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8年,七夕。 这是南唐后主李煜来到大宋京师的第二年。 这一日,是李煜的生日。 他先写下一首《望江南》:
收住笔,眼泪却扑簌簌滚落下来。 小周后陪在身后暗自垂泪。 他又写下一首《虞美人》,并让歌姬弹唱。 这一切,早有耳目报知宋太宗赵光义。 他看着纸上 誊 抄来的词句,眼光阴冷下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既然忧愁,自然应该“借酒消愁”。 宋太宗给南唐后主李煜送去一壶酒,勒令送酒的太监眼看着李煜喝下。 李煜将酒饮尽,不久倒地,身子蜷缩,头足相就,非常痛苦地死去了。 有人说,酒里被放了“牵机毒”, 这种毒药,饮下后人的身体会蜷缩成一张弓一样,所以叫做“牵机”。 千古词帝,就此殒命。 有人说,《虞美人》之后,世上再无李后主。 信哉斯言。 南唐后主李煜,这样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前半生“车如流水马如龙”, 到了后半生,却变成“问君能有几多愁”。 其实,李煜的一生,恰恰被写在了他自己的8首词中。 01《长相思》
李煜是一个矛盾的人。 这种矛盾,很大程度是由于面对外力扭转而身不由己的无奈。 在他骨子里,有一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 但这种淡泊,却不得面对他必须登基为帝的现实。 曾经,大哥李弘冀气势汹汹,对于排行第六的李煜非常忌惮。 因为李煜天生异相:丰额骈齿、一目重瞳。 在古代,“重瞳”可是帝王之相,因为当年的大舜后来的项羽都是这样。 史书上说,为了避祸,李煜寄情山水,表示自己无心政事。 那段时间,他像是一个“富贵闲人”,写过很多闲淡安适的词,比如《渔父》:
但或许,这才是李煜想要的生活,说是避祸,其实他早已向往这种生活。 无奈的是,虽然排行第六,但前面五个哥哥都已夭亡。 李煜只能做了国君。 做国君,很多事要隐而不发,内心隐忍, 但李煜骨子里其实是文人情怀, 这样的人,身居帝位,就成了后世一个很形象的说法:“犬耕”, ——让狗来耕地。 这自然是很难调和的矛盾。 02《清平乐》
李煜一直深陷于矛盾之中。 包括对自己的弟弟李从善。 当年,有大臣劝谏他们的父亲李璟说:
李璟大怒,他罢黜了大臣,坚决让李煜迁入东宫,成为太子。 因此,登上帝位的李煜面对弟弟李从善也很矛盾。 多少会有猜忌,奈何兄弟情深。 后来,赵匡胤接替北周政权,建立大宋,胸怀大志的赵匡胤频频派兵南下。 公元971年秋,李煜让弟弟李从善北上入宋朝贡,结果被扣留在汴京。 李煜对赵匡胤表示臣服,希望能放李从善回国,但不被允许。 据说李煜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于是写下了这一首《清平乐》。 但此时,李煜面对的万里河山,早已内忧外患。 03《破阵子》
北宋多次暗示李煜归降,但他就是不肯。 公元975年,赵匡胤派兵攻入南唐国都。 经过一年多挣扎,最后李煜递上降表,自己躬身入宋。 临行前,他去了太庙,见了先祖的牌位,听闻教坊弹奏的别离曲。 李煜心头千仇万恨,热泪横流,但终究没有办法,还是只有被押北上。 对于内心脆弱的李煜,即使强装做坚强,都是一种折磨。 04《乌夜啼》
李煜和小周后一路北上,到达北宋京师。 宋太祖赵匡胤见了李后主,责备他“不听话”,所以封他做了“违命侯”。 李煜身心烦闷,日日饮酒。 在同一年,赵匡胤因为“斧声烛影”离奇去世,他弟弟赵光义登基,成了宋太宗。 宋太宗改封李煜为“陇西公”,同时册封小周后为“魏夫人”。 这样的生活,看似尊崇,实则屈辱。 尤其是,赵光义对小周后垂涎欲滴。 05《相见欢》
说起降宋后的屈辱生活,或许很多人不能理解, 毕竟,作为亡国君主,还能够饮酒写词,除了内心苦闷,生活没有太大的苦厄。 但其实,李煜遭遇的,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按照宋制,有封号的女子必须定时进宫朝拜天子, 被封为“魏夫人”的小周后自然不能例外。 可是,入宫后唯独小周后滞留在后宫,夜不归宿。 期间发生了什么,想想也能知道。 当时的李煜,心急如焚,他四处打探宫里消息, 知道半个月后,形容憔悴的小周后才被送回府中…… 据说赵光义阴险恶毒,他不仅恣情蹂躏小周后,还让宫中画师画下当时的场面。 如此情形,如何能忍? 但忍不了,又能如何? 所以李煜只有整日醉酒,麻醉自己。 06《相见欢》
李煜的人生,很鲜明地被划分成了前后两部分。 他的词,也就有了很大变化。 王国维说,
他认为李煜保留了一颗赤子之心,因此在词中也有一股“纯然之气”。 但这种“纯然”,更像是蚌壳中的珍珠—— 是因为生命之中落入了沙子,一番折磨,才成了珍珠。 07《浪淘沙》
这世间充满假象,只有痛苦才让人清醒。 从“一朝天子”沦落为“阶下囚”,李煜的心中是苦闷的, 但是,这种苦闷最后其实是没有人可以分担的。 即使是小周后,入宫之后归来便早已不再是曾经的小周后。 因为无人理解,所以李煜的痛苦就更加深刻。 入宋之后,李煜写下30首词, 正因为这30首词,才让他真正成为了“千古词帝”。 08《虞美人》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 有人说,从这首词里,赵光义认为李煜有“复国”之念。 其实还有一个前提被很多人忽略了。 当时的李煜,虽然沦为“阶下囚”,但他的名气依旧远播。 据说,李煜的词,在当时流传很广。 他写的每一首词,几乎都能在宫外传播。 在这种情形下,赵光义怎么可能让李煜活下去? 就算没有复国之念,但你哪能知道,他在哪天会写出什么样的句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煜被杀是迟早的事情。 而“生于七夕,死于七夕”,让这位“词帝”,更多了一些浪漫色彩。 词人不幸词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样的句子,其实特别让人恼恨,这意味着当我们读到美好的诗词时, 在这背后,或许就隐藏了很多凄酸苦楚的故事。 有时候这样一想,竟然就不想读诗词了。 |
|
来自: 柠檬猪nyzbh9re >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