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郝晓彤 天慢慢暗了下来,雪蓬蓬的下了起来。刚刚收工回来,我们几个累的摊在车上,等我缓过神来,老杨已经发动车子准备回台里。 夜色中我望着窗外,看着雪铺天盖地洒下来,它很急,好似有什么东西追着它向下落。车子缓缓的走到了希望大桥下,我下意识的望向桥洞,没有人。 我望着窗外,出了神,思绪也回到了十年前…… 那天,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是我让我跟踪报道一下希望大桥下那些流浪大军。说是,最近这些桥洞下的“居民”可能会引起社会上的一些关注。 想都没想我就接下了这份任务,第二天便出发行动。 铅灰色的天空中,乌云密布。鹅毛般的大雪纷纷飘落下来,城市笼罩在雪白之下。车子缓缓驶入这篇区域,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白与黑的世界。这里大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流浪者,他们以拾荒为生,穿的衣衫褴褛,头发野蛮生长着,仿佛几十年未修理过的草丛,走在大街上是没有会注意这一群人的。大雪中,他们缩着身子居窝在他们的房子里。我们下车来,这里大概有十几座垃圾简易搭建而成的房子,我环顾四周与这些人的眼神交织在一起。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故事。唯有一人,痴痴的望着,望着不远前的土堆。这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很快我便与他们开始交流。与想象中不同的是,这里的人很健谈。每个人都像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艺术家,他们也会侃侃而谈的提起自己的过去,毫不在意你会怎么看…… 当然我也了解到了那个人的过去,他叫吴希望,小时候家里穷,又被后爹常常打。十来岁就加入了流浪大军的队伍。他在这里认识了个很要好的兄弟。这两兄弟经常一起出去,后来不知怎的捡来一个孩子。他俩便想扶养他成人,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好友在一次给孩子捡玩具时,被醉驾的司机撞到在地,没有人打电话报警,肇事司机也早已落荒而逃,而他找过来时,好友早已奄奄一息,悲痛欲绝的他疯狂的跑到医院,可是一切都晚了。于是,他将好友埋在了离他不远的土堆里,常常捡到好的玩意儿就放在那儿。可上天不让他好过啊,他们捡来的孩子也害了病,他抱着孩子去医院求治,可谁敢收啊。就这样孩子也没了,也埋在了那个土堆。 我试着与那人交流,他似乎知道我想问什么,便自顾自的说了一些我听不懂的方言,说着说着他像刺猬死的缩成一团,肩膀微微颤抖着,传来一声声的抽泣。 与他们告别回到台里,内心思绪万千,却怎么也写不出来。突然吴希望那双失魂的眼睛和那群积极乐观的拾荒者让我为之动容,“生的希望”“拾荒不失望”……多个题目让我提笔而出。但后来我又选择去跟吴希望交谈,但这次没有成功。他仍然在执着的望着他的土堆,不,是他的希望,但他的希望怎能成为真的呢?再后来我写出了他的故事名为:希望。 随着政府的重视,桥洞下的人们早已被政府安置好,我也再没有见过吴希望。只是每每路过桥洞下总要望一望,看一看还有没有人。雪还未停,墨色的天空尽显苍茫,只是不知道这雪下的是否是给人希望的雪。 温老师总评:这篇小说对于“雪”的描写别有用心,雪让“我”触景生情,雪中与主人公吴希望相遇,大雪中结束全文。如果把主人公的遭遇与雪联系起来,如让车祸发生在大雪之时,捡来的孩子死在大雪之夜,这样情节就更集中了。 郝晓彤,涉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28)班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