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证不治病2-2

 钟家台 2022-01-15

中医治证不治病2-2

从所运用的理论看,“病”的客观基础在实验室中的标本、小白鼠模型,有研究设计、有仪器参与,要排除外界影响;“证”的客观基础在天人相应的生命客观,有天气、有地气,要结合外界的影响因素;从临床实际的诊断看,“病”的客观基础在医疗仪器之下的细菌病毒、病灶指标、影像病理等,“证”的客观基础在活生生的人的气化活动,在五藏气血阴阳的失和。无论是理论的客观基础,还是临床诊断的客观基础,“病”具有直观实在的特征,走的是细胞化、分子化等技术路线;“证”具有自然完整性的多维联系的动态特征,走的是尊重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人文路线。

“病”的诊断服从形态标准,仪器、试剂等技术可靠是基本前提,医生分辨影像、B超等能力是基本条件,感知实在是临床思维的起点也是终点,即首先要掌握书面形态学异常的诊断标准,临床以各种实验室方法得到的结论为依据,有和书面理论相同的形态学标准,就做出“病”的诊断。如癌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的诊断,书面有癌细胞的病理变化,有血压值,有动脉血管管壁的斑块的理论规范,临床看见与书面理论相一致的情况,就可以诊断癌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出发点是书面的形态学异常,诊断的结论是临床的形态异常,临床思维从直观感知出发,又回到直观感知。

 “证”服从病机逻辑,直观感知的内容是“辨症求机”思维的起点,但不是终点。“辨症求机”从临床症状群出发,把外部环境、生活经历等与就诊病人结合起来,司症状之病机,求虚实之真假,责有无之多少,然后形成证候病机结论。证候病机不是直观感知的内容,而是“辨症求机”逻辑加工之后的结果,是中医学理论临床实在化的体现。“辨症求机”思维,是大脑关于疾病本质的逻辑活动,是临床症状本质化的分析判断过程,其起点在临床症状群,其终点在证候判断,与“病”的诊断形式大不相同。

活生生的人的证候病机,内涵了天文、地理和人事等多维联系的影响,无法依靠从直观感知到直观感知的逻辑形成判断。天文、地理和人事影响因应协调性,五藏阴阳失和、气血津液失和就通过临床症状反应出来,病机的分析、证候的判断都要服从临床的自然客观,从多维联系的临床症状群中,获得就诊病人的内在的生命真实。“辨症求机”依据的理论是中医理论,“辨症求机”的结论是证候病机,从直观感知的临床症状到思维判断的证候病机,病机理论是必须的逻辑桥梁。

合逻辑的诊断结论,西医是“病”,中医是“证”。“病”的客观基础是形态学异常,理论规范也是形态学异常;“证”的客观基础是天人相应的生命客观,具体结论是因应协调性异常的病机性质。“病”的诊断依赖实验室手段,医疗仪器的进步是临床的发展途径;“证”依赖“辨症求机”思维,理论修养、逻辑性和四诊技能决定辨证论治水平。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就知道用解剖、度量方法去确定形态客观。《灵枢.本藏》:“五藏者,固有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大小、长短、厚薄、结直、缓急。”解剖方法观察五藏六腑形态、体位、质地等,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后来也有中医尝试走解剖客观的路,但没有形成共识。

中医学是多维联系的生命医学,理论的生命本质和相因相应的时空联系,都归之于气化活动。后来的发展,没有沿着形态路线走下去,即便东汉时期的华佗,形态理论的临床运用达到了开颅的高度,最终还是没有成为中医学的发展路线。

后来也有人试图走形态为本的发展路线,最著名的著作要算《医林改错》。《医林改错》是清代王清任,根据在义冢(古代埋葬流浪人群、遗弃的死婴等无主尸骨的坟墓)解剖死尸,绘制人体内脏图形,连同自己的医学论述而写成的,对前人的藏腑气化理论,如“肾间动气”、“肝居于左”、“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小肠“分清别浊”等,试图在解剖实践基础上对其“改错”,但这样的“改错”没有为后来的中医所接受,甚至有人认为“越改越错”,而他提出来的气血病机理论受到推崇,所创立的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等至今还在临床广泛运用。确立王清任在中医史上学术地位的,不是他在义冢解剖观察获得的认识,而是临床辨证论治形成的瘀血病机理论。

客观基础和客观性是不同的文化概念。客观基础是外在于文化理论的东西,适用于所有的文化形式,客观性是内化于文化的东西,只存在于学科理论之中。客观性是文化认同的,客观基础是自然自在的。同样的客观基础,和学科理论逻辑一致,文化就会认为是客观的,不一致就不客观。这个意义上的客观性,反映了一种文化的偏见,本质上是文化客观,不是自然客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观。

文化都有一定的偏见,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有偏见不等于就狭隘,不等于就没有和自然的客观基础相一致的客观性。客观性是文化视野决定的,不是外在于理论的客观基础决定的,与文化逻辑的基本态度密切相关。不同的文化立场、方法和逻辑模式,有不同的客观性认同。

在中医学的立场,春夏秋冬的寒热感应是客观,昼夜更替的明暗感应是客观,喜怒哀乐的情志感应是客观,贫富贵贱的生活变化是客观,男女老幼的生命区别是客观。在形态医学的立场,实验室是客观,解剖结构是客观,基因是客观,细菌病毒是客观。中医的客观性在自然客观,凡是外在于理论的所有生命及其相关的事物都是客观,客观性和客观基础具有同一性特征;形态医学的客观性以直观性的实在为依据,直观性等于客观性,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出才是客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