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老眼昏花,听说“养鱼养眼”,就养了些鱼。前些日子,鱼老死,以为是其寿命到了,所以我老买,结果不几天又死了。不去弄明白鱼死的原因,实在是愚昧的。 终于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明白了这是为什么?一个胡同深处的卖鱼者告诉我,集市上卖的鱼整天颠沛流离不得安宁,一旦固定在了鱼缸里,因为不伏水土,容易得传染病,所以经常会死鱼。 小隐隐于野,原来高人(养鱼)在这里。恍然大悟之余,一下买了他五条。高人又给我传授了几条养鱼秘诀,比如一次换水不能太多,新买的鱼不能连同那水立即放入鱼缸,三天以后要换水四分之一,然后才能喂食等等。 回家来照此办理。两个月了,每一条都活得高高兴兴的,你说喜人不喜人。不过遗憾的是,我和鱼的快乐终究还是无法沟通。 想起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细究这句话应该有三重意思。 第一、异类之间无法相通,没办法交流感情,也就是说,鱼有鱼的欢乐,你有你的悲伤。 第二、观看鱼儿的快乐自由是这样,鉴察人物时也是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境遇和经验不同,切莫“以己之肠度人之腹”。 第三、这句话还很有可能用的是谐音字,即“子非余,焉知余之乐”,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心愿,你我之间不可能完全理解的。 庄子觉得自己能够读懂鱼的快乐,而惠子则觉得庄子并非鱼,读不懂鱼的快乐。其实这个水中鱼的本身并不重要,而我们对于“鱼”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可以引申理解为“子非鱼,应知鱼之乐”,或者“子非鱼,要知鱼之哀”。这时候的所谓“知鱼”就是了解鱼,当然这里的鱼更多的就是指人了,“知鱼”也就是知人。因为知人,所以才能更容易与人好好相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子非鱼”这句话的一个中心意思。在现代生活中约束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感受,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时最基本的礼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原则,自己所学的道理去行事,但是我们依然要顾及他人的感受,不能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我行我素。 ——二〇二二年一月九日星期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