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牌坊——不同场所的建筑意境“神圣的坛庙牌坊”(七)

 黄之中 2022-01-16



{    神圣的坛庙牌坊     } 

中国自然崇拜,信奉天地、日月、水火、四渎、五岳、五镇、先农、社稷等神,并立坛庙祭祀,皇帝在天坛祭天、泰山封禅便是典型例子。对圣哲先贤也极为崇敬,并建祠庙,如孔子文庙、关羽武庙、岳飞庙、武侯祠等。民间还有供奉各类神灵而建的海神庙、火神庙、天后宫、城隍庙、药王庙等。这些坛庙内外,常建牌坊,以烘托神圣、崇高或森肃的气氛和意境。


图片


图片

<   神灵崇拜的神庙牌坊   >

民间信仰水、火、天、地等神灵,于是一代一代建造神庙,树立牌坊。



(一)

广东佛山祖庙“灵应”牌坊
佛山祖庙,祀北帝真武,北属水,又是水神,有自然神祠内涵。明景泰三年(1452)皇帝赐封庙为“灵应祠”。民间因其“历岁久远,且为诸庙之首”乃称祖庙。现存建筑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建。祖庙坐北朝南,前院宽大,中轴线上,南端戏台称万福台,东西两侧有出入口,“灵应”坊为三间(进深二间)十二柱四楼木石坊,位于祖庙与万福台之间,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坊额上书“灵应”二字,屋脊灰塑花卉异兽,为岭南风格。在宽敞的前院中,牌坊可供休憩、遮阳、避雨,并分隔和美化了祖庙的前导空间。

图片
图片

广东佛山祖庙“灵应”牌坊,明间重檐庑殿顶,次间歇山顶,有石台基,除檐柱用石料外,均为木构

图片


图片


广东三水胥江芦苞祖庙“禹门”牌坊
祖庙位于芦苞镇北,背倚龙坡山,南临北江河,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光绪十四年(1888)奠定现状,以北亭庙居中为主。庙前河对岸屹立一座石坊,为三间四柱冲天式,明间坊顶圆雕火焰宝珠及二卧龙,额上刻“禹门”二字,柱上楹联:“谁扼大江广津利济;边依圣庙古迹留芳。”蕴含有治水“广津利济”之意。

图片
图片
广东三水胥江祖庙前的“禹门”牌坊,背面为“万派朝宗”四字
图片


图片


广州黄埔南海神庙“海不扬波”石坊
海神庙又称波罗庙,是古代祭海的场所,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船舶出入广州都要到庙中祭南海神,祈求平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史迹所在。神庙中轴线头道门前即海不扬波石坊,为三门四柱冲天式,造型简朴无华,额题“海不扬波”,祈祷海上风平浪静,以保航海安全。

图片
图片

广东黄埔南海神庙“海不扬波”石坊,为南海神庙头道门。南海神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