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念叨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的皇帝,夜壶都要镶宝石

 where5 2022-01-16
众所周知,我的主业是读宋史。一般来说,我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头,就是要单纯地讲一个宋代的历史小故事。

南宋的郡县衙门里,都摆放着一块统一制式的戒石,上面刻着北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中黄庭坚手书的十六字铭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十六个字的意思,翻译成现代文,大概是这样的:你们的俸禄都是百姓的血汗钱凑出来,希望你们不要忘本。别看你们今天虐待百姓虐得欢,当心老天爷给你们拉清单。

这玩意儿叫“戒石铭”,是专门供郡县的官员们自省用的。

南宋的戒石铭是宋高宗赵构在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六月初四下令制作的。之所以选择黄庭坚的书法,是因为赵构是黄庭坚的超级粉丝。伪齐政权知道他迷恋黄庭坚的书法,还曾经设计用“荆轲刺秦”的方式刺杀他。

(没看过这个故事的朋友欢迎戳链接》》》照搬荆轲刺秦,一起针对宋高宗的刺杀计划

这十六个字,是赵构的祖上宋太宗赵光义在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四月十七日颁发的,当时的名字还不叫《戒石铭》,而是叫《外官戒谕辞》,意思就是“戒谕地方官员的口号”,要让他们刻在石头上、写在墙壁上、摆在座位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

此后,这十六个字代代相传,虽然经过了靖康之变,还是顽强地被南宋的君臣们继续传承了下去。

而事实上,这十六个字的口号,也并不是太宗皇帝的原创,他也是个编辑,将别人二十四句九十六个字的稿子,提炼了这四句话刊发。

真正的原创者,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

孟昶是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的儿子,后蜀从开国皇帝到末代皇帝,一共就经历了两代人共三十一年(公元934~公元965)。

关于这个两代人,还有一个小故事。

孟知祥刚到成都还没进城的时候,看见有人推着一辆小车子从面前经过,车上全是布袋子装着的东西。孟知祥心念一动,想要讨一个好口彩,就问这个推车老汉(也可能是壮汉):“要是让你来扛的话,你能扛几袋?”

结果这人直不愣登地回答:“用尽全力也就两袋。”把孟知祥气得不行。

公元934年,孟知祥称帝半年以后就驾崩,十五岁的太子孟昶继位。

由于孟昶手下的文武百官都是跟着孟知祥一起打天下的老家伙,所以孟昶在职业生涯的前期基本上没什么实权,在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能够活下来、没有被武将们杀掉,已经算是耗费了他绝大多数的运气了。

直到十四年之后的公元948年,孟昶在清除了朝廷里的所有老臣之后,才算是真正掌握了后蜀的政权。

而在他小心翼翼当小皇帝的这段时间里,正是因为看不惯手下的官员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才在941年写了一篇二十四句九十六字的《颁令箴》(又称《官箴》),苦口婆心地劝诫这些官员们不要太过分。

原文我就不录下来了,我只说说大概意思:

我每天上班很累很用心,你们也要向我学习,把地方治理好;对待百姓要温柔一点,别盘剥虐待他们,你们的俸禄都是他们的脂膏;田赋是大事,办好了我绝不会亏待,希望你们好好记住我的话。

全篇下来,语气非常平和,一点不像皇帝给臣子下命令的口吻,可见当时孟昶对自己的地位认识得也非常清晰。

这其中,就有后来被赵光义提炼出来的“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这四句。

作为一个资深的编辑,我对赵光义的提炼能力深表认可,这九十六个字里面最核心的精华,确实就是他挑出来的这十六个字。

不过,等到孟昶掌握了大权之后,他也终于忘记了自己亲手写下的九十六字箴言,开始放飞自己:大建宫殿、大选秀女、大肆敛财、穷奢极欲……反正一个昏君该干的事情,他都干得差不多了。

等赵匡胤在964年年底派兵去进攻后蜀的时候,孟昶派太子孟玄喆领兵迎敌,孟玄喆竟然随身携带着姬妾、伶人去作战,后果可想而知,仅仅六十六天,盘踞“天府之国”的后蜀就宣告灭国,孟昶父子二人都成了俘虏。

赵匡胤查看战利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镶满了七彩宝石的容器,一问才知道,这是孟昶的夜壶。

赵匡胤感叹了一句:“撒尿都用这玩意儿,吃饭该用啥啊?骄奢至此,不亡国才怪了。”然后让人把这个夜壶给砸了。

孟昶抵达开封之后仅仅一个多月就暴毙身亡(一说为七天),不知道他死之前会不会记得自己写的九十六字箴言,有没有想过自己把民膏民脂用来做七宝夜壶。

哦,我忘了,他是皇帝,他不拿俸禄,民膏民脂都是他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