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针疗法丨夜啼穴

 紫天辰 2022-01-15

夜啼穴
【位置】相当于传统腧穴中冲穴。《针灸甲乙经》中载: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陷者中。
【取法】俯掌伸指。在中指尖端的中央处取之(图6-3)。
【作用】具有清热开窍、宁心安神的作用。
【主治】小儿夜啼症。
【治法】取双侧夜啼穴常规消毒后,用小号三棱针或皮试用注射针头,迅速刺人夜啼穴1~2分然后挤出3~5滴鲜血即可,术后用干棉球压迫片刻。轻症可只刺一侧穴位,重症刺两侧穴位,每周1~2次,6次为1个疗程。

Image

【注释】小儿夜啼症是指婴幼儿日间安静,但每到夜间啼哭不止,或每夜定时啼哭,不得人睡,并伴有心烦、易惊、怕热、目赤、便秘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于心经有热化火、惊恐伤神所致。属于中医学“夜啼”的范畴。
中冲穴位于中指尖端,系手厥阴心包经之井穴。循行于手臂之中心路线,一直上行至肩,再迂曲进人心包。而井穴之处脉气充足,循行如疾。心包又为相火所寄其脉下为膈,汇络三焦,能清心泻火,化瘀通窍,宁心安神,故用于治疗小儿心火上扰、惊恐失眠、五心烦热、夜啼不安等症具有卓效。轻者针刺一次可愈,重者则针刺3次见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三棱针点刺中冲穴,可以调节内分泌及抑制大脑皮质兴奋灶,降低心率,调整心输出量及大脑的血流分布,从而达到安神、宁心、泻火、除烦的目的。

【病例】肖某,女15个月。因夜间哭啼数月,于2001年5月17日就诊。检查:患儿面红目赤,表情烦躁,脉细数,舌质淡,苔白腻。诊断为小儿夜啼症,取夜啼穴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1次后,患儿夜啼明显好转,治疗2次后未再发生夜间哭啼。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  END -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