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桂系两巨头,合作26年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为何最终分道扬镳?

 鸢飞九天2018 2022-01-15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不断,各方军阀倚仗掌握的私人部队,为争夺地盘不断厮杀混战,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苦难。当时,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几乎没有一片净土。

民国军阀

而占据一地,如土皇帝一般把持了所占领地区税收、财政、人事等几乎所有权力的军阀首领们,之所以能够掌握如此大的权力,归根结底,都因为麾下的那支部队。

正所谓有枪才是草头王,所以,兵权在军阀们看来永远是头等大事,为了加强对于军队的控制,他们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自然,被分享兵权就成为军阀们最为忌惮的事情。

因此,正是因为私人权力的排他性,使得民国时期虽然军阀的出身五花八门,但却极少有愿意分享权力,尤其是分享兵权的军阀。即便是迫于形势暂时合作,也极少有一支军阀队伍能够长时间两强并立。

军阀部队

但是,极少并不代表没有。从1925年就统一广西,并从此对于广西保持长达24年统治的新桂系军阀,就是军阀之中的另类。

新桂系在民国时期拥有极为广泛的影响力,巅峰时期,新桂系的势力从山海关、湖北、湖南一直到广西,横跨了整个中国南北。蒋介石三次被迫下野,都与桂系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新桂系赖以起家并维持权势的桂军,更历来以英勇善战著称。然而,正是这样一支典型的民国军阀力量,却并不是由一个军阀的绝对领导。相反,桂系从诞生到灭亡,一直拥有多个首领。

军阀割据的民国

起家之初,桂系是三巨头:李宗仁、黄绍、白崇禧三个人。中原大战失败后,随着心灰意冷的黄绍离开,新桂系也一直保持着两巨头的局面,李白二人成为新桂系的领袖和代表。

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人在26年的时间内,一直保持着极为密切且良好的合作关系,两个人领导的桂军,也从未因为两人的矛盾或兵权的问题产生过分裂。可以说,李宗仁和白崇禧既是民国军阀合作的典范,也堪称民国军阀的另类。

然而,两个人的密切关系在1949年却画上了终止符。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不甘心失败的白崇禧虽然屡次试图垂死挣扎,但最终依然全军覆没。

李宗仁和白崇禧

在国民党彻底失去大陆之后,退往台湾的蒋介石一直竭力要求李宗仁和白崇禧前往台湾。被蒋介石许诺了可担任“国防部长”的空投支票之后,白崇禧不但自己决定前往台湾,还多次劝老友李宗仁共同前往。

不过,早已看透蒋介石为人的李宗仁深知自己前往台湾就羊入虎口,所以,他坚决拒绝前往台湾,同时也劝白崇禧不要前往台湾。然而,一贯自信爆棚的白崇禧却并没有听从李宗仁的劝阻,他执意前往台湾,并从此成为蒋介石的笼中鸟。

也因为是否前往台湾的问题,合作了26年的李白二人从此分道扬镳。李宗仁和白崇禧为何最后选择截然不同的道路呢?其实,两人在分道扬镳之前,就已经有了不小的分歧。

桂系三巨头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以广西为根基的桂系,一直是中国最具实力的军阀力量之一。不过,桂系并非只有一支,而是分为新桂系和旧桂系两支。这其中,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在20年代的粤桂战争之后元气大伤,自此一蹶不振。

也因为陆荣廷的失利,广西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时代。而此时,出身旧桂军的三个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低级军官,却起了“彼可取而代之”的雄心。这三个人分别为: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

不过,这三个人并非出身一个队伍,最初的新桂系是有两支武装力量起家的。其中一支是以李宗仁为首的粤桂边防军,当时李宗仁约有10个连、大概2000余人。而另一支则是黄绍、白崇禧率领的模范营。

黄绍竑

1923年,广州国民政府将黄绍竑委任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两人率领这支部队击败了广西独立师陈天泰部等多支武装力量,占据新江上游各县,拥兵8,000余人。

然而,此时,仅凭黄绍和白崇禧讨贼军的力量,远不足以击败拥兵数万的陆荣廷和沈鸿英。因此,他们决定与已经占据玉林各县、与讨贼军兵力相差无几的老同学李宗仁合作。

而李宗仁也深知合则两利的问题,因此,他一边将所部改为定桂军,以示与讨贼军的区别,另一方面开始与黄白二人合作。而这也是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两个人的第1次合作。

李宗仁和白崇禧

从此之后,两支队伍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足以匹敌陆荣廷和沈鸿英的强大实力。三个人配合密切,最终以少胜多,先后击败了陆荣廷、沈鸿英和来犯滇军,统一了广西。

也正是在统一广西的战争中,作为参谋长的白崇禧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他头脑灵活,善于用计的军事作风,也为他赢得了“小诸葛”的美誉。

而在此后的战争中,白崇禧也屡次展示出卓越的军事才华,无论是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期间,“小诸葛”白崇禧在军事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然而与此同时,白崇禧比军事才华更为高涨的,是他的桀骜不驯和狂妄自大。

“小诸葛”白崇禧

例如,1949年国民党早已日暮西山,在任何一个稍有眼光的人都看得出来国民党必败的情况下,白崇禧的观点却截然不同。

解放军渡江战役之前,白崇禧信心十足的认为,他指挥国民党残余百万大军足以抵挡解放军渡过长江,也因此,他甚至在和谈前狂妄地提出了“与共产党划江而治”的方案。而在长江防线被突破之后,白崇禧又认为他可以守住华中地区。在华中地区毫不意外的失守之后,白崇禧又开始调兵遣将,异想天开的试图守住广东和广西。

然而,白崇禧的这一系列堪称狂妄的自信,终究不过是螳臂当车,他的军事才华,显然还没有逆天到足以扭转国民党败局。最终,包括桂系军队在内的国民党大陆军队全军覆没。

渡江战役

而在这一点上,李宗仁显然比白崇禧拥有更清醒的认识,他早就认识到国民党无力回天了。两个人的矛盾因此产生,白崇禧对于李宗仁“悲观”的观点并不认可,而且,他一直牢牢把控着麾下的桂军,不容任何人染指,这其中,甚至也包括李宗仁。这也是李白二人第1次矛盾。

其后,当解放军百万大师迅速渡过长江并横扫南方时,李宗仁这个“代总统”也彻底当不下去了。因为,李宗仁的“代总统”之位,本来就是以和谈为名当上的,和谈破裂、李宗仁又无力回天,再加上他指挥不动国民党的政府和军队,在许多人看来,李宗仁自然没有了继续当总统的必要。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决定重新走上台前,并开始策划复位。对于蒋介石复位的想法,白崇禧其实是比较支持的,因为他知道,一直以国民党总裁等名义在幕后操纵指挥国民党党政军政大权的蒋介石,一直拥有着对于国民党的绝对控制力。

李宗仁、蒋介石、白崇禧

所以,虽然李宗仁成了代总统,但他处处受制,李宗仁又没有乾坤一掷的魄力,根本无法摆脱蒋介石的束缚。所以,白崇禧觉得还不如承认现实:和谈既然已经破裂,“代总统”的任务也可以告一段落。

也就是说,白崇禧认为:李宗仁既然对于国民党大军指挥不灵,带着代总统的虚名对于国民党的局势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僵持下去也必定两败俱伤。所以,他开始劝李宗仁辞去代总统的位置,甚至让李宗仁也加入“劝进”的行列,让蒋介石重新上台。

但是,李宗仁的观点却截然不同,李宗仁曾说:

“我不愿意劝进的原因,并非迷恋权位,只是觉得蒋欺人太甚。起初我并不想上台,是蒋逼迫我做代总统的,在我到职位之后,他把库存金银外汇和武器弹药全部运往台湾,并且先后肆意破坏守疆计划和保卫广东的军事措施。等到局面搞垮了,他又要出来了,好像我的进退完全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似的。蒋一贯玩弄权术,目无法统,我一定为维护国家名器而坚持到底”。

李宗仁

当然,李宗仁的话虽冠冕堂皇,但其实也说出了他坚持不辞去代总统的职位的目的,除了因屡次被蒋介石掣肘,狠狠出一把恶气之外,也是因为他早已看透了蒋介石的为人。

李宗仁知道,蒋介石在需要一个人的时候许诺的甜言蜜语根本不作数,白崇禧正是受到了蒋介石的迷惑,听信了他许诺的国防部长之位,才站在蒋介石的一边劝李宗仁的,在李宗仁看来,白崇禧劝他的言行,正是被蒋介石糊弄住了。这也是李白二人第2次观点上的矛盾冲突。

而最终李宗仁也并没有接受白崇禧的劝导,即便退往美国之后,他也始终不辞去带总统的职位,狠狠的恶心的蒋介石一把。

除此之外,李白二人最大的矛盾则在于是否前往台湾的问题。1949年,在国民党大厦将倾之际,李宗仁和白崇禧其实面临三个选择:一个是起义加入新中国,一个是随蒋介石退往台湾,最后一个则是退走海外。

“代总统”李宗仁

对于李白二人而言,反了一辈子共的他们不愿意投靠共产党,所以,选择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去往海外,一个是前往台湾。

对于李宗仁而言,前往台湾,到蒋介石麾下无异于羊入虎口,因此,李宗仁早已打定主意前往美国治病并留在美国。然而,白崇禧在蒋介石多次派人游说、好话说尽、尤其是获得“去台之后自有重用”的承诺之后,一贯耳根子软好又戴高帽子的白崇禧,听信了蒋介石的许诺,最终,他不顾李宗仁和桂系其他将领的劝阻,执意前往台湾。

从此,李白二人分道扬镳,至死也未曾再见一面。而到达台湾之后,白崇禧不但没有获得蒋介石承诺的“重用”,反而由于李宗仁屡屡在美国反对蒋介石的问题,还成为了蒋介石制衡李宗仁的工具和出气筒。

白崇禧

一直被蒋介石严密监控的白崇禧,每当李宗仁对蒋介石进行批评揭露时,他都要奉命驳斥,如同牵线木偶。而白崇禧的离奇死亡更是迷雾团团,结局可谓悲惨。一代将星却落得如此下场,确实不禁令人唏嘘不已。而从李白二人最终的选择亦可以看出,李宗仁始终是桂系一把手,军事才华横溢的白崇禧却只能位居其下,显然是有原因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