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1-16

3)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1·江西景德镇·一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炖三遍

唐风风

故事是母亲讲的。

花奶奶四儿一女,农业社的时候,两口子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也是成天瘪着肚子,生活过得像米筛,到处是窟窿,真应了那句话:“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刚入冬,花奶奶的婆婆去世了,花奶奶东凑西借,请人置办,好不容易打发老人入土为安,按老理儿最后需请帮工的乡亲吃顿饭,事情就算彻底办完了。

白面缸仨月前就见了底,花奶奶硬着头皮跑了四家才借了五六斤面,让做饭的大师傅看了看,大师傅皱皱眉:“就这吧!”按规矩,这顿大锅饭得有荤腥,花奶奶哪有钱买肉,鸡屁股里抠的几分钱还不够换油盐呢,咬咬牙很狠心把一只母鸡杀了,杀鸡的时候,花奶奶躲出去老远,收拾鸡的时候,望着鸡肚子里葡萄一样的鸡软蛋,花奶奶擦起衣襟一个劲抹眼泪。

傍晚,大师傅出门时叮嘱:“水开了,慢火炖两个钟头,千万盖好盖子别让野猫野狗给祸害了,明儿就用呢。”

入夜,一家人喝着稀糊糊,一人分一个柿子窝窝头,小五抢着用水涮了糊糊锅,咕咚一口,满意地喝了下去。很快,香味悠悠地从厨房飘出来,小五咽一口唾沫,几个孩子受了传染,也不由自主吞口唾沫,本家爷爷也跟着喉结一动。不自觉地,一家人就围在厨房火炉旁,小三伸脖子,使劲吸冒出的白汽。香气愈来愈浓郁,四丫头伸手去揭锅盖,花奶奶一巴掌拍在手背上:“别动!”四丫头嘟囔道:“我只看看。”“看也不行!”花奶奶训斥道。花奶奶心里敞亮,倘若掀开盖子,怕是神仙也难忍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眼瞅你,最后齐齐看向父亲。本家爷爷开口了:“要不咱喝口汤吧,汤这么多,喝点儿没啥,大不了再续点儿水。”“好啊,好啊!”老二鼓掌,几个孩子眼睛一下子移到母亲脸上。花奶奶心里觉得应该阻止,但看着能伸出舌头的五双眼睛,嘴唇翕动一下,没出声只点点头。小四跑去拿来碗,花奶奶掀开锅盖,一圈人同时深吸一口气,一人一勺,花奶奶紧招呼:“凉凉再喝,烫嘴咧!”大儿子鼓着腮帮子用力吹,老二直接把碗端到寒冷的屋外,小三干脆端着碗就着边慢慢嘬,四丫头笑着没动,小五晃悠着碗,让汤在碗里一圈一圈打转儿,花奶奶和本家爷爷互相望一眼,同时说:“你也喝一口吧!”说完都笑了。花奶奶端起碗的时候,身子一背,几颗泪蛋蛋落在汤里。一眨眼,一溜碗又摆到炉台上,“真香啊!”“那叫鲜,不叫香。”“没有放盐。”“你们女娃毛病多!”几个孩子叽叽喳喳异常兴奋,平时最话痨的老三嘶嘶着凉气没吭声。“三哥你咋了?”“喝得急,烫舌头了!”全家人一下子笑翻。

看着一溜碗,花奶奶望向丈夫,恰和丈夫的目光相遇,花奶奶每个碗里捏一撮盐,给五个孩子一人又盛了一碗,锅里的汤眼看着见了底,拎起大水壶,堪堪倒完一壶。花奶奶在厨房盯着足足炖了三小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躺下,很快进入了梦乡。

也许是喝了鸡汤的缘故,几个孩子你出我进不停地去院里上茅房。

一早大师傅去看锅里炖的鸡,一掀盖子就晕了圈,大呼小叫喊来花奶奶。锅里干巴巴剩着鸡,花奶奶很很一惊:“真是见了鬼了。”看见炉边的盐罐子,想想几个孩子,随即明白了,赔着笑:“还好,还好,鸡还在!”大师傅生气了:“十几个大男人一只鸡管啥用?我要的是鸡汤!咱也就能凑合做一锅稀点儿的鸡汤揪片!”

要强的花奶奶扭头奔出院外,追得几只鸡乱飞。大师傅跑出来死死拦下,锅里那只可怜的鸡便被第三次放入清水中,一直炖到快晌午,花奶奶又去借了一斤多面,鸡肉撕成细丝,葡萄一样的鸡软蛋也都放了进去。知道原委的帮工都说那天的鸡汤揪片特别好吃,听着夸奖,花奶奶的脸成了红布。

故事没讲完,母亲就叮嘱我:花奶奶让你过去一趟呢。

院墙外爬满爬山虎,院里传出上党梆子的乐曲,进门,二层小楼前,和煦的阳光下,花奶奶闭眼躺在摇椅里摇啊摇,手里捧着戏匣子。我陪花奶奶说话,提起鸡汤的事,花奶奶摇椅一顿,随即笑着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早不记得了。”

告别的时候,花奶奶一再嘱咐:“下周,五月初九小五的孩子结婚,一定回来吃席哦!”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内容朴实,情节并不复杂,文章主要写母亲对我讲述几十年前花奶奶“鸡炖三遍”之事,结尾又回到了现实,文章首尾圆合,别具匠心。

B讲述的故事一开始就交代了时代背景,花奶奶两口子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仍然每天吃不饱,“跑了四家才借了五六斤面”,可以看出这种窘况应该不止他们一家。

C花奶奶夫妻两个因为不忍心看着又饿又馋的孩子们一个劲咽口水,就让他们把炖的鸡汤喝了两遍,所以请乡亲吃的鸡汤只能是第三遍炖的了。

D虚构是小说的灵魂,而真实是虚构的源泉。本文再现了农业社时期饿肚子、吃鸡汤时的馋相等方面的真实情景,为小说的虚构提供了生活真实的支撑。

2花奶奶一家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简析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特色。

3英国著名的文学家毛姆说:“讲故事的人只需从自己的视角讲他确定的事。”请简要说明小说叙事结构特色并分析其对小说主题表现的好处。

2021·陕西宝鸡·二模)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俩老头

汪曾祺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钱给他,他亮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恍惚: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工夫,二两酒已经进他的肚。俩老头“要好”——这地方的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斩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都爱穿靸鞋,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子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

两个老头现在都是生产队的技术顾问。郭老头精通瓜菜,也懂大田;耿老头精通大田,也懂瓜菜。

两人的身世可不一样。

我第一次遇见郭老头是在一个卖豆腐的小饭铺里。他坐在我对面,我看了看,总觉得他脸上有什么地方和别人不大一样。他的耳朵没有耳轮。他说:“是摔跤的褡裢磨出来的。”

他告诉我,他不是此地人,是北京人,——他说的是一口地道北京话。安定门外住家,种一片小菜园子,自种自卖。从小爱摔跤。那会摔跤,新手初下场子,对方用褡裢蹭你的耳朵。褡裢都是粗帆布纳的,两下,血就下来了。他的耳朵就磨出来了。

怎么会到这里来?那年大旱,河净井干。种菜没水哪行呀?逃荒到张家口,人地两生。怎么吃饭呢?就撂了地摔跤,是陪人摔。有一帮阔公子,学了一招两式喜欢下场显示显示。他陪着摔,摔完了人家给钱。阔公子们叫做“耗财买脸”。混了两年,觉得陪人家“耗财买脸”,没意思!遇到一个熟人,在这里落了户,他也搬了过来。一晃,四十年了。

我有一天傍晚从城里回来,远远听见大队的大谷仓里有个小姑娘唱《五哥放羊》。真是好嗓子,又甜,又脆,又亮。 去看看!走进门,是耿老头!

耿老头艺名骆驼旦。“骆驼”和“旦”怎么能联在一起呢?这一点我到现在还没再弄清楚。他这个“旦”是半业余的。逢年过节,成个小班子,七八个人,赶集趁庙,火红几天。平常还是在家种地。

俩老头都是在江湖上闯过的人,可是他们在作务庄稼上,都是一把好手。他们现在不常下地干活了,每天只是到处转转,看看,问问,说说。

俩老头转到一块瓜地。 西瓜才窜出苗来,长了几片蓝绿蓝绿的叶子,水灵灵的,好看得很。俩老头围着瓜地转了一圈,咬了一会耳朵,发了话:“把这片瓜都刨了吧,种别的庄稼,种小叶芥菜吧,还能落点猪食。”——“咋啦”“你们把瓜籽安得太浅了,这一片瓜秧全都吊死了!”瓜籽安浅了,根够不着下面的底肥,长不大,叫“吊死”。“看你俩说的!青苗绿叶的,就吊死啦!你们的眼睛能看穿沙层土板啦!不信。”——“不信?看吧!”过了两天,蓝绿蓝绿的瓜叶全都黄了,蔫了。刨开来看,果然,吊死了!

也许因为俩老头闯过江湖,他们不怕官。

“大跃进”年月,市里下来一个书记,到大队蹲点。在预报产量的会上,他要求一再加码,产量高得不像个话。耿老头说;“这是种庄稼?是起哄哪!你们当官的,起了哄,一走!俺们秋后咋办呢?拿什么往上交,拿什么吃呀?”胳膊拧不过大腿,产量还是按照书记要求的天文数字报上去了。措施是密植,小麦试验田一亩下了二百斤麦种!高粱、玉米、谷子,一律缩小株行距,下种超过往年三倍。郭老头、耿老头坚决不同意,书记下不来台,又不能拍桌子,气得说:“你就做一次社会主义的冒失鬼行不行”

到了锄地时,俩老头拿着小锄,下地干活。他们把谷子地过密的小苗全给锄掉了。队长知道了,赶紧来拦:“你们这是反领导呀!”俩老头说:“怕啥?他打不了我反革命!"

秋后,大田全部减产,有的地根本没有秀穗,只能喂老牛。只有俩老头锄过的地获得了大丰收。

在市里召开的丰产经脸交流会上,俩老头当代表发言,题目是《要做老实庄稼人,不当社会主义的冒失鬼》。主持会议的就是那位书记。郭老头头一个发言,头一句话就是:“书记叫俺们做社会主义冒失鬼……”

俩老头后来一见书记,叫他“社会主义的冒失鬼”。书记一点办法没有。

一九八〇年一月五日写成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老头身体好,能吃饭,“他的耳朵没有耳轮”。通过和“我”的对话,回忆了郭老头的经历,突出了人物鲜明的特征。

B耿老头拿茶碗去买酒时,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在售货员找钱的瞬间他就亮个空碗,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他能喝酒。

C俩老头都在江湖上闯过,都是生产队的技术顾问、务庄稼的好手。作品用淡淡的笔调叙述了两个人的共同特点。

D汪曾祺的小说呈现“散文化”特点,记录民俗风情,叙写市井人生,这篇小说淡化情节,不注重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5小说开头一二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汪曾祺是一位语言大师,请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2021·内蒙古乌兰察布·一模)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祖母的刺绣

尤里·维尼楚克

在我的记忆中,祖母总在刺绣。

起初我对她绣的东西不太在意,直到有一次,我发现她把我家窗边的一裸老樱桃树绣成图案后,那裸樱桃树竟然消失了。老樱桃树已经完全干枯,有几次祖父想砍掉它,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见他动手。可是现在,樱桃树不见了。

从那之后,我又陆续发现有一些其他东西也伴随着祖母的刺绣消失了。

比如说,那条曾经四处游荡的野狗。以前一到夜里,这条狗就狂吠不止,街坊邻居都诅咒它,小孩出门得有人照看。街坊们抓过它几次,但它跑得很快,还很狡猾,每次他们都空手而归。不过现在,大家已经有一周没见到那条野狗了。当然,它可能已经死了,也可能去了其他地方。直到有一天,在祖母绣的一只枕头上,我看到了野狗的图案。

那时候,我就全明白了——任何东西,只要祖母把它绣下来就会马上消失。但祖母是有原则的,她从不绣人,也不绣太阳。不该绣的东西,她决不会绣。

我忍不住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祖父。他只是耸了耸肩,说:“那又怎么样?我都知道

“为什么从没听你说过?”

“好吧,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祖父看着我,脸上带着温暖的微笑,继续说道:

那时候战争刚结束,他们开始抓人,监狱里挤满了人。他们把没有受过训练、毫无准备的小伙子扔到前线去……上帝啊,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我就是这么被抓的。你祖母不知道怎么化解悲痛,可怜地在监狱附近排徊。一天晚上,她满怀悲伤,坐下来开始绣东西。监狱的模样在她脑中挥之不去,于是她开始绣监狱,绣四周的围墙……关在监狱里的人哪能睡得着?我们满脑子想着心事……夜渐渐深了,牢房的墙壁突然消失了,监狱四周的石墙也不见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一下子都坍塌了——只剩下我们躺在一块空地中央。我们爬起来,拼命往各处跑……没错,监狱消失了,不过那些把我们关进来的人还在。我们只好躲起来。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监狱的消失和你祖母的刺绣有关,都以为是圣母显灵……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们的猫不见了。我看到桌上放的刺绣,上面的图案正是我们的小猫马兹克!我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汉努西娅,可以把刺绣拆了吗?’她回答说:'你到底在想什么?我辛辛苦苦把它绣好,你居然要我拆掉它?’晦,你觉得我会听她的话吗?我拿起剪刀,把刺绣拆了。当我拔出最后一根线的时候,我听到了'嗬嗬’的叫声!'瞧,’我说,'汉努西娅,现在你遇上麻烦了!被你绣过的东西,都会马上消失。’从那以后,她变得小心翼翼,不愿失去的东西不绣,不是故意让它消失的东西也不绣

后来,除了我和祖父,邻居们也知道了这个秘密。他们开始回想以前有没有得罪过汉努西娅,万一她一生气,把自己绣成图案怎么办?其中有个邻居叫顿约,他想起曾经从我家鸡棚里偷过一只鸡,于是鼓足勇气找我祖母忏悔,同时还带来一只鹅作为补偿。祖母看他态度十分诚恳,便宽恕了他。

没想到第二天,布斯利太太跑来找我祖母要鹅,原来顿约送的那只鹅是她家的。但是有趣的是,后来那只鹅又被布斯利太太送回来了。她拿着鹅,对我祖母说:“汉努西娅夫人,请收下这只鹅,我求你可怜可怜我,把我丈夫绣走吧。我快被那个酒鬼逼死了。”

我祖母最恨酒鬼,她没多加考虑就开始绣布斯利先生。一个星期还没过去,布斯利太太又带着一只鹅,跑我家来恳求我祖母把布斯利先生还给她。

“别来烦我了。”祖母摆手让她离开。

“上帝啊,”布斯利太太开始抽泣,“我现在成了什么?寡妇也不是,女仆也不是!”

“你看起来像寡妇。”祖父说。

“哦,谁来帮我拧住鹅的脖子?”母亲问道。

“就算有一只鹅跑过来踢我屁股,我也不拆!”祖母发誓说。

“嗯,我真要动手了。”父亲扮了一个鬼脸,“我去拿刀,'咔咔’,就解决了。”

父亲说话的时候,祖母拿出绣花布摊开放在桌上。

“不过送了一只公鹅,你的丈夫就变成刺绣了。瞧,我还特意把他的腿绣歪了,一眼就能看出他喝醉了。现在你想让我拆了它?”祖母说。

“刀在门厅那儿的楼梯下。”祖父说。

“我丈夫没那么糟糕,”布斯利太太哀号着,“有时候,他也会去打水……去店里买牛奶……”

“嗯,”祖母朝她挥了挥手,说,“你自己来吧,别蹲下来求我!”

于是布斯利太太把刺绣拆了。

第二天,布斯利先生喝得烂醉如泥。他让家里白白损失了两只鹅,布斯利太太简直被他气疯了。

祖母把头探出窗外,喊道:“你这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再喝酒,我立刻就把你绣回去!大不了让你太太再送两只鹅!”布斯利先生张嘴想说什么,但想想还是不作声为妙。

我祖母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她生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绣成图案。愿她在天国得到安息。

(摘编自《小小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选用儿童视角来叙事。祖母“魔幻”的刺绣,引起小男孩的好奇,吸引着“我”去探寻其中的秘密,“我”不断的有所发现,从而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B祖母的刺绣是有底线,有原则的。不绣人,不绣太阳。不该绣的东西,她决不会绣。祖母选择刺绣对象的标准是:丑的、恶的、自己厌恶的和得罪过自己的。

C小说结尾“我祖母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仿佛是一个宣言,“她生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绣成图案”具有一种仪式感,使祖母的形象具有了高度。

D这篇小说有一个天才的、令人惊艳的故事构思,以悲喜交加的幽默荒诞的笔触刻画人民的生存状态。其构思和中国的神话故事《神笔马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8文中的祖母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分析。

9这篇小说让人感到既魔幻,又真实。请简要说明本小说的真实感、现实感来自哪里。

2021·宁夏中卫·二模)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偷

(美国)雷蒙德·卡弗

第一次注意到那位年轻女孩时,他正在出售机票的柜台边等候。她穿着皮衣,肩上挂着一个沉重的黑皮包,光亮的黑发在脑后成一个髻。他想象着女孩发髻放下来披散在背后的样子。因为排在前面,他没法一睹她的面貌。直到她买好票、转身离去时,他才见识了她的美貌:脸色苍白,双眸漆黑,嘴唇丰满。她的美使他心跳加快。她似乎知道他在瞪着她看,所以突然将目光下移。航空公司职员打断了他。他只好不再看,猜着女孩大概廿五岁时,买了一张到东部城市的二等舱来回票。

飞机一小时后起飞,为了赶时间,他走进机场的一间鸡尾酒吧,点了一份加水威士忌,一边啜着酒,一边看着候机室川流不息的人潮。他又看见了那个穿皮衣的黑发少女,正站在服务台附近,和另一名穿着滚灰毛巾边外套的金发少女谈得很入神。过了一下子,她们两个分手了。他叫了第二杯加水威士忌。再次见到她的时候,他正准备买本杂志,觉得有人挤着自己。起初他很奇怪为什么有人这么挨近他,但一看到是谁以后,便露出了笑容。

“生意真好。”他说。她抬头看看他,脸红着,嘴角泛上一抹怪异的笑,稍纵即逝。她从他身边移开,走入候机室的人潮中。他拿着杂志站在柜台边,伸手去掏后面口袋的皮夹时,发现皮夹不见了。我会在哪儿掉了呢?脑中开始列出皮夹中的东西:信用卡、现金、会员卡和身份证件。他胃中翻搅着类似害怕的情绪。那女孩那么靠近我,他立刻想到是她扒走了皮夹。该怎么办?他的机票还在,安稳地放在西装里面的口袋。现在,他必须得先处理一下遗失的信用卡,于是打电话回家,叫太太从书桌的最上面一个抽屉里找出电话号码,打电话与各个公司联系。好麻烦啊,这整件事简直令人窒息!她真该死,装出注意到他的样子,站得靠他那么近,还在他说话时,脸红得那么漂亮——这一切竟然只是为了扒他的皮夹。该死的骗人的动物!他咬紧牙根,心想可能再也看不到那个皮夹了。此时,那黑发女孩再度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他吓了一跳,而又非常高兴,考虑着是不是应该就近告诉站在附近的警卫。她背对着候机室前面的窗户坐着,似乎正全神贯注地读一本书。她旁边有个空位,于是他走过去坐下。

“我一直在找你。”他说。她看着他,一点儿都不认得他的样子:“我不认识你。”“你当然认识。”他说。她叹了口气,把书摆到一边:“这就是你们这些人的想法,像捡拾迷途的动物一样捡女孩子吗?你以为我是什么?”“你扒走了我的皮夹。”他说,并且为用“扒走”这个字而沾沾自喜。“你说什么?”那女孩说。“我知道你做了,在杂志摊那边。如果你把它交还给我,这件事就算了,否则我就把你交给警察。”他说。“好吧。”那女孩神色凝重地端详他,然后从腿上的黑包里拿出一个皮夹。他接过来。“等一下,”他说,“这不是我的。”

那女孩跑了,他在后面追,就像电影里的画面一样。旁观的人四散躲避。那女孩闪来躲去,以免撞到人。沉重的呼吸声提醒他,他已经老了。后来,他忽然听见后面有个女人在叫:“站住,小偷!抓住那个人!”他前面跑着的那女孩不见了。这时有个穿海军装的年轻女子伸脚绊倒他,他重重地摔了一跤,膝盖和手肘都重跌在候机室的瓷砖地板上,但还是紧紧抓住那个不是他的皮夹。那是个女用皮夹,里面塞满了钱以及各种信用卡,而皮夹的主人是那个穿着滚毛边外套的金发女郎——那个稍早前他看见和黑头发的女扒手说话的女人。她也是气喘吁吁的,身边还有个警察。“就是他,”金发女郎说,“他扒走了我的皮夹。”而他却无法向警察证明身份。

两个星期后,困窘和愤怒已渐平息,家庭律师的钱也付了,家中的混乱也恢复了。早上,一个邮包却寄来那个皮夹,没有附带任何解释。皮夹原封不动,钱一毛不少,所有的证件也都在。虽然事情过去了,但他觉得自己后半辈子看到警察都会不自在,在女人面前都会觉得羞愧。

(节选自《意林文汇》2017年第3期,有删改)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肖像、神态等手法描写黑发女孩的美貌,而她美丽外表下隐藏着的狡黠心机,让被美貌迷惑的“他”吃尽了被戏弄的苦头。

B黑发女孩和金发女郎在服务台边谈得很入神这一场景,为下文“他”追赶黑发女孩要回自己的皮夹反被警察抓住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C见到美女时瞪着看,“他”表情极不庄重结果遭到了黑发女孩偷窃皮夹、栽赃陷害的报复,因而小说的主题应该是好色必遭报应。

D小说以机场候机室为环境背景,设计了充满戏剧性的情节,从“他”贪看女孩到“他”重获钱包,人物性格在互动冲突中逐渐得以显现。

11请简要概括“他”发现皮夹被盗后的心理活动。

12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结尾一段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答案

1C

2①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写鸡汤香味悠悠地从厨房飘出来时,“小五咽一口唾沫,几个孩子受了传染,也不由自主吞口唾沫,本家爷爷也跟着喉结一动”)

②人物言行个性化。(如:五个小孩千形百态的喝汤描写)

③人物形象富有时代特征。(农业社的时候,两口子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也是成天瘪着肚子,生活过得像米筛,到处是窟窿,“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31)叙事结构特色:
①叙述人称(角度)巧妙独特。借助小说中人物“母亲”叙述,及第一人称 “我”的所闻来转述,给读者以真实感的同时,由“母亲”和“我”来串联花奶奶一家的过去与现在。
②首尾呼应,结尾别具匠心。文中母亲对“我”讲述几十年前发生在花奶奶家因吃不饱肚子而馋鸡汤一事,最后以“绿意盎然的爬山虎、上党梆子的乐曲、和煦的阳光、二层楼下的摇椅里陶醉在音乐里的花奶奶”收束全篇,构成了一幅温暖、祥和、富足的画面,这美好的画面与前面一家人嘴馋喝鸡汤形成对比,留下空白,含蓄蕴藉又耐人寻味。

2)对表现主题的作用: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主题。从结尾看,花奶奶现在的生活与几十年前的农业社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贫穷不堪的花奶奶正在安享幸福的晚年,也表达了“我”抚今追昔时内心的喜悦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就让他们把炖的鸡汤喝了两遍”说法错误。通过阅读小说可知,花奶奶只让孩子们喝了一遍鸡汤,另一遍是孩子们偷喝的。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本篇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作者将文章写得生动传神,尤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做的非常成功。

首先,小说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小说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花奶奶一家嘴馋、喝鸡汤的场面,真实、生动而又传神,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心酸不已。如小说中“小五咽一口唾沫,几个孩子受了传染,也不由自主吞口唾沫,本家爷爷也跟着喉结一动。不自觉地,一家人就围在厨房火炉旁,小三伸脖子,使劲吸冒出的白汽”“花奶奶心里觉得应该阻止,但看着能伸出舌头的五双眼睛,嘴唇翕动一下,没出声只点点头”,其中的动作神态描写活灵活现,将饥饿年代人们对食物的渴望传神地表达出来。

其次,小说中人物言行的个性化。小说中各个人物的言行举止都非常符合自身的特点,让读者读起来觉得生动真实。如在喝鸡汤时,五个孩子的动作神态各不相同,大儿子鼓着腮帮子用力吹,老二直接把碗端到寒冷的屋外,小三干脆端着碗就着边慢慢嘬,四丫头笑着没动,小五晃悠着碗,让汤在碗里一圈一圈打转儿,……。“没有放盐。”“你们女娃毛病多!”几个孩子叽叽喳喳异常兴奋,平时最话痨的老三嘶嘶着凉气没吭声。“三哥你咋了?”“喝得急,烫舌头了!”这些富有特色的言行的描写,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最后,小说人物形象富有时代特征。小说所描写的事件发生在农业社时期,此时国家实行农业集体化,加之当时孩子又多,农民生活贫穷, 这在小说的描写中也有所体现,如“两口子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也是成天瘪着肚子,生活过得像米筛,到处是窟窿”就体现了当时的真实情况。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叙事结构特色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本篇小说的叙事结构很有特色。首先是叙述人称很独特,这篇小说是通过“母亲”叙述,再有“我”来转述其中的情节,“我”并不是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但通过这一结构,给读者以真实感。同时,“母亲”和“我”串联起花奶奶一家的过去与现在,让小说的叙事更加顺畅。

其次,小说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结尾别具匠心,照应了小说的开头。母亲讲述的奶奶一家过去贫穷的情况与如今的富足的状况行了对比,留下空白,含蓄蕴藉又耐人寻味。

在表现主题上,小说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主题。结尾描写“绿意盎然的爬山虎、上党梆子的乐曲、和煦的阳光、二层楼下的摇椅里陶醉在音乐里的花奶奶”,构成了一幅温暖、祥和、富足的画面。此处和小说开头“农业社的时候,两口子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一家人也是成天瘪着肚子,生活过得像米筛,到处是窟窿”形成了鲜明对比,点明如今与农业社时期相比,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正变得越来越富裕,生活也越来越美好,这一描写反映出巨大的时代变化,也表达了“我”抚今追昔时内心的喜悦之情。

答案

4D

5①引出后面情节。两位老人是生产顾问,是种庄稼的好手,后面的情节和两人的关系爱好有关。

②表现人物形象。开头交代两人的关系,有助于表现他们共同的爱好和性格。

③揭示小说主题。小说弘扬了普通劳动者的美好品质。

6①口语化,贴近生活。俩老头“要好”,属于方言, “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如耿老头说:“这是种庄稼?是起哄哪!你们当官的,起了哄,一走!俺们秋后咋办呢?拿什么往上交,拿什么吃呀?”俩老头说:“怕啥?他打不了我反革命!” 表现俩老头的耿直倔强,不怕官。③简洁平淡,自然朴实,多用短句,多用叠词。如“酒呢?”不信?看吧。”短句简洁;如“每天只是到处转转,看看,问问,说说”“水灵灵的”等叠词的运用,增强韵律感。

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这篇小说淡化情节,不注重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分析错误。汪曾祺小说有散文化特点,但是这篇小说情节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内容上:第一段主要是介绍了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的基本情况和形象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俩老头“要好”——这地方的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俩老头都爱穿靸鞋,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这些描写都表现了两人的关系特别亲密,有助于表现他们共同的爱好和性格。

第二段是总说两人的特长:两个老头现在都是生产队的技术顾问。郭老头精通瓜菜,也懂大田;耿老头精通大田,也懂瓜菜。这段文字弘扬了普通劳动者的美好品质,有助于揭示小说主题。

结构上:下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两人的关系和爱好展开的,和第一、二段的内容相互照应,所以开头一二段起到了引出下文故事情节的作用。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特色的能力。

“俩老头'要好’——这地方的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瓜籽安浅了,根够不着下面的底肥,长不大,叫'吊死’”“书记叫俺们做社会主义冒失鬼……”,其中的“要好”“吊死”“俺们”都属于方言,这样口语化的语言比较贴近生活。

“耿老头说;'这是种庄稼?是起哄哪!你们当官的,起了哄,一走!俺们秋后咋办呢?拿什么往上交,拿什么吃呀?”“俩老头说:“怕啥?他打不了我反革命!”,这些语言表现俩老头的耿直倔强,不怕官,使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

“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子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这些语句多用短句,长短句结合使句式富于变化,生动活泼,

“去看看!”“每天只是到处转转,看看,问问,说说”“水灵灵的”这是运用了叠词的手法,使语句增强韵律感。

答案

7B

8①祖母心地善良,充满爱。从她绣的东西可以看出:老而干枯的樱桃树、影响人们生活和安全的野狗、囚禁无辜者的监狱。她绣的是丑的、恶的、衰的东西,体现了祖母是向善、向美的。丈夫被抓后悲痛,在监狱附近徘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②祖母为人谨慎,有原则。知道自己有特异功能,就很小心翼翼。刺绣也有原则,不绣人,不绣太阳,不该绣的不绣。③祖母宽容、慈悲。祖母宽容得罪过自己的人。祖母用刺绣调节人与人的关系:邻居夫妻关系紧张,布斯利太太的前后表现也在祖母意料之中。祖母用自己平凡的刺绣拯救他人,同时在“我”的回忆中,祖母也“绣出”了一个大写的自己——一个普通拯救者的形象。

9①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现实性。祖母的刺绣是魔幻的,但在“我”的眼里像平常生活那样司空见惯,让人感到真实。②生活细节真实,现实感强。小说中祖父、父亲、祖母的对话,以及布斯利太太换鹅故事等,让小说从整体魔幻中回到现实生活的细节,很真实。③人物形象的刻画真实客观,具有现实感。祖母是一个普通的人,做的是普通的事。布斯利先生从消失到复现,好像完全没有感觉出异常,魔幻就如同日常生活那样进行着。④情感真实。祖母的悲伤,对祖父的爱;邻居的忏悔;布斯利太太对丈夫的怨怒等情感都是现实生活当中普通人正常真实的情感。

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思想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自己厌恶的和得罪过自己的”错误,她不绣人,她绣布斯利先生,是因为布斯利太太的请求,为了调解他们夫妻紧张关系;而且监狱消失了,但抓人的人没有消失。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我发现她把我家窗边的一裸老樱桃树绣成图案后,那裸樱桃树竟然消失了”“从那之后,我又陆续发现有一些其他东西也伴随着祖母的刺绣消失了”“比如说,那条曾经四处游荡的野狗”,从文中描写祖母在战争结束后的艰难日子里,绣走了囚禁无辜者的监狱等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从文中“但祖母是有原则的,她从不绣人,也不绣太阳。不该绣的东西,她决不会绣” “不愿失去的东西不绣,不是故意让它消失的东西也不绣”,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从祖母用刺绣调节邻居夫妻间关系可以看出,“不过送了一只公鹅,你的丈夫就变成刺绣了。瞧,我还特意把他的腿绣歪了,一眼就能看出他喝醉了。现在你想让我拆了它”“ 我祖母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她生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自己绣成图案。愿她在天国得到安息”,祖母是一个宽容慈悲之人。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说的真实感体现在小说的叙述角度、叙述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上。

“在我的记忆中,祖母总在刺绣”“起初我对她绣的东西不太在意,直到有一次,我发现她把我家窗边的一裸老樱桃树绣成图案后,那裸樱桃树竟然消失了”,小说以“我”为叙述人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一天晚上,她满怀悲伤,坐下来开始绣东西。监狱的模样在她脑中挥之不去,于是她开始绣监狱,绣四周的围墙……关在监狱里的人哪能睡得着?我们满脑子想着心事……夜渐渐深了,牢房的墙壁突然消失了,监狱四周的石墙也不见了,周围的一切似乎一下子都坍塌了—只剩下我们躺在一块空地中央。我们爬起来,拼命往各处跑……没错,监狱消失了,不过那些把我们关进来的人还在。我们只好躲起来”,可知祖母的刺绣是魔幻的是从“我”与祖父的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但文中“我”与祖父、祖母与布斯利太太的对话都极具有生活气息,令人倍感真实;

“你这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再喝酒,我立刻就把你绣回去!大不了让你太太再送两只鹅”,祖母的形象刻画也让人感觉仅仅是个普通人,哪怕是布斯利先生的消失与复现也并未有异常;

“那又怎么样?我都知道”“我丈夫没那么糟糕,”布斯利太太哀号着,“有时候,他也会去打水……去店里买牛奶……”,小说的情感是真实的,从祖母祖父间的爱意,邻居的忏悔。再到布斯利太太对布斯利先生的爱恨都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通也最真实的情感。

答案

10C

11①惊慌(或:害怕),因为现金、证件丢失处理信用卡麻烦;②痛恨(或:愤怒),因为被美貌迷惑,因为再也见不到皮夹;③惊喜(或:高兴),因为黑衣美女再次出现,讨回皮夹有望。

12①表现“他”羞愧难当的心理;②丰富黑衣女郎性格,使其形象立体丰满;③情节逆转,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收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功效;④深化小说主旨:理解他人、换位思考也是尊重。

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因而小说的主题应该是好色必遭报应”错误。小说主题应该是“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不尊重他人只能招致不尊重”。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由原文“该怎么办?他的机票还在,安稳地放在西装里面的口袋。现在,他必须得先处理一下遗失的信用卡,于是打电话回家,叫太太从书桌的最上面一个抽屉里找出电话号码,打电话与各个公司联系。好麻烦啊,这整件事简直令人窒息”可知,在知道自己的皮夹丢了后,必须得先处理一下遗失的信用卡,打电话回家,叫太太从书桌的最上面一个抽屉里找出电话号码,打电话与各个公司联系,非常麻烦。可见他此时是非常的惊慌,因为现金、证件丢失处理信用卡麻烦。

由原文“她真该死,装出注意到他的样子,站得靠他那么近,还在他说话时,脸红得那么漂亮——这一切竟然只是为了扒他的皮夹。该死的骗人的动物!他咬紧牙根,心想可能再也看不到那个皮夹了”可知,漂亮的黑发少女竟然扒他的皮夹,所以咬牙切齿的痛恨她,认为她是骗人的动物!可见他此时是痛恨,因为被美貌迷惑,因为再也见不到皮夹。

由原文“此时,那黑发女孩再度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他吓了一跳,而又非常高兴,考虑着是不是应该就近告诉站在附近的警卫”可知,黑发女孩再度出现在他的视线里,可以要回自己的皮夹,所以他非常高兴。

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段落艺术效果的能力。

由句子“虽然事情过去了,但他觉得自己后半辈子看到警察都会不自在,在女人面前都会觉得羞愧”可知,他觉得自己后半辈子看到警察都会不自在,在女人面前都会觉得羞愧,表现“他”羞愧难当的心理;

由句子“早上,一个邮包却寄来那个皮夹,没有附带任何解释。皮夹原封不动,钱一毛不少,所有的证件也都在”可知,皮夹原封不动,钱一毛不少,所有的证件也都在,说明黑衣女郎并不是为了钱才偷钱包的,丰富黑衣女郎性格,使其形象立体丰满。

一天早晨,皮夹被寄回来了,而且钱一毛不少,所有的证件也都在,使情节逆转,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收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功效。

皮夹最终被寄回来了,是他意想不到的,会促使他反思,使他认识到理解他人、换位思考也是尊重,从而深化了小说主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