,泛吐如前,形体消瘦,大便艰难( X 线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口干。舌质红,脉细弱。由于精神刺激,饥饱失调,引起久吐不止,导致气阴两伤,上逆之气,从肝而出,损伤脾胃。先用顺气降逆,泄肝和胃之法。旋覆花 9g 、煅赭石 12g 、北沙参 9g 、麦冬 9g 、金铃子 9g 、半夏 9g 、陈皮 9g 、姜竹茹 9g 、谷芽 12g 、枳壳 4.5g 。3 剂后呕吐略减,胃嘈如前,前方再加黄连 1.5g 。服 14 剂后,呕吐已止,大便已通,饮食渐进,胃中较舒,但神疲,舌红无苔,脉细。可见脾胃已伤,气阴未复,再与益气生津,健脾和胃之法,方用《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加减。麦冬 9g 、半夏 4.5g 、党参 9g 、生甘草 3g 、陈皮 4.5g 、香谷芽 12g 。此方嘱连服 10 剂,巩固疗效,并注意饮食不宜过量,以防复发。(《黄文东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