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1919年北京清华学校采矿系学习。 1919-1923年公派留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采矿系至毕业。 1923-1925年任美国岛湾煤矿公司实习工程师。 1926-1929年任北京门头沟煤矿公司井下煤师。 1929-1935年任北京门头沟煤矿副总工程师。 1935-1946年任北京门头沟煤矿总工程师。 1945年11月-1946年2月兼任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接收委员,接收北京门头沟煤矿公司。 1946-1948年任河北开滦矿务局工程师、兼总务主管助理。 1948-1950年任河北开滦矿务局林西矿矿长。 1950-1954年任河北开滦矿务局计划处副处长。 1952-1954年任唐山开滦建筑工程学校教师。 1954-1956年任辽宁抚顺煤矿学校教师。 1956-1958年任抚顺煤炭科学院副院长,兼任辽宁省政协委员。 1958-1959年任抚顺煤矿学院副院长,兼任抚顺市人民代表。 1959-1961年任北京煤炭工业学院副院长。 1961-1980年任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改为中国矿业学院)顾问,兼北京市政协委员。 1980-1990年离休,任中国矿业学院(1988年改为中国矿业大学)顾问。 1990年1月4日病逝于北京。 邝寿堃,生于中国民主革命的摇篮,邝寿堃从少年时代就受到爱国爱民族思想的熏陶,其父邝国华系我国首批公派留学生,学成回国后就职于上海江南造船所30余载。邝寿堃受到“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先就读于北平清华学校采矿系,因学习成绩优异而被派往美国留学,深造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MinnesotaUniversity)采矿系。1923年毕业后,在美国岛湾煤矿公司(IslandCreekCoalCo.)任实习工程师两年,在实践中,他检验了所学理论知识,并取得机械化采煤的较先进技术与矿业经营管理技能,为后来从事的采矿事业奠定了基础。 1925年秋邝寿堃学成回国,随即投身于祖国的煤矿事业。1926年,先在我国较早的现代煤矿门头沟矿任井下煤师,在此他较深入地了解中国煤矿当时的生产技术与设备情况,也掌握了采矿地质条件与煤层赋存规律。经过反复思考,潜心研究,于1929年提出要改用适合该矿地质、技术情况的新房柱式采煤方法,不久他又建议推行“效率奖金制”,大大促进了采煤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宋哲元部队撤离北京,路过门头沟时,遗弃了不少军械弹药。后来,占领门矿的日本侵略者闻风勒令矿上群众交出检拾的枪弹,邝寿堃与群众商量后约定:“宁可销毁也不交给日本人”,遂冒险于深夜将该批军械尽皆投入第一号废井,并以废石填埋。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他被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特派员委任为接收委员,负责接收门矿公司。他根据门矿公司董事长威廉·麦边与日本浪人白岛吉乔曾秘密签署过“北平门头沟煤矿公司产契”而判为敌产,乃具名建议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予以全部没收。在追缴物资时,因追到南京国民政府接收委员会已提走的大批物资,得罪了南京国民政府党政接收委员会及伪北平市市长熊彬而工作受阻,这使清廉耿直的他认清了国民党官场的贪婪与腐败,深感厌恶,愤然辞去接收委员与门矿之职,到唐山开滦煤矿继续去完成“实业救国”的夙愿。 1946年邝寿堃在开滦矿任工程师兼总局的总务主管助理,他极力主张改用以长壁工作面为标志的新产品试销采煤法,并著文提出“在电溜子(输送机)与割煤机等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可先将落垛式改为向上沿倾斜的长壁式,利用自重输送等措施”,因地制宜、有效地推行了新采煤法。1947年,他又倡导推行“效率奖金制”使开滦各矿井下煤工效率提高了20%,这是开滦矿务局历史上一项重大的管理体制改革。 1948年初他被南京国民政府派往台湾省调查桃园一带的煤田,拟建日产300吨的煤矿,此前,1942年曾被政府派往南洋荷属印尼调查及参与金刚石矿的开采,1945年被派往加拿大调查金矿开采,同年还在国内的六河沟煤矿及浙江省江山附近的煤田调查。通过对多地域、多矿种的考察调研,增加了阅历,使他在矿业方面具有了渊博的知识与扎实的实践经验。 1948年11月,开滦矿解放前3周,南京国民政府驻开滦林西矿的“交警”受命在撤退时要炸毁林西矿发电厂,以使整个开滦矿务局陷于瘫痪,于是找他(时任林西矿长)索要两吨黄色炸药,他义正辞严地拒绝了这一要求,并及时将炸药转移到唐山、赵各庄等矿,把余下留在林西的炸药也悉数转移到井下炸药库以防“交警”强抢,最终保证了开滦矿务局各矿平安完整地回到人民政府手中。 1952~1956年邝寿堃先后被调往开滦建筑工程学校和抚顺煤矿学校任教,他并不感到对自己是大材小用,而把这些工农调干学生看作建设新中国的第一阶梯的骨干力量,把这样的安排看作是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光荣岗位。在当时国内还缺少现成教材的情况下,他尽心尽力地讲授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井巷工程、采矿学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门课程,受到师生普遍好评,被校方评为“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 1956~1958年邝寿堃调任抚顺煤炭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持科研课题的规划与管理。他根据抚顺煤矿的特点:开采特厚煤层(平均达30~40m)、瓦斯涌出量大(属超级瓦斯矿)、地温高、井下习惯于而且较成功地运用下行V形(伪倾斜)工作面开采,沿倾斜采空区进行水砂充填的采煤法等这些特点,分别设置了“厚煤层开采法”、“阶段煤柱开采法”等专题研究组,对原有的V形工作面、倾斜分层、水砂充填采煤法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重大改进意见,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完整的“抚顺倾斜分层上行水砂充填倾斜长壁采煤法”。即将厚层煤分为3~5个分层组,各组含6~8个分层,各组依次由上往下开采,而各组内的分层则自下而上采,并加大了V形工作面的长度,改进了水砂充填系统,有效地提高了采煤技术水平。他还向鹤岗矿务局建议,用竹编人工分层假顶取代原先使用的木板假顶,既可满足其“下行陷落采煤法的需要”,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木材。 在担任煤炭教育工作和科研领导工作期间,邝寿堃自觉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关心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每次规划课题,他都认真思考,反复讨论,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实施方案。北京矿业学院院长彭世济1987年2月在邝寿堃赠款仪式上说:邝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艰苦奋斗,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为煤炭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邝老是我国目前健在的、最为人尊敬的几位采矿前辈之一。 1990年病逝于北京,享年92岁。
|
|
来自: Loading69 > 《近代新中国教育家/专家学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