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对联特展 傅抱石作品捐赠展 陈之佛新中国成立后绘画作品展 抢先看~ 隽逸书艺 绝妙好辞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对联特展 对联是一种精粹,一种升华,能以最简练概括的形式唤起人们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受到很大的教益。 时值新春将至,万物复苏,春联迎新。有基于此,本次展览从南京博物院丰富的书法收藏中遴选清代名家的数十幅对联名作,联语、书法俱佳,既有帖学书风,亦有碑学趣味,且五体兼备,以期勾勒清代对联书法的发展轮廓和艺术特色。 幽室清机七言联 弘历(1711-1799) 绢本 行书 纵175.9厘米 横32.1厘米 释文: 幽室数楹聊不俗, 清机片晌恰宜闲。 弘历(1711-1799),爱新觉罗氏,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 东鲁西京八言联 赵之琛(1781-1852) 纸本 隶书 纵171.7厘米 横34厘米 释文: 东鲁雅言诗书执礼, 西京明诏孝弟力田。 赵之琛(1781-1852),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又号宝月山人,斋号补罗迦室,浙江钱塘人。善书画,精篆刻。“西泠八家”之一。 隔屋争门七言联 曾国藩(1811-1872) 纸本 楷书 纵166.8厘米 横33.6厘米 释文: 隔屋鸠鸣闲院落, 争门花簇小辎軿。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进士,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文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林缺坐中十二言联 杨沂孙(1812-1881) 纸本 小篆 纵165.5厘米 横24.8厘米 1880年 释文: 林缺露晴峰红树暗藏殷浩宅, 坐中无俗客秋山又见谢公棋。 杨沂孙(1813-1881),字子舆,一作子与,号咏春,晚号濠叟、观濠居士,江苏常熟人。举人,官至凤阳知府。工钟鼎、石鼓,篆隶与邓石如相颉颃。 鱼游禽止六言联 徐三庚(1826-1890)纸本 隶书 纵131.4厘米 横35.2厘米 1879年 释文: 鱼游渊而写乐, 禽止树以时鸣。 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又字诜郭,号井罍,又号袖海,别号金罍山民等,浙江上虞人。精金石文字,善篆、隶、篆刻,风格独树一帜。 对联,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下联所组成,故又称“对子”你知道对联,除了悬挂或粘贴在大门上,还可以放在哪里吗? ![]() ![]() 画坛正统 “四王”天下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四王”绘画展(下) ![]() ![]() ![]() 清代山水画派系纷呈,名家众多,数量也大大超越前代。但是,清代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和成就在清初。 在清初画派和画家集群中,由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组成的“四王”画家群最为亮眼。他们活动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娄东、虞山地区,以摹古见长,山水画主要继承董其昌衣钵,师承元人体系,尤以黄公望为宗师,笔墨趋于传统,法度严谨,底蕴深厚,颇得元人神韵,深受皇家青睐。 ![]() 仿古山水图 王时敏 卷 纸本 墨笔 纵26.8厘米 横35.7厘米 1675年 王时敏晚年眼睛有疾,视物不清,故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多为小幅,少有大幅,加之代笔、伪作现象屡见不鲜,故王时敏晚年画作尤为珍贵。此卷山水合璧册,一页仿米家山水,一页仿倪瓒,为其晚年时期的代表作品。仿倪瓒一变中年时皴少染多之画法,用笔繁复,用墨也由湿笔清泽,变为干笔渴墨,风格从劲秀空灵转为苍润浑厚,对其孙王原祁画风的形成影响甚大。 浮岚暖翠图 王鉴 轴 纸本 设色 纵127.8厘米 横51.7厘米 1674年 此图是王鉴以黄公望《浮岚暖翠图》图式创作的一幅山水画。浮岚指飘浮在山林间的雾气,暖翠意为青翠的山色,形容山林美好的景色。欧阳修《庐山高》云:“欲令浮岚暖翠千万状,坐卧常对乎轩窗。”王鉴主要以赭石、花青二色敷染,山石以勾勒、没骨和米家云山法写成。构图繁复,笔墨精雅,为其山水画精品力作。 古木奇峰图 王翚 轴 纸本 设色 纵126.1厘米 横42.8厘米 1703年 此图描绘了旅人关山行路之境,乃王翚晚年面貌。刻画细致严谨,勾勒皴擦,层次分明,既表现出北方山石坚硬的质感,又不失笔墨的韵味,再施以浅绛渲染,使画面更具艺术表现力。 看梅图 杨晋 王翚 轴 纸本 墨笔 纵79.4厘米 横39.8厘米 1683年 杨晋与王翚多有合作。此幅不仅为二人合作,还有恽南田的题跋,尤显精彩。杨晋绘主体山水屋宇,王翚补修竹、远山,但浑然一体,难分师徒。王翚中年有墨清笔润、疏朗雅宜的一路风格,杨晋得其真传。 峰峦积翠图 王原祁 轴 绢本 墨笔 纵108.3厘米 横53.3厘米 1714年 从王原祁自题可知,此幅仿黄公望画风。王原祁山水继承王时敏法,而于黄公望的学习尤为深入持久。追求画面熟而不甜,生且不涩,淡而厚重,实而清润的书卷之气。此图绘于绢本上,绢面光滑,故而笔墨少毛涩之感,王原祁晚年有此清润之作,实属难得。 清代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和成就在清初,这一时期,群英荟萃,百家争鸣。你知道,分别有哪些画派吗? ![]() ![]() 岁月流痕 精神永在 ——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作品捐赠展 ![]() ![]() ![]() 傅抱石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书法家和美术教育家,新金陵画派的领袖和代表性画家,他的绘画艺术是我国二十世纪艺术成就的重要象征和标志。 本次展览,本院遴选由傅抱石亲属及社会各界捐赠的傅抱石作品50余幅,以期纪念、弘扬捐赠者慷慨无私的义举,展示傅抱石卓越的艺术成就。 ![]() 蕉石图轴 傅抱石 俞剑华 轴 纸本 设色 120×70厘米 奔马图 傅抱石 亚明 喻继高 胡小石 横幅 纸本 设色 143×81厘米 放艇学渔图 轴 纸本 设色 58.5×45厘米 此幅依据清初画家、诗人石涛《游武陵,归而放舟江上,歌诗三首》第二首“落落江湖一散臣,萧然放艇学渔人”诗意而创作的诗意画作品。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朱氏宗族基本凋落殆尽,虽然作一散臣放艇学渔,但难以遣除沉痛的故国情怀。画家有感于此,放笔挥写,形象地表达出石涛上人沉郁苍凉的心境。 琵琶行诗意图 轴 纸本 设色 148.7×54.5厘米 此为傅抱石根据白居易《琵琶行》诗意而创作的唐人诗意画作品,主人与客人在倾听琵琶女精彩的琵琶演奏。画面中巨大的枫树遮蔽了江边,烘托出夜晚幽暗的空间氛围,而在间隙处露出的行舟、货船静静地停泊,映衬出行旅者漂泊无依的孤寂情绪。全幅以大写意与细笔相结合的形式表现画面人物的精神状态,为傅抱石唐人诗意题材的精品之作。 渊明携酒(局部) 立轴 纸本 设色 90.2×56.4厘米 《渊明携酒》题材为傅抱石依据晋代诗人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以及《归去来辞》等诗意而创作的系列作品,以此表达自己对陶渊明旷达自适情怀的向往。画作陶渊明在浓荫茂密的松下前行、一童子担酒一壶随后的情形,笔墨精善,意境高逸,为傅抱石此类题材画作之精品。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说傅抱石绘画艺术是我国二十世纪艺术成就的重要象征和标志? ![]() ![]() 明艳情所系 墨彩世所稀 ——陈之佛新中国成立后绘画作品展 ![]() ![]() ![]() 陈之佛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也是工艺美术家、美术理论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一生坚持艺术的真善美,兢兢业业,展现了极高的艺术天分和全面的学术才能,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次展览,我们选取了陈之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30多幅作品,明朗、鲜艳、健美的风格给冬日带来一股暖流。 ![]() 文猫伺蝶 轴 纸本 设色 纵112.8厘米 横52.3厘米 1952年 此图以猫、蝴蝶和牡丹花组成画面。“猫蝶富贵”作为吉祥装饰纹样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猫蝶是耄耋的谐音,耄耋指八十岁、九十岁的老人,用来象征长寿的老人;牡丹花则象征富贵。寓意吉祥,绘写精善,敷色雅丽,为作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精品之一。 榴花群鸽 轴 纸本 设色 纵108厘米 横51厘米 1954年 梅鹤 轴 纸本 设色 纵130.2厘米 横62.3厘米 1956年 在中国传统民俗中,仙鹤历来被当作长寿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陈之佛笔下的鹤寿题材更多的是对于新中国寿诞的祝颂。此图的主体是两只并立的白鹤,一只作引颈鸣叫状,另一只作曲颈凝视状,相互呼应,画幅上部的梅花与下部的花石相应合,映衬中间的白鹤,使白鹤的形象更加突出。 秋圃一角 轴 纸本 设色 纵124厘米 横50厘米 1960年 春江水暖 轴 纸本 设色 纵85.1厘米 横40.3厘米 1960年 此图绘写“春江水暖鸭先知”诗意。点点桃花,红白相间,几枝摇曳的绿竹穿插其间,更显桃花娇艳。一只色彩斑斓的鸭子,悠然自得的嬉戏在水中,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画面动势明显,花枝从画幅的左上角起,逐渐向下延伸,引出花下的溪水和逐花的鸭子。画面下部的色调以素雅的冷色为主,画面上部的色调以明亮的暖色为主,一冷一暖、一动一静,和谐而清新。 陈之佛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1936年至1949年,后期是新中国成立至1962年去世。那你知道,这两个时期,他的绘画风格有什么区别吗? ![]() 怎么样,看了几个新展的简介,是不是很心动? 那就带上朋友或者家人一起来艺术馆吧~ 小南在这里等你 我们一起感受书法和绘画的艺术魅力吧! ![]() |
|
来自: 昵称44161008 > 《绘画》